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和守御千戶所,軍事指揮機關名。節制興和一帶守備軍兵。《明史·地理志一》:“興和守御千戶所:[元,隆興路,直隸中書省。皇慶元年(公元1312年)十月,改為興和路]。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為府,屬北平布政司。四年後,府廢。三十年正月,置所。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二月直隸後軍都督府。二十年,為阿魯台所攻破,宣德年間又為韃靼所攻陷,宣德六年(1430)與開平衛一起徙治宣府衛城,而所地遂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興和守御千戶所
- 機構職能:軍事指揮機關
興和守御千戶所,軍事指揮機關名。節制興和一帶守備軍兵。《明史·地理志一》:“興和守御千戶所:[元,隆興路,直隸中書省。皇慶元年(公元1312年)十月,改為興和路]。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為府,屬北平布政司。四年後,府廢。三十年正月,置所。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二月直隸後軍都督府。二十年,為阿魯台所攻破,宣德年間又為韃靼所攻陷,宣德六年(1430)與開平衛一起徙治宣府衛城,而所地遂虛。”
萬全都指揮使司建立時轄宣府前、左、右衛,萬全左、右衛,懷安衛、保全衛、蔚州衛、永寧衛、懷來衛、開平衛共11衛,另興和守御千戶所、美峪千戶所、廣昌千戶所、四海冶千戶所、長安嶺千戶所、雲州千戶所、龍門千戶所7個千戶所。在...
興和守御千戶所(元隆興路,直隸中書省。皇慶元年十月改為興和路。)洪武三年為府,屬北平布政司。四年後,府廢。三十年正月置所。永樂元年二月直隸後軍都督府。二十年為阿魯台所攻,徙治宣府衛城,而所地遂虛。(東北有凌霄峰。南有...
1、洪武三十年(1397年)置興和守御千戶所,永樂二十年(1422年),被蒙古攻破,後遷至宣化,本縣遂為韃靼勢力範圍。2、永樂二十年八月十八日 1422年9月3日 鄭和船隊回國,隨船來訪的有暹羅、蘇門答刺和阿丹等國使節。3、永樂二十年...
明朝最終放棄了對開平、興和地區的直接控制權,開平衛、興和所的內遷是宣德年間北邊防禦體系調整的結果。由於開平衛、興和所的內遷,加之永樂、宣德兩朝興和守御千戶所分別被攻陷兩次,使宣府成為京師之外的最直接屏障,“遂稱重鎮”。明...
洪武四年廢府,仍為元踞,七年後為明領地,三十年隸興和守御千戶所。永樂元年(1403年),千戶所直隸後軍都督府。宣德五年(1430年),千戶所改隸萬全都指揮使司。宣德二十年後為蒙古韃靼部落駐牧地。明季為蒙古察哈爾部遊牧地。崇...
明朝,豐鎮東部屬興和守御千戶所,西部歸宣德衛,南部歸陽和衛所。正統年之後,豐鎮大部地區為蒙古族屬地。 豐鎮風景(7張) 清朝,康熙年間,豐鎮為察哈爾蒙古部正黃旗、正紅旗及太僕寺牧場;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高廟子(今興和境內)...
明代,隸屬京師大寧都司,初為開平衛之興和守御千戶所(治所在今張北城)治地,永樂二十年(1422年)後,為韃靼諸部落駐牧地。明季為蒙古察哈爾部遊牧地。崇禎六年(1633年)後,為後金勢力範圍。清代,屬直隸省口北道。清朝參照滿洲...
元朝時期,屬中書省興和路威寧縣。明代時期,屬興和守御千戶所。清代時期,為察哈爾正黃旗、正紅旗遊牧之所。民國元年(1912年),原鄂卜坪和二台子部分劃歸興和縣,原三瑞里劃歸豐鎮縣,原木棟艾拉劃歸正黃旗。1950年1月,原三瑞里劃歸...
明洪武三年(1370年)置興和府,四年後為元據,府廢。明洪武七年(1374年),明將藍玉再拔興和,自此張北縣入明版圖。洪武三十年(1397年),置興和守御千戶所,明永樂二十年(1422年),被蒙古攻破,後遷至宣化,張北縣遂為韃靼...
元代時期,屬興和路,為蒙古族遊牧草場。明朝時期,為開平衛之興和守御千戶所,後陷於韃靼,仍為遊牧地。清朝時期,化德縣現地域之西部屬正黃旗東半旗遊牧地(後屬商都牧群),中部、東部屬鑲黃旗遊牧地。清末實行“招墾實邊”後,山西...
元,為威寧縣(治今南壕塹一帶),屬中書省興和路;明,屬興和守御千戶所及韃靼諸部落牧地。清初沿舊制,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屬張家口理事同知及撫民府廳,乾隆至光緒年間墾殖日眾,漸成村落。民國二年(1913年),改屬張北縣,...
但由於奴兒乾都司、吉林船廠、大寧衛、東勝衛、興和所、開平衛、者者口守御千戶所、威遠所及亦集乃舊城;海貿舊港宣慰司、滿剌加外府、蘇門答臘官廠、察地港抽分所、古里官廠的裁撤,宣告洪武永樂二朝陸海相交的政策已經被正式廢止,明朝...
洪武三年(1370)改置興和府,屬行省,四年(1371)以後廢,洪武中廢倚郭高原縣。 洪武三十年(1397)置興和守御千戶所,屬北平行都司;永樂元年(1403)直屬後軍都督府,二十年(1422)徙治宣府衛城,宣德五年(1430)改屬萬全都司。 集寧路:洪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