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文弄色:遊學英倫印象

舞文弄色:遊學英倫印象

《舞文弄色:遊學英倫印象》的作者叫宋揚,是一個好學勤奮、多才多藝的年輕人。《舞文弄色:遊學英倫印象》中的散文是他寫的,詩歌是他作的,三十多幅水彩畫頁也是他畫的。宋揚散文中對於英國古蹟建築的描寫值得稱道。用文字精細地描寫古蹟建築,且描摹得活靈活現,讓讀者心底生髮呈現出畫面來,頗有難度。

基本介紹

  • 書名:舞文弄色:遊學英倫印象
  • 作者:宋揚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品牌: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 外文名:Scripts of Colours -- My British Impressions
  • 出版社: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 頁數:212頁
  • 開本:3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舞文弄色:遊學英倫印象》作者宋揚有幸在英國劍橋大學短期進修,終於來到徐志摩《再別康橋》一詩中所寫到的地方,見到許多熟悉卻又新鮮的事物,產生許多個人獨有的內心體驗。富於才情的作者用文、詩、畫三重奏,多維地表達對英倫自然造化和人文風物的美好感受與感悟。

作者簡介

宋揚,1974年生於北京。1987年一1993年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1993年一2001年就讀於清華大學,先後獲得建築學學士學位和城市規劃碩士學位。曾陸續在《小城鎮建設》、《北京規劃建設》、《中國文物報》、《中國組織人事報》、《中國青年報》、《金融管理與研究》等報刊雜誌上發表數十篇各類文章,並有專著《住宅經濟與城市更新》,與他人合著《住宅經濟學》。全國青年聯合會第十一屆委員會委員,北京市青年聯合會第九屆、第十屆委員會委員。

圖書目錄

序言
第一部分 心靈的河畔——遊學劍橋
劍橋初印象
三一學院的魅力
國王學院
耶穌學院的綠地與康河
劍橋的天氣
劍橋圖書館
再歌康河
徐志摩
秋風又在掠起
宇宙
二〇一二年的新年
別康橋
第二部分 周末旅行家
——遊蕩在英格蘭與威爾斯
童話般的布萊頓
伊利小鎮初春之色
牛津與劍橋之比
斯旺西的羅西裏海灣
煙花
愛上爵士
李爾王(KING LEAR)
溫德米爾湖
第三部分 風雨大巴行
——蘇格蘭與北愛爾蘭的聖誕之旅
北去的田園風光
雨中約克的愛恨情仇
走馬觀花曼徹斯特
冬遊湖區
蘇格蘭高地如廣東早茶股豐盛
愛丁堡被如此設計、保護與欣賞
設計之都——格拉斯哥
蘇格蘭的原野成就了博柏利的性格
愛爾蘭巨人那簡單快樂的幸福
北愛爾蘭的沿海風光
貝爾法斯特百般滋味
海上離別
平安夜
插畫索引
後記

後記

我小的時候太過活潑,媽媽怕我上學之後坐不住,便帶我去學習畫畫。從六歲半開始,幾乎每個周末都坐公共汽車去位於陶然亭附近的少年宮跟隨韓昌明老師學習兒童畫。那個時候,父母的工資不高,還要贍養兩邊的老人,家境並不寬裕。半天的課上下來,已經臨近中午,我餓得耍賴,媽媽便在路上買一個麵包或一罐優酪乳給我吃,而她自己則餓著肚子,一直到下午兩點左右回家後再給我和父親做午飯。
媽媽的辛苦培養總算有了成果,我八歲的時候,作品《北京國際馬拉松比賽》入選全國兒童畫展,並在中國美術館進行了展覽。高中畢業那年,也憑藉著畫畫的特長,在面試中被樓慶西、楊振斌等先生選中,進入了清華大學學習建築設計。
人生總是有很多無法預料的事情,由於種種原因,大學畢業那年我沒有出國留學,也沒有繼續從事建築設計工作,而是留在清華改讀了城市規劃專業的研究生,並跟隨鄧衛老師開始了住宅經濟的研究,我們合著的《住宅經濟學》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併入選了“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自此之後的十幾年,我便一直從事著經濟、金融方面的工作。而繪畫一直是我的業餘愛好,出國讀書也一直是我未實現的願望。
終於,在2011年我有幸參加了單位組織的在劍橋大學為期六個月的國際化人才培訓項目,圓了我遊學英倫之夢。
清華大學建築系的創始人是梁思成先生與林徽因先生,而談到林徽因先生就難免提及徐志摩,《再別康橋》的詩句也就使得每個清華建築系的學生都對劍橋有了份特別的感覺。
終於遊走在劍橋的大街小巷,終於親身來到了曾經在書籍、畫報上看過的湖區、高地,如不親筆記錄下來,總怕遺忘、總覺遺憾。就仿佛是饕餮之人看到了難得的美食,總要拍張照片發到微博上一樣。
冰心奶奶在《寄小讀者》中曾經寫道:“小朋友,恨我不能畫,文字竟是世界上最無用的東西,寫不出這空靈的妙景。”其實,繪畫亦有它局限的地方。水彩縱然可以把景物的形態、色彩,光影的明暗、絢爛描繪出來,但卻很難在視覺之外,記錄和呈現出聽覺、觸覺、嗅覺,乃至心裡感覺的細微變幻。也許,文字加繪畫,才是對自然造化、人文風物最好的表現方式。幸而我有這種寫作加畫畫的愛好與能力,如不能用之於劍橋,卻也實在太遺憾了。
劍橋的半年,是久違了的學院裡的自由,是無拘無束、無憂無慮、無人打擾的學生才有的自由。除去寫作業和看案例,尚有不少的時間可供自己支配,不用加班也不用應酬。這半年中所有的夜晚、周末與假期,我用了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學習、泡圖書館,三分之一的時間在英國遊歷,另外三分之一的時間除去部分用來鍛鍊身體之外,大多用在了寫作與畫畫上。曾經在同學中流行過一段時間的串門與聚餐,我卻實在不忍參加,總覺愧疚,這也多虧了親愛的同學們給予的理解和海涵。
劍橋和北京的時差是八個小時,我愛人每天都上了鬧鐘,早早起來,為了在我臨睡前和我用微信聊兩句天。但是卻又每每遇到我創作的正在興頭之上,不經意冷落了她,實在抱歉。
感謝《中國青年報》的陳小川主編和張霞姐姐在訪英期間特地去劍橋探望並為我補充了給養。《中國青年報》的旅遊版在這幾年陸續發表了我十幾篇遊學英國的文章和畫作,這種長期連載的方式很好地督促了我堅持不懈的創作。
感謝海飛社長在看了我的文章和畫作之後,鼓勵我將之匯集成書。
感謝曉光叔叔在百忙之中為我的拙作撰寫了序言,往事歷歷在目,令人感動。
更要感謝張秋林社長和凌雲編輯,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持與辛勤勞動,也不會有這本書的最終誕生。
在劍橋的生活與英國的遊歷,就如同美麗的落葉在空中畫出了醉人的弧線,而此書的出版則終於將這枚金色的葉片夾人了歲月的長卷之中。
2013年7月28日於北京

序言

曉光
處暑過後,北京才逐漸從濡濕悶熱的天氣中掙扎出來。黎明時分,神清氣爽,我坐在電腦前閱讀一部遊學英倫、圖文並茂的書稿。邊讀邊品,情趣盎然,猶有清新明麗之風撲面而來的感覺。這部書稿的作者叫宋揚,是一個好學勤奮、多才多藝的年輕人。書中的散文是他寫的,詩歌是他作的,三十多幅水彩畫頁也是他畫的。我讀過許多詩集、散文集,也觀看過許多畫冊,但把同一作者創作的詩、文、畫合編一輯的現象並不多見。此舉甚有新意。
初識宋揚,他還是少年,大概剛剛邁入中學的大門。那是上個世紀80年代,我患疾住院手術,碰巧與宋揚的父親同住一室。同病相憐,朝夕相處,初為病友,後成摯友。彼時,宋揚常跟隨母親乘坐公車前來探視,送湯送飯。每每晤面,他總要與我談天說地一番,日子久了,竟也成為我的小朋友。
宋揚從小就喜好繪畫,母親尊重他的追求,帶著他到少年宮美術班投師問道。年復一年,畫童宋揚生機勃勃地成長起來。雖然他未選擇美術為職業,卻也把繪畫當作不離不棄、終生酷愛的專業。感謝他的啟蒙老師,不但教給他各種繪畫的技術技法,還給了他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給了他堅持不懈的意志和追尋夢想的活力。在宋揚步人青年以後,水彩畫居然成為他生命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詩與畫常常結伴而行。充滿求知慾望的中學生宋揚又痴迷上文學寫作,先是詩歌,繼而散文。他曾把自己寫的舊體詩詞拿給我看,除了遵格守律,還真有文學青年的靈氣。我鼓勵過他,鼓勵他走文學之路。誰知他高中畢業,竟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清華大學建築學專業,後來又讀了清華城市規劃專業的碩士研究生,詩歌、散文創作也成了業餘愛好。
宋揚之父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近乎於嚴酷的人。他正派、廉潔、認真、好學、刻苦、勤奮……在宋揚走過的道路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他承襲著父輩品格的腳印。宋揚的母親是一位教書育人的教師,宋揚茁壯成才,傾注著她的心血,亦是她一生諸多教學成就之一。
科學巨匠錢學森先生生前十分注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教育工作,他以親身體會教誨後學:從事理工專業的學子們,應該學習些藝術,全面提升素質,加強修養,發掘形象思維的潛能,才可以更強勁地張開想像與發明的羽翼,在浩瀚的科學空間裡翱翔。地質學家李四光先生酷愛音樂,閒暇時常拉起小提琴,還自己創作過小提琴曲。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先生是著名的化學家,也是我國研究納米科技的首席科學家,他對文學藝術也是情有獨鐘,年輕時他曾與我相約,但凡讀到好的小說,務必推薦給他看。我推薦過不少佳作,他的書架上可能至今還擺放著我的書籍,此為笑談。文學藝術的靈魂是創新,最能培養、開掘、鍛鍊人們的想像、思維和發現能力。我想宋揚在建築和城市規劃方面學業有成,與文學藝術對他潛移默化的薰陶、影響,從而形成多樣性的思維方式不無關係。
水彩畫在英國的地位顯赫。無論畫家、觀賞者水平皆高。美術學家們曾上溯古埃及、古希臘去尋覓論證水彩畫的源頭,但無論如何,英國水彩畫在世界美術史上的地位確是耀眼並鞏固的。在中國人們傳統欣賞觀念中,水彩畫並不像國畫、油畫那樣受人青睞。只是改革開放以來,與世界交流廣泛深入了,水彩畫的地位才得以提升。我一直對水彩畫有所偏愛,大概源自兒時美術教師的啟蒙;源自水彩畫大家黃鐵山先生畫作的啟迪;也來源於我的幾位藝術成就斐然的國畫大家朋友劉大為、龍瑞、盧禹舜等人到國外採風、寫生、速寫回來,展示出的風景、建築小品對我的吸引和震撼。我去過英國的劍橋小城,無疑是因為徐志摩《再別康橋》的召喚。雲秀風清、草綠花紅之中,古建築依然屹立,康河水依舊流淌,半日走馬觀花,我卻未能尋見風中飄拂的衣袖和那一片未帶走的雲彩,難以體味到舊日時光里詩人的悲戚與纏綿,畢竟時過境遷了啊。宋揚敢到風光旖旎的小城街頭,放眼八面被古今中外無數人描摹的建築與風景,背對悄然投來的將信將疑的目光,支起畫架,拿起畫筆在水彩畫之鄉寫生,是需要膽略和勇氣的。水彩畫極為注重寫生,宋揚寫生的題材以建築古蹟為主,兼寫風景。通過對光線、色彩、空氣、景物的主觀構造,從而構成新穎靈巧、色彩明麗、格調清爽、筆觸流暢的作品。我不是美術評論家,不敢過多議論,只說兩個字的感受——好看。
宋揚散文中對於英國古蹟建築的描寫值得稱道。用文字精細地描寫古蹟建築,且描摹得活靈活現,讓讀者心底生髮呈現出畫面來,頗有難度。這不僅需要一定的寫作技術與技巧,更需要觀察力和概括力。宋揚得益於學習建築學專業出身,又把握了寫作與繪畫要領,才能如此得心應手地把所見、所感、所思用漢字準確地表述出來。宋揚的散文與一般遊記的不同之處也在於此。
未來的道路悠遠漫長,或晴或雨,或起或伏,或成功或挫折,我們都要一往無前地向前走去。宋揚的實踐告訴我們:徜徉在路上莫忽略兩邊的風景,無論自然還是人文景觀,用自己的方法記錄下來,那是美好記憶。告知眾人,或許幸福油然而生。是為序。
2013.9.10於柏林寺戊子書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