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義甘蔗

興義甘蔗

興義甘蔗,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興義甘蔗
  • 產地名稱: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
  • 登記年份:2020年
  • 品質特點 : 外在感官特徵: 糖蔗:蔗莖直立,葉片半披散,株高250-300cm,莖莖2.50-2.80cm,中莖至中大莖,蔗莖均勻,節間圓筒形
產品介紹,自然生態環境,地域範圍,產品品質特徵,特定生產方式,包裝標識規定,

產品介紹

興義甘蔗,糖蔗:蔗莖直立,葉片半披散,株高250-300cm,莖莖2.50-2.80cm,中莖至中大莖,蔗莖均勻,節間圓筒形,節間長度10cm以上,莖皮遮光部分淺綠色,無生長裂縫和木栓裂痕,蠟粉帶較厚。芽呈卵圓形,芽溝不明顯。

自然生態環境

興義甘蔗種植區域主要屬於貴州南盤江低熱河谷地帶,該區域位於珠江上游的滇、黔、桂3省區交匯處。氣候特點為熱量充足,降雨充沛,日照時間長,四季不甚分明,立體氣候特徵明顯。 一般甘蔗生長的最適溫度為30℃左右,超過45℃則生長不正常, 興義甘蔗種植區多年平均氣溫22℃,極端最高溫40℃,極端最低2℃,為甘蔗的生長提供了一個極適宜的溫度環境,有利於甘蔗的生長及糖分累積。甘蔗萌芽所需的最低溫度為13℃,髮根的最低溫度為10℃,在甘蔗成熟期,適當的晝夜溫差有利於甘蔗糖分的積累和促進成熟, 興義甘蔗的種植區,白天年平均溫度在13℃~18℃之間,夜晚年平均溫度在5℃~7℃之間,晝夜溫差在10℃左右,是甘蔗理想的生長溫差,對糖分的累計和生長極為有利。 充分的日照,有利於甘蔗蔗糖分的積累。日照與蔗糖分的關係呈正相關,興義甘蔗種植區平均日照時數2555小時,紫外線輻射指數平均在5~6之間,達到中等強度,充分的日照和紫外線輻射都為興義甘蔗蔗糖分的累積提供了理想條件。 甘蔗種植區平均海拔在900 m以下,位於中低山河谷區,屬典型的南亞熱帶氣候區。年平均降雨量1600mm以上,無霜期360天,表現為春季雨水多,秋季雨水少的特點,年平均相對濕度在21%左右,春雨秋旱的氣候特徵,加上相對濕度較大,這都極利於甘蔗的生長,且糖分含量高。 綜上,興義甘蔗產區位於興義南盤江低熱河谷地帶,熱量充足,年均溫、年降水量、年太陽總輻射、年日照時數等均能滿足甘蔗生長條件,十分適宜發展甘蔗種植,當地百姓種植甘蔗積極性較高,種植歷史較為悠久,經濟效益較高,為當地傳統經濟作物

地域範圍

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所轄南盤江鎮、三江口鎮、倉更鎮、滄江鄉、洛萬鄉、馬岒鎮、雄武鄉、泥凼鎮共5個鎮、3個鄉,51個行政村(社區)。保護範圍:東至南盤江鎮梅家灣村;南至洛萬鄉一心村;西至三江口鎮梅坪村;北至馬嶺鎮大蚌村。地理坐標:東經104°32′-105°3′;北緯24°37′-25°16′;保護規模:2666.7公頃,產量18萬噸,產值9900萬元。

產品品質特徵

4.1 外在感官特徵: 糖蔗:蔗莖直立,葉片半披散,株高250-300cm,莖莖2.50-2.80cm,中莖至中大莖,蔗莖均勻,節間圓筒形,節間長度10cm以上,莖皮遮光部分淺綠色,無生長裂縫和木栓裂痕,蠟粉帶較厚。芽呈卵圓形,芽溝不明顯。 果蔗:蔗莖直立,莖圓,呈深紫色,實心,節間長度10cm以上,莖皮薄,易撕,蔗汁多,清甜醇香,纖維適中。 4.2 內在品質指標: 糖蔗:蔗糖含量≥13g/100g,粗纖維≤3.0g/100g。 果蔗:蔗糖含量4.5-6.5g/100g,粗纖維≤2.5g/100g。 4.3安全要求:興義甘蔗產品質量及安全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及國家有關強制性的技術規範。

特定生產方式

3.1 深耕整地 土地深耕深松,深耕達30cm以上,在深耕的基礎上再用旋耕機把土壤耙平耙細,然後按照一米的行距開好種植溝,植蔗溝深25cm,溝底平整,並有細碎鬆土。 3.2 種植 3.2.1 品種 糖蔗:黔糖4號;果蔗:黔糖3號。 3.2.2 種莖處理 選擇無病蟲害的新植蔗全莖或梢部1米左右作種,剝去葉鞘,種莖用利刀砍成2~3莖段(冬植和早春植),切口不破裂,不傷蔗芽。 3.2.3 適時下種 甘蔗發芽的最低溫度是13℃,在10℃以上開始萌發種根,當氣溫穩定到10℃,春植蔗即可下種,甘蔗種植最關鍵的是土壤水分,春季雨季來臨時種植。 3.2.4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的規格:1m的行距,每米12~15個芽,畝下種量8000~10000個芽,種莖以品字形或雙軌式窄幅排放,兩行種莖之間距離10cm左右,種莖與土壤緊貼,不架空,總段大面朝上,芽向兩側,擺好種後每畝用40ml“度銳”配120g水噴灑種莖和肥料,達到促進甘蔗生長和防蟲的效果,然後用細濕土覆蓋種莖,保證土濕、肥濕、種濕,蓋土厚度掌握在3~5cm。 3.2.5 施足基肥 堅持有機肥與無機肥配合施用。每畝施用腐熟農家肥或者濾泥700~1000kg,鈣鎂磷肥75~100kg,均勻地撒施於種植溝,無機肥不宜與種莖接觸也可以施有效成分相等的復混肥,果蔗以農家肥為主。 3.2.6 除草及蓋膜 甘蔗下種蓋土後,即時去除雜草,然後覆蓋地膜,蓋膜要求:土壤要濕潤,這是確保蓋膜種植成功的關鍵。蓋膜質量:地膜緊貼植蔗溝土面,邊緣一定要用細土壓緊,不露風,地膜露出透光部分20cm以上。 3.3 田間管理 及時進行土、肥、水的管理:及時追肥、促進甘蔗分櫱,抓好病蟲草的綜合防治,使甘蔗生長旺盛,確保高產。 3.3.1 苗期的管理 保證全苗、苗齊、苗勻、苗壯,促進早期分櫱,培育足夠的畝有效莖。 3.3.1.1 查苗補苗 當蔗苗基本上萌發出土後進行查苗,缺株斷行達30cm以上的,要進行補植,補苗時間最好選擇陰雨天,補苗成活後,要及時施速效氮肥。 3.1.1.2 及時揭膜、中耕除草、追施苗肥 當甘蔗幼苗有4~6片葉時,要及時揭膜,追施苗肥,視蔗苗長勢情況,結合中耕除草。施肥後,要進行化學封閉性除草,防止雜草對苗期甘蔗生長的危害。 3.4 拔節伸長期的管理 3.4.1 重施攻莖肥,搞好大培土 攻莖肥在甘蔗分櫱期末至拔節伸長期初(六月上、中旬)施完,每畝施尿素40~50kg,氯化鉀10~25kg,結合大培土20cm左右,建議使用中耕施肥培土機一次性完成作業。 3.4.2 加強對病蟲草鼠害的綜合防治 甘蔗病害主要有鳳梨病、赤腐病、黑穗病等。蟲害主要有螟蟲、薊馬、綿蚜蟲、地老虎、螞蟻、老鼠等。在生產上推廣套用健康種苗,抓好種苗消毒,清除病株,在甘蔗收穫後燒毀病葉等,在整個甘蔗生產過程中都要抓好病蟲的綠色防控。 3.4.3 注意防澇抗旱 雨季低洼漬水地塊要及時排澇,防止蔗低積水;旱地在培土時要進行封壟蓄水,天旱時,提倡使用噴灌,或者用噴淋機抽水進行溝灌等方法防旱。 3.4.4 後期管理 注意防綿蚜蟲和鼠害,防旱,防倒伏,剝除枯葉、老葉,防霜凍。 3.5 採收 採用快刀低砍,一般砍入土中3~5cm,儘量減少蔗頭破裂,利於宿根蔗的生長。 3.6 宿根蔗管理 3.6.1 蔗地處理 甘蔗收穫後,應及時處理留在蔗地上的青葉及枯葉殘莖,以便破壟松蔸。枯葉的處理方法:提倡蔗葉還田,通過碎葉還田機把全部蔗葉破碎後再破壟松蔸,加速蔗葉腐爛;集中蔗葉隔行鋪在行間,一行放蔗葉,另一行破壟松蔸,下一次管理又把蔗葉堆放到另一行間。破壟松蔸。甘蔗砍收後當月就破壟松蔸,提高發株率,提高宿根蔗產量。破壟鬆土要求蔗頭基部3~4cm泥土不動,以保護根系吸收能力,讓蔗頭的長度1/3~1/2露出空間為宜。將蔗畦兩側的泥土犁翻入畦溝,並把蔗蔸周圍和蔗頭之間的泥土鋤松挖入畦溝。 3.6.2 施肥管理,促進蔗苗生長 3.6.2.1 及時補苗。在3月下旬4月初,平均氣溫在25℃以上15~18天,蔗芽萌發出土,應進行補苗。凡是50cm以上地段無苗的,在中間挖穴,就近挖發枝粗壯的蔗蔸植下,如果缺苗多,將全部邊行蔗蔸挖來補植,邊行另用種莖播種。 3.6.2.2 適時施肥回土埋壟。回土埋壟的時間是3~4月,蔗芽萌發出土2~3葉為宜。畝施複合肥150kg,均勻施於蔗蔸兩旁。施肥施藥後及時回土埋壟,以減少肥料損失,要求覆土厚3~4cm。 3.6.2.3 追肥。宿根蔗的施肥量一般比新植蔗增加20%左右。施肥時間比新植蔗早半個月左右。根據蔗苗生長狀況,畝施尿素36~42kg或複合肥50kg。 3.6.2.4 抓好其他田間管理。宿根蔗的其他田間管理,如防蟲防害、封溝防旱、剝葉覆蓋抗旱、砍收,參照新植蔗的辦法進行。\

包裝標識規定

本規定地域範圍內的興義甘蔗農產品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興義市果樹蔬菜技術推廣站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