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衛書壁

《興隆衛書壁》是明代文學家、思想家王守仁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詩中作者通過興隆衛的見聞和感受,抒寫其音訊難通、欲歸不能的思鄉之情。全詩既有古道落日、暮角邊聲的邊地戍所的特徵,又有群山環抱、高下參差的山城景致,獨具特色的蒼涼意境同心境的悲涼融合在一起,使思鄉的愁緒具體化、形象化,景情交融,妙合無垠。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興隆衛書壁
  • 作者:王守仁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出處:《王陽明全集》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興隆衛書壁
山城高下見樓台,野戍參差暮角催。
貴竹路從峰頂入,夜郎人自日邊來。
鶯花夾道驚春老,雉堞連雲向晚開。
尺素屢題還屢擲,衡陽那有雁飛回。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興隆衛:即今貴州黃平縣治,明代在此設衛所駐軍,建有城堡。衛是明代的軍事單位,都司下設衛。書壁:題寫在壁間的詩文。古人喜歡在客舍旅亭壁間題詩,以抒發旅途情懷。
⑵野戍:邊遠地區駐軍的營壘。暮角:暮色中傳來的軍營號角聲。
⑶貴竹:貴築,貴築長官司所在地。
⑷夜郎:此處泛指貴州。日邊:指帝京。
⑸鶯花:鶯啼花放,是春天景物特色,用以概指春景。春老:春意已深。
⑹雉堞:城牆長三丈廣一丈為雉。堞,女牆,即城上端如齒狀排列的矮牆。泛指城牆。
⑺尺素:一尺長的生絹,古人寫文章或書信所用,此指給師友的書信。屢題還屢擲:屢次寫好的書信都丟棄了。擲,扔棄。
⑻“衡南”句:衡南,衡山以南。傳說大雁南飛,至衡山而回興隆遠在衡山以南,不見天雁,故無法托雁傳遞書信。又有魚雁傳書故實。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高低不齊的山城牆垣間樓台隱隱,邊野駐軍那參差的角聲伴著黃昏。
前往貴築的山路蜿蜒伸入峰頂,遠來夜郎的戍客是從京師啟程。
滿路的山花鳥鳴提醒人春色已深,高聳的城堡在薄暮時還開著門。
潔白的信箋多少次寫了又扔下,衡山以南哪裡還能有大雁報訊。

創作背景

這首詩為正德三年(1508)王守仁赴戍途中所作。正德元年(1506)王守仁因為反對宦官劉瑾而被廷杖四十,又被謫貶到貴州龍場為驛丞。正德二年(1507)十二月,王守仁從浙江起程赴貴州,到達貴州興隆衛時已至暮春。目的地雖將到達,但跋山涉水,一路辛勞,離中原越行越遠,滿目異鄉風光,緬懷京中師友,感慨書信難通,心中不禁生出愁緒。因而途徑五里墩驛道時,視野豁然開闊,鳥瞰興隆衛山城美景,慨然寫下這首詩。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首詩作者通過興隆衛的見聞和感受,抒寫其音訊難通、欲歸不能的思鄉之情。
首聯寫衛城樓台高聳于山峰,遠處可見,天近黃昏,號角陣響,催促在山野演武的衛兵回營。作者開門見山,直描興隆衛地勢險要,以號角催兵烘托出軍事重鎮的野練氣氛。次聯寫黔道難,旅程艱險。去貴竹的驛道盤入山巔,去往夜郎的行人都是從京城貶謫而來。一幅攀登崎嶇山路的暮歸人圖景躍然紙上。頸聯寫興隆衛晚春暮色近景。鶯鳥忙歸林,山花夾道香,令人驚嘆春天快要過去了。連綴雲霞的城門洞開,迎接夜幕降臨。末聯作者抒懷,流露赴謫貴州途中的感傷心情。作者南行赴謫,一路上不斷向親朋好友寫信投寄,可惜得不到衡南等地的回音,感到苦悶。
全詩既有古道落日、暮角邊聲的邊地戍所的特徵,又有群山環抱、高下參差的山城景致,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意境。而意境之蒼涼,又同心境的悲涼融合在一起,使思鄉的愁緒具體化、形象化,景情交融,妙合無垠。

名家點評

貴州師範大學教授郝永《王陽明謫龍場文編年評註與研究》:前六句為寫傍晚時分所見之景,後二句寫反覆題寫家書,卻無條件寄出的現實情狀,其中“屢題”“屢擲”二詞傳神,給人如在目前之感。

作者簡介

王守仁(1472—1529),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等職,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亂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其學說思想王學(陽明學),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其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立德、立言於一身,成就冠絕有明一代。弟子極眾,世稱姚江學派。其文章博大昌達,行墨間有俊爽之氣。有《王文成公全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