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心無物,舍物無心是指明方以智討論心物關係問題提出的一個命題。見於《物理小識·總論》。認為心物結合,心物不離,“離物無心,離心無物”(《東西均·三征》)。這實質上是把心與物看作兩個實體、兩個本原,誰也不產生誰,但誰也離不開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舍心無物,舍物無心
- 出處:《物理小識·總論》
舍形則無性,舍性則無形是指明清之際顏元關於形神關係問題的一種心理觀點。《四存編·存人》:“形,性之形也;性,形之性也。舍形則無性矣,舍性則無形矣。”這裡的“形”指形體,“性”即心理、精神。意謂沒有形體,就沒有心理;同樣,沒有心理,也就沒有形體。形與神是相互依存、不可分離的。又《習齋言行錄》:“氣質正吾性之附麗處,正吾性作用處,正性功著手處。”意即形體(“氣質”)是心理(“吾性”)的物質實體或基礎,沒有形體,心理就無所“附麗”;心理則是形體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功能或作用,沒有心理,形體便是一堆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