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陂記》是陳紙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23年9月。
《舍陂記》書寫了作者成長、離鄉、歸鄉過程中,親身感知的故鄉的疼痛與歡樂、艱辛與甜蜜、常與變,把故鄉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一餐一食、一器一物娓娓道來。《舍陂記》的敘述視角是多重的。兒童視角、少年視角、現代知識分子視角三種視角在《舍陂記》流暢自由地轉換,彼此穿梭,交融,從而為讀者構建了一個既有豐富生活感受和生命體驗,同時又充滿理性思考的鄉土世界。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舍陂記
- 作者:陳紙
- 文學體裁:散文集
- 字數:165千字
- 首版時間 :2023年9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舍陂記》是出生、成長於江西舍陂村,最後定居廣西南寧市的作家陳紙獻給故鄉舍陂村的“一部靈魂之書”。陳紙在書中以散文的筆觸,深情回憶、書寫了成長、離鄉、歸鄉過程中的往事,把深鐫於腦海中故鄉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一餐一食、一器一物娓娓道來,刻畫了一個可知可感的變遷中的中國鄉村,為農耕文明和鄉土文化留下了見證,為離鄉者的鄉愁找到了一個精神家園。
作品目錄
疼痛的村莊(代序) | ||||||
日暮鄉關 | 祖屋雜記 | 縣城飛奔 | 故鄉天氣 | 母親味道 | 祭農具稿 | 臨果樹帖 |
菜蔬人間 | 鄉野生靈 | 風物拾光 | 舊物牽情 | 題戲年圖 | 俚語芬芳 | 妙手生花 |
作品鑑賞
《舍陂記》是一部獨特的故鄉傳記。作者以故鄉——舍陂村作為敘事空間,以散點透視的筆法,寫出了立體化的故鄉形象:一是圍繞故鄉的山川草木、蔬菜瓜果、自然風物等,寫出了故鄉的自然形態;二是在對故鄉的衣食住行、世故人情、民俗歌謠、故事傳說的講述中,寫出了故鄉的文化形態;三是以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為中心,寫出了他們在生老病死循環中充滿了痛苦、無奈、掙扎與堅韌的生命形態;四是將故鄉置於中國現代化進程的背景中,寫出了故鄉由“傳統”向“現代”轉變的歷史形態。當然,這四種形態並不是彼此孤立,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交融,彼此纏繞,從而完成了故鄉形象的塑造。
《舍陂記》也是一部關於作者自我的傳記。作者將自我植入對於故鄉的敘述中,植入故鄉一切有形和無形世界中,不僅構建了一個故鄉形象,同時也構建了一個自我形象,這個自我既是故鄉的敘述者,又在對故鄉的敘述中呈現自身,故鄉與自我互相型塑。於是,讀者看到了一個孤獨絕望的農村少年怎樣一步一步地成長,看到一個自卑厭學的農村少年怎樣執著追求自己的夢想,看到一個充滿鄉土氣息的“陳長庚”蛻變成具有文化氣息的“陳紙”的艱難歷程,可以說,《舍陂記》某種意義上也是作者的自敘傳。
《舍陂記》的字裡行間瀰漫著一種感傷和憂鬱情緒。細細地閱讀和體會,讀者會發現這種感傷和憂鬱的情緒內涵複雜,其中,有遊子“日暮鄉關”的傷感,有“疼痛村莊”的悲憫,有生命消逝的憂傷,有青春不再的感懷,有時間無情的慨嘆,還有精神還鄉的渺茫,這些情愫流淌在字裡行間。從更大的歷史視野看,這種感傷和憂鬱蘊含了作者對故鄉由一個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的全部複雜情感:一方面,“現代”就像一輛賓士的列車,浩浩蕩蕩,不可阻擋;另一方面,人們對傳統又懷有真摯和強烈的依戀。
《舍陂記》的敘述視角是多重的。首先是兒童視角。兒童沒有成年人的世故,也沒有成年人成熟的主客體意識和鮮明的是非觀,因此,兒童視角下,故鄉是新鮮的、活潑的、單純的、天真的,也是快樂的。其次是少年視角。少年雖然還沒有完全成年,但他的主體意識越來越強,對自我生存環境的感知也開始變得複雜起來,少年視角下,故鄉也失去了那種單純的快樂,他對故鄉的情感體驗也變得越來越複雜,充滿了抗拒、焦慮、憂傷、自卑、茫然,甚至痛苦。再次是現代知識分子的視角。《舍陂記》中讀者總能感受到有一個現代知識分子的存在,具體地說,這個知識分子就是已經離開故鄉多年,生存於現代都市的作者本人,他一方面對故鄉懷有濃郁的鄉愁,另一方面又有自覺的現代理性,這個知識分子時不時會跳出來,表達自己的理性思考。這三種視角在《舍陂記》流暢自由地轉換,彼此穿梭,交融,從而為讀者構建了一個既有豐富生活感受和生命體驗,同時又充滿理性思考的鄉土世界。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3年12月27日,該書入選“2023中華讀書報年度圖書之100佳”。
相關活動
2023年7月29日上午,由廣西出版傳媒集團主辦、廣西人民出版社承辦的《舍陂記》新書分享會,亮相第31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廣西出版展團。廣西作家、《舍陂記》作者陳紙與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王方晨,廣西人民出版社副社長、副總編輯白竹林在活動現場暢談新書的創作經歷,以及對鄉土文學時代價值的思考。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舍陂記》 | 2023年9月 | 廣西人民出版社 | 978-7-219-11579-4 |
作者簡介
陳紙,本名陳大明,1971年出生於江西省永豐縣潭城鄉舍陂村,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會員、廣西作家協會理事、廣西寫作學會理事、廣西文藝理論家協會會員、廣西桂學研究會會員。曾就讀於中國文聯第七屆全國中青年文藝評論家高級研修班、魯迅文學院第八屆青年作家高級研修班,做過青年雜誌及黨報記者、編輯,現供職於南寧日報社辦公室。出版長篇小說《下巴咒》《逝水川》《原鄉人》、中短篇小說集《天上花》《少女為什麼歌唱》《玻璃禪》《問骨》《尋找女兒美華》、隨筆集《撥亮內心的幽光》、詩集《時光圖案》、文藝評論集《紙風景》《魚說》《相遇的盛宴》等,並在《人民文學》《中國作家》《青年文學》等文學刊物上發表中短篇小說100多篇,有散文、小說被《散文選刊》《小說月報》轉載,並譯成俄文在俄羅斯出版。曾獲中國小說學會首屆“文華杯”全國短篇小說大賽一等獎、第六屆“《北京文學》獎”、第十二屆“《作品》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