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代之死》是現代作家柔石創作的長篇小說,創作於1926年。
故事發生在1925年軍閥統治的黑暗年代,寫的是大學二年級學生朱勝瑀生命最後八天的變態的心理。該作品並不旨在批評知識分子的脆弱性,柔石對主人公朱勝禹的人格精神是肯定的。朱勝禹是柔石用心刻畫的一個接受新思想又迫於生活走投無路的“五四”知識青年的典型。作者真正的用意是試圖通過朱勝禹這一正面人物的悲劇一生控訴批判舊社會。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舊時代之死
- 作者:柔石
- 創作年代:現代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字數:約130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主題思想,藝術特色,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小說描寫由於失業而貧病交加的年朱勝瑀極度失望和悲,甚至到了變態的地步。對朋友們的動無動於衷,鄉來人催他與父親包辦的謝家姑娘完婚更使他苦悶的心又加上一層煩惱病態中,他突然對房東女兒阿珠那少女的身體產生了一種不可自制的占有慾念,他不顧死活地喝了過量的酒,神志迷亂地闖進了房東的屋裡,卻發覺緊緊摟住他的不是阿珠,而是她的母親……等到頭腦稍清醒時,他又感到自己的罪惡,瘋狂地自責,自戕;他想投河,可又突然想起自己的母親,終於沒有跳。勝瑀吐血了,這更使他心灰意懶。弟弟一封感情真摯的信,敘說了母親對他的百般關切。返鄉之前,他向阿珠懺悔,勸她“以毒攻毒”對待黑暗的社會。回家後,媒人來催婚,使他十分反感,強烈的母愛也使他又感動又難堪。為求清靜,他獨自住進荒涼的妙相庵。是夜,一個豁達的中年尼姑的一番長談使他在佛家人生哲學中得到頓悟,心中充滿生機。可是接著傳來了謝家姑娘因他拒婚而自縊的噩耗,他感到自責和內疚,跑到姑娘的遺體前,在她的臉上印上了一個冰冷的吻,而後服毒自殺。在他和謝家姑娘合葬墓前,朋友們立了一塊碑,上刻“舊時代之死”。
作品目錄
上部 未成功的破壞 第一 秋夜的酒意 第二 不誠實的訪謁 第三 反哲學論文 第四 空虛的填補 第五 小誘 第六 牆外的幻想 第七 莽闖 第八 死岸上徘徊 第九 血之襲來 第十 周到的病了! 第十一 診察 第十二 肯定的逐客 第十三 秋雨中弟弟的信 第十四 空談與矛盾 第十五 無效的堅執 第十六 懺悔地迴轉故鄉 | 下部 冰冷冷的接吻 第一 到了不願的死國 第二 跪在母親的愛之前 第三 弟弟的要求 第四 晚餐席上的苦口 第五 否認與反動 第六 重 遷 第七 佛力感化的一夜 第八 再生著的死後 第九 梟在房中叫呀! 第十 冰冷冷的接吻 第十一 最後的悲歌 第十二 打罷,人類的醒鐘 第十三 暴雨之下 第十四 無常穿好芒鞋了 第十五 送到另一個國土 第十六 餘音 |
創作背景
柔石留存下來的第一篇小說,寫於1923年8月。經過兩、三年短篇小說寫作以後,柔石開始了結構長篇的嘗試。關於《舊時代之死》的寫作經過,作者在《自序》里寫道:回憶向前溯,說幾句幾年前的事吧。那時正是段琪瑞在天安門前大屠殺湘京學生的時候,我滯留在上海。那時心內的一腔憤慈,真恨的無處發泄。……因此,我就收拾青年們所失落的生命的遺恨,結構成這部小說。動手寫起來,半個月,成就了上半部。後來杭州有點教書的事情叫我去做,就在杭州的公餘之暇完成了下半部。
以此推算,這部小說開始寫作的時間該在1926年4—5月間,它的寫成當是1926年的夏天。但事實上,從成稿到出版之前,作者一直在不斷地修改加工。
人物介紹
朱勝瑀是一個青年,形容樵悴的,年紀約二十三四歲,一個性格複雜的人,他的內心充滿著矛盾。
在小說開頭,作者讓小說的主人公,帶著酒醉後的錯亂,行走在秋夜的冷街上,顯示著性格和環境的尖銳的衝突。小說在以後的故事裡,反覆地多方面地表示了誦的內心矛盾:他愛自己的親人和朋友,卻不能報答他們,反而給他們帶來許多麻煩和痛苦;他追求性愛,幻想微波與春風相吻的柔情,但是理想的愛神卻不能降福於他,情慾之火又驅使他做出莽撞的行動,他拒絕和謝家女子的婚姻,當謝家女子自殺的訊息傳來,他又狂奔謝家,對著姑娘的遺體作冷冰凍的接吻;他認為社會是污濁的,自己應該保持清白,但又自暴自棄,說自己“精神上沒有一點美質,沒有一點可稱讚的榮譽的優點”,他想自殺,又恥於自殺是弱者的消極行為,因而喪失了自殺的勇氣;他咯血不止,想用疾病來消耗自己生命的燈油,起初堅持不願意回鄉,後來拘不過朋友的勸說,回到久離的鄉井,又感到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他仇恨一切,’立誓報復,可是想反抗,沒有力量,想殺人沒有本領,想做一個能夠寫文章痛罵軍閥政客的報館主筆,又沒有條件和機會。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作品比較成功地塑造了朱勝瑀這樣一個既憎惡舊的時代,卻又缺乏鬥爭的勇氣,既嚮往新生活的理想,卻又無力去實現,充滿苦悶、矛盾的複雜性格的人物。表現了20世紀二十年代某種類型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與“時代病”,通過瑀的悲劇揭示了富於時代意義的深刻主題。
藝術特色
在表現形式上,柔石接受了魯迅《狂人日記》那種用人物心理活動來表現性格的描寫手法。小說通過人物的任意的衝動,放縱的想像,反覆迴旋的內心活動,大段的吃語般的言論,來體現主人公紊亂的思維和心理。這種方法對於塑造滿這樣帶有神經質的青年形象,自然是合宜的。然而作者把這類方法用得過於泛濫,因此使人物缺少必要的行動。在人物身上流露出作者過重的主觀感情色采,削弱了對小說的情節描寫和細節刻劃。在表現人物的狂亂的變態心理時,個別地方又作了自然主義的描摹。這部小說採取單線的結構,許多人和事隨著主人公的遭遇經過,或出現或消失,不需拖泥帶水。這種結構方式本來有單純簡明的長處。可是作品裡出現的不必要的鋪陳敘述,瑣屑的描寫,蕪雜的點染,卻又造成了內容的鬆散拖沓。
作者簡介
柔石(1902—1931年),現代小說家。原名趙平復。浙江寧海人。1923年開始文學創作。1928年到上海,與魯迅等人組織朝花社。曾任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執行委員。是“左聯五烈士”之一。參加過《語絲》等雜誌的編輯工作。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瘋人》,中篇小說《二月》、《三姐妹》,長篇小說《舊時代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