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義紅皮大蒜

興義紅皮大蒜

興義紅皮大蒜,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興義紅皮大蒜
  • 產地名稱: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
  • 品質特點: 外在感官特徵 興義紅皮大蒜不抽薹,株型直立,商品蒜苗株高50cm~60cm,葉片半下垂,V字形,無蠟粉,葉鞘下部表皮紫紅色,上部淺綠色,橫截面圓形
  • 登記年份:2020年
產品介紹,自然生態環境,地域範圍,產品品質特徵,特定生產方式,包裝標識規定,

產品介紹

興義紅皮大蒜不抽薹,株型直立,商品蒜苗株高50cm~60cm,葉片半下垂,V字形,無蠟粉,葉鞘下部表皮紫紅色,上部淺綠色,橫截面圓形。蒜頭扁圓球形;蒜瓣規則單輪排列,7~9瓣,保護皮紫紅色,帶條紋,蒜肉乳白或黃白色;肉脆汁多,辛辣味重,蒜香味濃。

自然生態環境

2.1 土壤地貌情況 興義位於滇東高原向黔中高原過渡,黔西北高原向廣西丘陵過渡之梯級狀大斜坡地帶,總趨勢為西北高東北低。境內地貌由山地、丘陵、谷地、盆地、台地、山原6類構成,地貌與地層岩結構關聯較高。從地理位置看,地形地貌複雜,切割較深,為較典型的立體型氣侯和喀斯特地貌。歷史上,這一代森林資源豐富,大量枯枝落葉隨泥沙沉降,故該地段土層深厚,礦物質成分較多,土壤肥沃,富含硒、鋅、鐵、鈣等多種元素,土壤熟化程度較高,耕層深厚,通透適宜,保土保肥力強,肥力中上等,土壤中性或微酸性,地表土有機質層厚度一般在20cm以上,土層厚度80cm以上,土壤pH5.0-7.0。過酸的土壤會使蒜苗根端變粗,停止延長生長;過鹼則使蒜苗種瓣腐爛,小頭和獨瓣蒜增多,降低了產量,興義紅皮大蒜保護範圍內的土壤酸鹼度適中,十分有利於興義紅皮大蒜的生長,良好生態環境有利於興義紅皮大蒜鱗莖生長發育,蒜頭大而整齊,品質好,產量高。 2.2 氣候情況 興義紅皮大蒜產區屬亞熱帶山地季風濕潤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雨量充沛,日照長的氣候特點與大蒜喜好溫涼、喜濕怕旱的生長習性十分契合。產區內年降水量1300mm~1600mm,大蒜為淺根系作物,喜濕怕旱,尤其是花莖伸長期和鱗莖膨大期,是大蒜生長發育的旺盛階段,也是需水最多的階段,降雨使得土壤經常保持濕潤狀態。在大蒜成熟期是產區降雨量一般的季節,因此土壤濕度一般,可以使興義紅皮大蒜避免因高濕、高溫、缺氧引起爛脖散瓣、蒜皮變黑,從而保證大蒜的品質。產區年均氣溫在15℃~18℃之間,一月平均氣溫7.1℃,七月平均氣溫22.2℃,無霜期在275~334天之間。年均日照時數在1400h以上,年均積溫在5000℃以上,屬貴州省日照較多地區之一。大蒜在長日照及較高的溫度條件下開始花芽和鱗芽分化。在短日照和溫涼的環境下卻只適於莖葉的生長,鱗芽形成將受到抑制。一般光照充足,溫度較高的地方有利於大蒜莖葉的生長,而溫度低的地方長勢差。因此,產區內特殊氣溫和日照,保證了興義紅皮大蒜的優異品質。 2.3 水文情況 興義紅皮大蒜產區是興義市重要的水源地生態保護區,森林覆蓋率達48%以上。該區域生態環境一直都得到很好保護,未受到過任何工業污染,是全市重要的水源點。此外,該區域也是珠江水系的重要水源地,地下水資源豐富。境內南盤江穿流而過,有萬峰湖、興西湖、木浪湖、圍山湖等多個湖泊,蓄水103億立方,是珠江水系的重要水源地,地下水資源豐富,優質的水源為興義紅皮大蒜灌溉提供有利條件。

地域範圍

興義紅皮大蒜主產於黔西南州興義市所轄桔山街道辦、豐都街道辦、木賈街道辦、下五屯街道辦、萬峰林街道辦、坪東街道辦、馬嶺鎮、威舍鎮、清水河鎮、烏沙鎮、白碗窯鎮、七舍鎮、捧乍鎮、敬南鎮、魯布格鎮、雄武鄉、豬場坪鄉、則戎鄉、頂效鎮、魯屯鎮、鄭屯鎮、萬屯鎮共6個街道辦、13個鎮和3個鄉、171個行政村(社區)。保護範圍東至魯屯鎮平壩村、南至則戎鄉花郎村、北至威舍鎮阿依村、西至木賈街道辦乾溝村。地理坐標:東經104°32′—105°11′,北緯24°38′—25°23′。保護規模:面積1330公頃,產量3.99萬噸,產值8878萬元。

產品品質特徵

4.1 外在感官特徵 興義紅皮大蒜不抽薹,株型直立,商品蒜苗株高50cm~60cm,葉片半下垂,V字形,無蠟粉,葉鞘下部表皮紫紅色,上部淺綠色,橫截面圓形。蒜頭扁圓球形;蒜瓣規則單輪排列,7~9瓣,保護皮紫紅色,帶條紋,蒜肉乳白或黃白色;肉脆汁多,辛辣味重,蒜香味濃。 4.2 內在品質指標 大蒜素≥700mg/kg(二烯丙基二硫醚)

特定生產方式

3.1 產地選擇 選擇富含有機質、疏鬆肥沃、pH5.0~7.0、排灌良好,前茬不是蔥蒜(大蒜忌連作)的地塊種植。興義紅皮大蒜產地環境質量必須符合NY/T 5010規定。 3.2 種蒜選擇 選擇蒜頭圓整、蒜瓣肥大、色澤紫紅,頂芽肥壯,無病斑,無傷口、品質優的當地興義紅皮大蒜。 3.3 種蒜處理 播種前除去蒜頭的莖盤,將蒜頭分成單獨的蒜瓣,把蒜瓣分為大(3~4g以上)、中(2~3g)、小(2g以下)三等,分別栽種,去除爛瓣蒜;並用50%多菌靈或代森錳鋅500倍液浸種1~3h。 3.4 播種 每年水稻收割後,四周開好排水溝,趁田土濕潤,採取免耕播種。直接用九齒釘耙在稻田地里打孔,孔深3~4cm,行距16~20cm,株距8~14cm;播種時蒜瓣頭向上插入土中,每個孔1個瓣蒜,栽培密度以25000株/667m2~60000株/667m2為宜,用種量100kg/hm2~150kg/hm2,播種後即時覆土整平,澆水,保持土壤濕潤,覆土厚度以不見蒜瓣為宜。 3.5 田間管理 施肥管理:追肥要做到“巧施退母肥,多施壯苗肥,補施催頭肥”,一般在2~3葉期,大蒜進入自然生長階段,要及時準確地追肥,一般每公頃施尿素225kg,或施腐熟農家肥12000kg。大蒜進入花芽和鱗芽分化期,此時每公頃應施入農家肥15000kg,或尿素225kg+鉀肥150kg,以利大蒜越冬;2~3月下旬,大蒜進入鱗莖,應酌情追肥,通常每次每公頃施腐熟農家肥22500kg,或尿素225kg+鉀肥225kg,同時中耕除草。蒜頭膨大期,適時適量追施速效化肥,即補施催頭肥。使用化肥應符合NY/T393、NY/T394的規定。 水分管理:種後立即澆水,第1次要澆透,促進幼芽萌發;幼苗長至3葉後,澆一次水;花芽、鱗芽分化期,澆一次返青水,以後每8d~10d澆一次水;蒜頭膨大期每5d~6d澆一次水,蒜頭採收前5d~7d停止澆水。 3.6 病蟲害防治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以農業防治為基礎,結合物理、生物、化學防治,使用農藥應符合國家標準GB/T 8321的規定。 3.6.1 主要防治對象:葉枯病、灰霉病、蒜蛆、大蒜鏽病、大蒜紫斑病、雜草等。 3.6.2農業防治 輪種:每2~3宜與非百合科作物進行一次輪種。 3.6.3物理防治 使用電子殺蟲燈誘殺害蟲。 3.6.4化學防治 應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 3.7 採收、貯藏 蒜苗採收:蒜苗長至6~8片葉時即可陸續採收上市。 蒜頭採收:在葉片枯黃,假莖鬆軟植株回秧時收穫,過早減產不耐貯藏,過晚蒜頭易鬆散脫落。 貯藏:蒜頭收穫後,就地晾曬,待蒜稈萎蔫後,剪去假莖和鬚根,入庫貯藏。 3.8 生產記錄要求 在整個生產過程中,設專人做好以下記錄:生產地點、農產品名稱、土壤耕作、施肥名稱、方式、時間、施肥量、施用農藥名稱、防治對象、方式、時間、施用藥量、產品收穫、倉儲、銷售等項目名稱、方式、數量等。

包裝標識規定

興義紅皮大蒜生產地域範圍內的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興義紅皮大蒜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