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品質特性,工藝特色,產地環境,地理環境,氣候條件,水土特徵,區域植被,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歷史文化,
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興隆咖啡樹
屬於茜草科多年生木本植物,屬中粒種咖啡(在國外稱羅撥士升種),一般樹高3—5米,其葉子呈長卵形,花白色,葉茂盛。
興隆咖啡豆
興隆咖啡豆咖啡顆粒大,果子成串,成熟呈深紅色,有香味。脫皮的咖啡豆圓滑光潔、品質優良。
興隆咖啡粉
興隆咖啡粉精選興隆咖啡豆為原料,採用先進設備,科學配料,精工特製。咖啡粉呈深褐色,濃郁芳香,不沾杯,味道微苦而香,飲後回味無窮,余香持久,營養豐富,含有咖啡鹼、蛋白質、粗脂肪、粗纖維、蔗糖等9種營養成分。
工藝特色
興隆咖啡是焙炒咖啡,之所以名揚中外,久盛不衰,是因為興隆咖啡的焙炒技術,是在繼續東南亞傳統焙炒工藝的基礎上,經過兩代咖啡人幾十年不斷的錘鍊和提高,形成了一套既原始又充滿神秘色彩的焙炒技術,使興隆咖啡的飲料在顏色、芳香、口感上都具有獨特的風格。同樣的焙炒工藝技術,離開了興隆中粒種咖啡豆,其焙炒出采的咖啡粉口感大不相同。
興隆咖啡的主要原料是興隆地區生產的中粒種咖啡豆,加上適量的食鹽、奶油、優質白糖等到配料。其主要加工工藝是:先把精選過的定量的咖啡豆放到特製的鐵鍋中焙炒,當鍋中溫度和咖啡豆的熟度達到一定的“火候”時(這是炒咖啡師傅十幾二十年煉成的功力),用風扇吹去種皮,並依照工藝程式依次加入配料,充分攪拌均勻,再用小炊火炒至豆粒“夠火”後,迅速取出並立即用風扇吹使其冷卻,然後磨碎即成咖啡粉。
產地環境
地理環境
海南島四面環海,萬寧市位於海南省的東南部,碧海、藍天、青山、綠樹、紅花,純潔的水質,平衡的生態,形成天然空氣淨化屏障和防疫屏障,具有適應熱帶經濟作物生長的生態環境。興隆咖啡的產地範圍位於萬寧縣東海岸的太陽河畔,海拔21—532米,原始森林生態保護好,森林覆蓋率達62%。空氣新鮮,水源充足,具有種植咖啡的天然條件,是種植咖啡的特定地域。
萬寧市屬於熱帶島嶼性季風氣候,四季常青,氣候溫暖,季節差異不明顯,年平均氣候23.1—24.4℃。雨量充沛,年平均雨量2600—2700毫米左右。空氣濕潤,平均相對顯度89%,光照充足,年平均光照1900小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很適宜咖啡等作物的生長。
氣候條件
萬寧市南部與海南陵水縣相臨,以牛嶺為界。冬季,北側的萬寧有時陰雨濛濛,空氣濕潤寒冷,而南側的陵水卻往往陽光燦爛,氣候宜人。興隆華僑農場以及周邊的南橋、三羅更、長豐等村、鎮,正好位於這一特殊氣候的交界處,既有萬寧的氣候特點,又受陵水氣候的影響。由於這種獨特區域的小氣候,生長出來的咖啡豆才與眾不同,品質優良。
水土特徵
興隆咖啡產地範圍內的太陽河發源於瓊中縣斬嶺,流經萬寧境內進入興隆地區。而興隆咖啡的主要產區處於太陽河中游,河水清澈,水質良好、無污染。產地範圍屬丘陵地帶,表土深厚,土壤有機質豐富(含鉀),適宜熱帶經濟作物生長。肥沃的土壤和優良的水質是種植咖啡,穩產、高產、質優,味香的特別優勢。
區域植被
興隆及周邊村、鎮分布有常綠季雨林和溝谷雨林,如青皮荔枝群落,雞毛松群落,綠楠群落等,以及人工種植的各種經濟林帶,形成豐富、四季常綠而有層次植被區域,其中各種熱帶珍花異草向人們昭示著大自然的美麗。
綜上所述,咖啡種子從國外引進、種植後,在興隆的氣候、土壤、水質等自然條件的馴化下,品質起了微妙的變化,形成自己獨特的風味和口感,並贏得國內外的好評。
歷史淵源
中國咖啡種植歷史悠久,至已近100年,最先引進栽培的是
台灣省,其次是
海南島(省)。
萬寧市最早種植咖啡是在民國初期,華僑先後從
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家帶回咖啡籽,在自家的房前屋後種植。
20世紀50年代初,萬寧縣咖啡種植面積僅有百畝左右。為安置歸國華僑,中央政府在萬寧東海岸太陽河畔創辦興隆華僑農場,開墾荒地,發展經濟。由於歸國華僑中的許多人,在國外有種植和飲用咖啡的習慣,他們將這種傳統和習慣帶到興隆,並逐步影響了當地民眾,從一家一戶、房前屋後的種植,發展到集體經營。
1952年初,萬寧創辦興隆華僑農場咖啡加工廠。
20世紀50年代中期農場開始大規模種植興隆咖啡。
1954年,農場從馬來西亞引種中粒種咖啡,開始加工咖啡粉,雖然產量不多,但興隆咖啡已經名聲在外。
生產情況
20世紀70年代,興隆咖啡種植面積達1000多畝。
20世紀80年代,農場對興隆咖啡品種進行選種,培育和引進優良品種,使咖啡乾果從原來的每公頃產量450千克提高到1200千克以上,有的達到1300千克。從此,興隆農場成為海南興隆咖啡生產的主要基地。
1985年興隆農場招商引資,與香港公司聯合辦起海南第一個咖啡出口基地,並從巴布亞、紐幾內亞引進35萬粒優良種子,種植面積達4200多畝,總產達70多噸。
全市種植興隆咖啡總面積達1萬多畝,年產咖啡達2000噸左右。
產品榮譽
興隆咖啡曾多次參加國家、省級食品、飲料展銷會。榮獲最佳產品、優質產品稱號。
1988年,興隆咖啡在中國食品博覽會上榮獲銀牌獎。
1990年,興隆咖啡海南省工業物質交流會被評為優秀產品。
2007年12月2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興隆咖啡”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興隆咖啡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海南省萬寧市人民政府《關於界定興隆咖啡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的函》(萬府函〔2005〕43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海南省萬寧市以興隆華僑農場為中心及其周邊的南橋鎮、長豐鎮、牛漏鎮、三更羅鎮、禮紀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種源
中粒種咖啡。
(二)立地條件
海拔900米以下,濕潤、蔭蔽的森林河谷地帶,咖啡園須建防風林。pH值4.5至6.5之間,土壤的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鉀、有機質含量分別高於60毫克/千克、15毫克/千克、80毫克/千克、25g/千克;並以水源方便、排水良好的紅壤土及黃壤土為佳,其次為沙壤土和沖積土。
(三)栽培技術
1.育苗:從生長健壯的母樹上選取枝條進行無性繁殖。
2.定植時間:定植時間為每年的春季或秋季。
3.栽植密度:每公頃栽植株數密度≥1500株。
4.施肥:以有機肥為主,配合施用無機肥,每公頃每年施用有機肥不低於10噸。
5.整形修剪:採用多冠型樹型進行整形,保持通風透光。
6.採收:果實變紅後開始分批採收,禁止采青。
7.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加工工藝
1.原料加工:曬乾→脫皮→篩選→包裝→自然存放1年。
2.產品加工:咖啡原料清理→焙炒→添加配料→焙炒→咖啡豆→包裝
立即風冷→研磨→咖啡粉→包裝。
(五)質量特色
1.咖啡豆:
(1)感官特色:
項目 | 指 標 |
色澤 | 深褐色或棕褐色 |
組織形態 | 顆粒飽滿、均勻,完整 |
滋味及香味 | 具有該產品特有的咖啡香味,無異味 |
雜質 | 無肉眼可見的雜質 |
(2)理化指標:水分≤5.0%、咖啡因≥0.85%。
2.咖啡粉:
(1)感官特色:
項目 | 指 標 |
色澤 | 深褐色或棕褐色,色澤均勻一致 |
組織形態 | 粉狀,無結塊現象 |
滋味及香味 | 具有該產品特有的咖啡香味,無異味 |
雜質 | 無肉眼可見的雜質 |
(2)理化指標:水分≤5.0%、灰分≤5.0%、咖啡因≥0.85%。
3.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興隆咖啡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海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歷史文化
領袖情懷,華僑情結,百姓情誼,是興隆咖啡獨特的文化內涵。地理條件、傳統工藝、大眾需求是興隆咖啡具備的優良稟賦。
在東南亞,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潮州粉條福建面,海南咖啡人人傳”。據說在東南亞,大部分的咖啡店都是由海南人經營。在上世紀50年代,東南亞的歸僑們,不但把喝咖啡的傳統和製作、沖泡咖啡的手藝帶到海南興隆,還生產出後來聲名遠揚的興隆咖啡。
經過長時間的研究,人們發現,咖啡的大粒種雖然高產,但品質口感差;小粒種雖然口味極佳,可其生長環境為高原氣候,興隆海拔很低,種植小粒種不但產量低,而且樹的壽命也不長。最後,他們把中粒種咖啡作為最適合興隆栽培的品種開始大面積種植,興隆的海拔、緯度和氣候,為中粒種咖啡的落戶提供了很好的保證。
周恩來總理喝了後說:“興隆咖啡是世界一流的,我喝過許多外國咖啡,還是我們自己種的咖啡好喝。”就這樣,總理一連喝了三杯,當打算喝第四杯的時候,被夫人鄧穎超勸阻。在此之後,有關部門還特意派上海咖啡生產廠的一位科長到興隆來學習炒制咖啡的技術。一杯香味濃郁的咖啡,一位和藹可親的總理,為興隆咖啡寫下了一段美名。
黨和國家領導人朱德、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董必武、彭真、葉劍英等也先後來過興隆,漸漸地,興隆咖啡成了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佳品。除了中央首長,許多國外專家對興隆咖啡也讚譽有加。1959年初,一位民主德國的專家到興隆訪問,他在品嘗了興隆咖啡後說:“你們的咖啡味道比我們以前喝過的都要好,希望你們能大量的種植。但願在不久的將來,在德國能買到印有‘興隆牌’的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