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鎮志》是《興隆鎮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興隆鎮志
- 作者:《興隆鎮志》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方誌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9年8月
- ISBN:7-80122-506-6
- 編纂人員:徐君連、楊國梁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興隆鎮地方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歷史與現狀。
作品目錄
封面
江蘇省常熟市地方志叢書 興隆鎮志
著作權頁
編纂機構和編纂人員
序
凡例
圖片
領導題詞
領導題詞
何耀文題詞
朱連生題詞
鎮機關辦公大樓
鎮黨、政、經領導合影
《興隆鎮志》終審會議合影
《興隆鎮志》編纂人員合影
興隆交管所
興隆派出所
興隆法庭
興隆中心糧店
興隆工商行政管理所
興隆郵電支局
興隆稅務所
農業銀行興隆辦事處
常熟市私營經濟城
新達電器塑膠廠
華豐橡膠有限公司(台商獨資企業)
興達製衣總廠
市城北污水處理廠
龍騰鋼製辦公家具廠
色織七廠
興隆毛紡廠車間一角
CS鍍鉻添加劑獲國際博覽會銀獎
常龍混凝土有限公司(中國、新加坡合資)
興隆建築公司
興隆房地產開發公司
市第三交通工程公司
農民舊居
農民新居
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狀
豐產示範方
豐產示範方
機械收割
興隆特產——漕涇紅菱
萬羽蛋雞場
水產捕撈
四角橋
農田林網
豐產方灌溉站
九里大街
農貿市場
供銷社超市
九里鎮舊貌
江蘇省常熟中學
興隆中學微機室
蘇州市常熟衛生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興隆中心國小
小學生運動會
中學國小學生接送車
中心幼稚園
民眾文藝
民眾體育
鎮老年門球隊
農民公園
書畫之鄉
陶俑(唐代)
家譜
古銀杏
陶缽(西漢)
陶盂(戰國)
顧湘像(1779-1850)
小石山房印譜
小石山房印存
集郵獲全國獎
煙標收藏(農民)
興隆衛生院
興隆鎮社會福利院
昭文路
通港路(興隆段)
城鄉結合部(漕涇村)
建材陶瓷市場
常滸河(興隆段)
興隆電力管理站
興隆鎮區域圖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編建置區劃
第一章建置沿革
第一節民國前建置區劃
第二節民國期間建置區劃
第三節建國後建置區劃
第二章鎮村概況
第一節集鎮
第二節各村概況
第三節居民委員會
第二編自然地理
第一章地理環境
第一節地理位置
第二節面積
第三節土壤
第四節河道
第二章氣候
第一節氣溫
第二節日照
第三節雨量
第四節風
第五節霜
第三章自然災害
第一節水、旱災
第二節風災
第三節蟲害
第四節冰雹、雷擊、大雪
第五節地震
第四章生物
第一節植物類
第二節動物類
第五章環境保護
第一節污染
第二節治理
第三節管理機構
第三編農業
第一章農業經濟制度變革
第一節土地改革
第二節農業合作化
第三節人民公社
第四節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第二章農業生產
第一節耕作制度
第二節品種改良
第三節作物載培
第四節植物保護
第五節典型示範
第六節農作物產量
第三章水利建設
第一節防洪工程
第二節河道建設
第三節農田工程
第四節排灌設施
第四章農具農機
第一節農具
第二節農機
第五章服務機構
第一節農業技術推廣站
第二節農機管理服務站
第三節水利管理服務站
第四編多種經營
第一章種植業
第一節蔬菜、瓜果
第二節食用菌
第三節其他種植
第四節植樹綠化
第二章養殖業
第一節家畜飼養
第二節家禽飼養
第三節其他養殖
第三章水產
第一節漁業生產
第二節內河捕撈
第三節河蚌育珠
第四章家庭手工副業
第一節土紡土織
第二節花邊刺繡
第三節竹器製作
第四節草繩製作
第五節杞柳加工
第六節挖井
第七節繪畫、刻紙
第五章服務機構
第一節多種經營綜合服務站
第二節供銷社組織副業組
第三節畜牧獸醫站
第四節多種經營實驗場
第五編工業
第一章個體私營企業
第一節織布
第二節手工業作坊、工場
第三節個體手工業
第四節手工業改造
第五節私營企業
第六節私營經濟城
第二章鎮辦工業
第一節機械
第二節化工
第三節輕工
第四節紡織
第五節工藝
第六節建材
第七節其他
第三章村隊工業
第一節發展沿革
第二節各村村(隊)辦工業簡介
第四章合資、合作、獨資企業
第一節合資、合作企業
第二節獨資企業
第五章管理與服務機構
第一節鄉鎮企業管理服務站
第二節經營管理站
第三節勞動所
第四節工業供銷經理部
第五節對外經濟貿易公司
第六編政治軍事
第一章中國共產黨
第一節組織沿革
第二節黨員代表大會
第三節基層支部
第四節黨員思想教育
第五節紀檢組織
第六節信訪工作
第二章民眾團體
第一節工會
第二節農民團體
第三節青少年團體
第四節婦女組織
第五節其他社團組織
第三章政權
第一節行政機構
第二節人民代表大會
第四章軍事
第一節兵事及兵災
第二節抗日武裝
第三節民兵
第四節兵役
第七編民政公安司法
第一章民政
第一節優待撫恤
第二節安置工作
第三節社會救濟
第四節婚姻登記
第五節福利工廠
第六節民政福利基金會
第七節敬老院
第八節退休保養
第九節社會養老保險
第十節地名普查
第十一節殯葬改革
第二章公安
第一節機構、人員
第二節治安管理
第三節戶籍管理
第四節交通管理
第五節消防
第六節人口普查
第三章人民法庭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審判職能
第四章司法、調解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法制宣傳
第三節人民調解
第四節代辦律師業務
第五節協辦公證
第八編商業
第一章體制、經營
第一節個體、私營商業
第二節合作商業
第三節國營商業
第四節供銷合作社
第二章商品購銷
第一節糧油購銷
第二節農副產品收購
第三節生產資料供應
第四節生活資料供應
第五節集貿市場
第三章工商管理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職能
第九編財稅金融
第一章財政
第一節財政機構
第二節財政收支
第二章稅收
第一節稅務機構
第二節農業賦稅
第三節工商稅收及其他
第三章金融
第一節金融機構
第二節儲蓄
第三節信貸
第四節國債券
第五節保險
第四章物價、公產
第一節物價
第二節公產
第十編交通郵電
第一章交通
第一節陸上交通
第二節水上交通
第三節裝卸、搬運
第四節交通管理所
第五節興隆道班
第二章郵電
第一節沿革
第二節郵政
第三節電信
第十一編醫療衛生
第一章機構
第一節行政機構
第二節醫療機構
第二章人員、設備
第一節醫務人員
第二節醫療設備
第三章醫療制度
第一節公費醫療
第二節農村合作醫療
第四章保健事業
第一節婦幼保健
第二節兒童保健
第五章預防疾病
第一節愛國衛生運動
第二節防疫
第六章血吸蟲病防治
第一節流行歷史
第二節防病滅螺
第十二編文化體育
第一章民眾文化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文娛團體
第三節文學藝術創作
第四節民間文娛
第五節民間器樂
第二章民間收藏
第一節集郵
第二節錢幣
第三節煙標
第四節糧票
第三章文物古蹟
第一節出土文物
第二節古蹟
第三節遺址
第四章檔案工作
第一節沿革
第二節機關檔案
第三節村、廠檔案
第五章體育
第一節民眾體育
第二節學校體育
第十三編科技教育
第一章科學技術
第一節科技組織和隊伍
第二節科技活動
第三節科技成果
第二章教育
第一節私塾
第二節幼兒教育
第三節國小
第四節中學
第五節成人教育
一、掃除文盲
二、專業培訓
三、成人教育中心校
第十四編鎮村建設
第一章九里中心集鎮
第一節街道
第二節橋樑
第三節駁岸
第四節路燈
第五節下水道
第六節鎮區綠化
第七節鎮區主要建築
第二章農村住宅建設
第一節農戶住宅
第二節農民新村
第三章建設用地管理
第一節集體建設用地
第二節居民建房用地
第四章管理機構
第一節建設管理所
第二節土地管理所
第三節集鎮監察隊
第五章工程和建設單位
第一節建築公司
第二節第三交通工程公司
第三節房地產開發公司
第六章供、用電
第一節管理機構
第二節供電設施
第七章沼氣
第一節機構
第二節推廣過程
第八章供水
第一節改水
第二節自來水廠
第十五編社會
第一章人口構成
第一節民族
第二節人口變化
第三節戶籍
第四節姓氏
第五節旅居香港同胞
第二章人口控制
第一節節育
第二節晚婚
第三節優生優育
第三章人民生活
第一節收入
第二節膳食
第三節服飾
第四節住房
第五節其他消費
第四章地方習俗
第一節婚、喪、喜慶
第二節歲時節日
第三節歷史陋習
第四節新風貌
第五章宗教
第一節佛教
第二節道教
第三節天主教
第六章廟宇、家譜
第一節廟宇
第二節家譜
第七章地方語言
第一節方言
第二節俗諺
第三節農諺
第四節歇後語
第十六編人物
第一章名人傳略
第一節古代名人
第二節民間知名人氏
第二章革命烈士
第一節烈士傳略
第二節革命烈士英名錄
第三章勞模先進
第一節部級
第二節省(廳)級
第三節蘇州市級
第四章黨、政、軍領導幹部
第一節黨、政幹部
第二節部隊幹部
第五章科技、知識界人士
第一節旅外人士
第二節國內人士
第六章出席常熟縣(市)級歷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政協委員名單
第一節人大代表名單
第二節政協委員名單
第十七編志余
第一章人事拾遺
第一節遷建盧家廳
第二節小石山房的由來
第三節顧氏後裔
第四節周姓蛇醫
第二章鄉里傳說
第一節九里庵古樹的傳說
第二節陳蓮航與拐杖
第三節何稱“泯涇大洋”
第四節“昭和”腳踏車
第五節趣談橋名
編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