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舟中二首
- 創作年代:宋詞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陳師道
作者,詩詞正文,注釋,翻譯,高考題目,
作者
陳師道(1053~1102)北宋官員、詩人。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後山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元祐初蘇軾等薦其文行,起為徐州教授,歷仕太學博士、穎州教授、秘書省正字。一生安貧樂道,閉門苦吟,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稱。陳師道為蘇門六君子之一,江西詩派重要作家。亦能詞,其詞風格與詩相近,以拗峭驚警見長。但其詩、詞存在著內容狹窄、詞意艱澀之病。著有《後山先生集》,詞有《後山詞》。
詩詞正文
舟中二首(其一)
陳師道
惡風橫江江卷浪,黃流湍猛風用壯【注】。
疾如萬騎千里來,氣壓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殘更。
少年行路今頭白,不盡還家去國情。
注釋
風用壯:風力壯猛
翻譯
詩的頭兩句:“惡風橫江江卷浪,黃流湍猛風用壯。”寫舟行之險。江上惡風卷浪,黃流湍急,風勢壯猛,浪濤駭人。作者處於這樣的情境當中,感到驚心動魄。
三四兩句:“疾如萬騎千里來,氣壓三江五湖上。”緊承上文,以重筆渲染風浪的威勢。先寫風濤之迅疾,仿佛如萬馬破空而來,瞬息千里,次寫風濤氣勢之猛,有橫壓三江五湖之概。這裡,“萬騎千里”是眼前所見;“氣壓江湖”,是心靈激盪所感。這幾句把“情為境移”、“心為事懾”的景況,寫得十分突出。但尚未表示由此而生的內心感慨,重點在於繪景。下面四句,則著重抒吐情懷。
第五六兩句:“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殘更。”表明險境之來,如此突然,難以拒抗。作者此刻身在舟中,任其顛簸,凝神遠矚,江岸上一片空曠荒涼,只見星星磷火,隨風飄蕩,送來點點微弱的光亮,只好在舟中坐起,靜待更殘,“長夜漫漫何時旦”,在風濤之夜,十分盼望黎明能及早到來。
詩的末尾兩句:“少年行路今頭白,不盡還家去國情。”作者回想他二十多年以來,歷盡人世的坎坷,他從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到此時的蕭蕭頭白,飽嘗行路艱難的滋味,此時此地,訴說不盡還家去國之情,深感進退都不是出於自己的本意。還家也罷,去國也罷,全是迫於世事,旅途艱難,以致有此時的遷徙,他由此感到了人生的悲痛。 綜觀全詩,以寫江上風濤入手,以痛感世事艱虞作結。前半極寫風浪的險惡,後半流露志士的悲辛,情在境中,深沉悲壯。
高考題目
1.第三、四句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請作簡要賞析。(4分)
2.這首詩表現出作者怎樣的複雜情感?請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比喻和誇張。將迅猛的風浪誇張的比作瞬息千里的萬馬,將風浪的氣勢誇張地形容為能橫壓三江五湖;生動形象地寫出風浪的威勢。(共4分,手法1分,具體解說2分,作用1分)
2. ①“惡風”“黃流”寓示作者生活環境的險惡,藉此表達出作者被罷職後的憤懣之情;②“空荒”“待殘更”則表達出歸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感;③借“今頭白”、情“不盡”表達出韶光已逝、壯志未酬的悲辛。(答對1點1分,答對3點得滿分,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