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化市城市總體規劃(2013-2030)》是興化市政府委託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對城市總體規劃;是興化市城鄉建設和管理的依據。
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將興化市的城市性質定位為:江蘇省歷史文化名城,蘇中地區重要的工貿型城市,里下河地區富有水鄉特色的生態旅遊城市。
規劃中心城區到2020年,中心城區規劃人口規模38萬人,建設用地控制在43平方公里以內;到2030年,中心城區規劃人口規模50萬人,建設用地控制在55平方公里以內。中心城區主要是向南、向東發展,空間布局結構總體上形成“西工東居”的團塊狀空間結構形態,由城市河道劃分為十個功能混合的組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興化市城市總體規劃(2013—2030)
- 規劃單位: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 委託單位:興化市人民政府
- 批覆時間:2014年03月
編制歷程,批覆檔案,總則,修編目的,修編重點,規劃基本依據,規劃範圍,規劃期限,強制性內容,發展目標與戰略,城市性質,總體目標,城鄉發展目標,發展策略,產業發展引導,產業發展策略,產業布局指引,產業用地引導,區域協調,與沿海、沿江地區,與周邊城市,與泰州中心城市,
編制歷程
2011年,興化市政府委託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對城市總體規划進行修編。
2012年,興化市啟動了《興化市城市總體規劃(2012-2030)》修編工作。
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於2013年8月28日在興化市主持召開了《興化市城市總體規劃(2012-2030)》成果論證會。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興化市有關領導參加了會議。由特邀專家和省、泰州市有關部門共13人組成的專家組(名單附後),聽取了規劃編制單位的介紹,審閱了規劃檔案和圖紙。
2014年03月,《興化市城市總體規劃(2013-2030)》獲江蘇省政府批准(蘇政復〔2014〕32號)。
批覆檔案
省政府關於興化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覆
興化市人民政府:
你市《關於要求審批〈興化市城市總體規劃(2013-2030)〉的請示》(興政發〔2013〕202號)收悉。現批覆如下:
一、原則同意你市報送的《興化市城市總體規劃(2013-2030)》。在城市建設和管理中,要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及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城市總體規劃要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斷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和城鎮化質量,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充分發揮規劃的引導調控作用,統籌城鄉產業發展、資源配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村莊居民點布局要加強分類指導,充分尊重民意,有利於改善村莊人居環境、發展鄉村旅遊和保護里下河地區鄉村風貌特色,與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相適應。
三、合理控制城市人口和用地規模,到2020年,中心城區規劃人口規模38萬人,建設用地控制在43平方公里以內;到2030年,中心城區規劃人口規模50萬人,建設用地控制在55平方公里以內。
四、進一步完善中心城區布局結構,規劃中心城區主要向南、向東發展。加強土地利用與城市交通的相互協調,合理安排各類建設用地,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推進水鄉城市空間特色塑造和公共開敞空間建設。注重歷史文化保護,重點加大對古城格局和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力度,系統保護好各類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存。
五、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逐步淘汰資源能源消耗過高的產業。嚴格保護河湖水系、基本農田、生態濕地,以及清水通道等重要生態空間,切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改善城鄉環境面貌。
六、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完善對外交通運輸網路,加強區域交通、城市交通以及各類交通方式的統籌組織和相互銜接,不斷最佳化城市路網結構。貫徹落實公交優先、慢行友好的發展理念,建設多種交通方式協調發展的綠色交通體系。
七、提升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建立覆蓋城鄉、層級合理、功能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將保障性住房納入近期建設規劃,依法有序推進舊城改造,普遍提高民眾居住質量。
八、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的《興化市城市總體規劃(2013-2030)》是興化市城鄉建設和管理的依據,規劃確定的強制性內容不得擅自變更。要在城市總體規劃指導下,抓緊制定完善各項專業規劃和建設用地範圍的控制性詳細規劃,做好鎮、村莊規劃制定工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要對城市規劃區範圍內的建設用地與建設活動依法進行統一管理,切實保障規劃的順利實施。
江蘇省人民政府
2014年2月19日
總則
修編目的
為適應城市發展外部環境和交通條件的重大變化,協調城市快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間的矛盾,圍繞“富庶、生態、文化、和諧、幸福”的發展願景和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發展目標,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編制《興化市城市總體規劃(2013-2030)》。
修編重點
1、加強區域協調,融入區域發展大格局
藉助區域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機遇,呼應沿海開發,接受蘇南和泰州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加快產業發展和轉型升級。強化與周邊城市協調,落實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對點狀發展地區的發展要求,加強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和旅遊開發。
2、統籌市域城鄉,加強空間利用與管制
根據市域自然地理特徵、重大交通設施布局以及城鎮發展潛力,對市域城鄉空間進行統籌布局,合理確定各片區功能定位和發展重點,擇優培育重點城鎮,構建重點突出、緊湊集約、特色鮮明、空間有序的城鎮體系。加快農業現代化的進程,加強市域生態空間的保護與管制。
3、轉變發展方式,提升城市發展質量
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傳統產業最佳化升級,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發展文化、商貿、旅遊產業,構建製造業和服務業“雙輪驅動”新格局。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最佳化城市結構,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人居環境品質。
4、梳理髮展脈絡,構建城市發展框架
結合阜興泰高速公路、鹽泰錫宜城際鐵路、351省道等區域性交通設施建設,構建適應城市長遠發展的框架;研究高等級航道制約城市發展問題,結合航道改線確定中心城區增長邊界;保護歷史城區、調整開發區北部地區、完善和提升南部新區,藉助重大公共設施選址布局,促進舊區更新和城東新區發展,構建新老融合、結構合理的城市發展框架。
5、彰顯城市特色,突出里下河水鄉城市風貌
保護歷史城區和歷史文化遺產,展現水鄉古城風貌;梳理城市水系,解決城市防洪和高等級航道穿越城區問題,結合水系形成濱水道路、濱河綠地網路,將公共活動和城市綠道引入濱水空間,融入歷史文化內涵,打造“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的水鄉特色。
規劃基本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08)2、《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建設部第146號令)3、《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50137-2011)4、《江蘇省城鄉規劃條例》(2010)5、《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6、《江蘇省城鎮體系規劃(2012—2030)》7、《江蘇省2030年城市總體規劃修編要點》(蘇建規〔2009〕91號)8、《江蘇省城鄉統籌規劃編制要點》(蘇建規〔2010〕572號)9、《興化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規劃範圍
1、規劃區
興化市域,總面積2393.35平方公里。
2、中心城區
規劃231省道改線段、351省道、333省道所圍合的範圍,總面積約188平方公里。
3、舊區
北至盪南路、南至車路河、西至下官河、東至上官河,總面積約5.82平方公里。
規劃期限
近期:2013年—2015年;
中期:2016年—2020年;
遠期:2021年—2030年;
遠景:展望至本世紀中葉。
強制性內容
文本中下劃線加粗的文字或特別說明的內容為規劃的強制性內容。
發展目標與戰略
城市性質
江蘇省歷史文化名城,蘇中地區重要的工貿型城市,里下河地區富有水鄉特色的生態旅遊城市。
總體目標
按照“富庶、生態、文化、和諧、幸福”的總體要求,將興化建設成為綜合實力雄厚的富庶興化、環境優美宜居的生態興化、人文特色鮮明的文化興化、社會安寧有序的和諧興化、百姓安居樂業的幸福興化。
城鄉發展目標
共分為四大類25項,包括:經濟發展(7項)、人民生活(6項)、社會發展(7項)、生態環境(5項)。
表2-1 興化市城鄉現代化發展目標
類別 | 指標 | 現狀值 | 目標值 | |||
2012年 | 2015年 | 2020年 | 2030年 | |||
經濟發展 | 1、人均GDP(萬元) | 4.1 | 6.3 | 10.0 | 15.0 | |
2、R&D經費占GDP比重(%) | 1.5 | 2.5 | 2.8 | 3.5 | ||
3、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 | 40.7 | 43.0 | 45.0 | 50.0 | ||
4、城鎮化水平(%) | 48.4 | 55 | 61 | 70 | ||
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 | 19.6 | 25 | 32 | 40 | ||
6、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件) | 0.6 | 5 | 8 | 10 | ||
7、用地效益 | 單位建設用地二、三產增加值 (億元/平方公里) | — | 8 | 12 | 18 | |
單位工業用地工業增加值(億元/平方公里) | 7.8 | 12 | 16 | 25 | ||
人民生活 | 8、居民收入 |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24165 | 30000 | 55000 | 100000 |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元) | 11827 | 15000 | 23000 | 60000 | ||
9、居民住房水平 | 城鎮家庭住房成套比例(%) | — | 90 | 95 | 98 | |
農村家庭住房成套比例(%) | — | 75 | 80 | 90 | ||
10、每千人國際網際網路用戶數(個) | 138 | 300 | 500 | 800 | ||
11、基本社會保障 | 城鄉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 | 98.1 | 98.5 | 99 | 100 | |
城鄉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 | 98.8 | 99 | 99 | 100 | ||
失業保險覆蓋率(%) | 97.8 | 98 | 98 | 100 | ||
城鎮保障性住房供給率(%) | — | 96 | 98 | 98 | ||
12、每千人擁有醫生數(人) | 1.6 | 2.0 | 2.3 | 3.0 | ||
13、公共運輸服務水平 | 城市居民公共運輸出行分擔率(%) | 8 | 10 | 15 | 20 | |
鎮村公共運輸開通率(%) | 98 | 98 | 98 | 100 | ||
社會發展 | 14、主要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 — | 12 | 12.2 | 14 | |
15、人力資源水平 | 每萬勞動力中研發人員數(人年) | — | 70 | 80 | 100 | |
每萬勞動力中高技能人員數(人) | 307 | 400 | 480 | 600 | ||
16、基尼係數 | — | <0.4 | <0.4 | <0.35 | ||
17、法制和平安建設水平 | 法制建設滿意度(%) | 95 | 95 | 95 | 98 | |
公眾安全感(%) | 95 | 95 | 95 | 98 | ||
18、和諧社區建設水平 | 城市和諧社區建設達標率(%) | 54 | 80 | 95 | 98 | |
農村和諧社區建設達標率(%) | 50 | 80 | 95 | 98 | ||
19、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 | 1.9 | 4 | 5 | 10 | ||
20、人均擁有公共文化體育設施面積(m) | 1.3 | 2.0 | 2.5 | 2.8 | ||
生態環境 | 21、單位GDP能耗(噸標煤/萬元) | 0.6 | 0.8 | 0.8 | 0.5 | |
22、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 | 單位GDP化學需氧量排放強度(千克/萬元) | 3.6 | 2.3 | 2.2 | 2.0 | |
單位GDP二氧化硫排放強度(千克/萬元) | 1.4 | 1.4 | 1.3 | 1.2 | ||
單位GDP氨氮排放強度(千克/萬元) | 0.4 | 0.4 | 0.3 | 0.2 | ||
單位GDP氮氧化物排放強度(千克/萬元) | 0.5 | 0.5 | 0.5 | 0.4 | ||
23、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 | 90.7 | 93 | 95 | 96 | ||
24、Ⅲ類以上地表水比例(%) | 90 | 90 | 92 | 95 | ||
25、綠化水平 | 林木覆蓋率(%) | 12.5 | 15 | 18 | 20 | |
城鎮綠化覆蓋率(%) | 39.0 | 41 | 43 | 45 |
發展策略
方式轉變促進效益質量提升
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積極調優產業結構,優先培育環境友好型的特色新興產業,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提高土地產出效益。
生態約束促進人居環境改善
加強市域內河網、湖盪、垛田等生態敏感空間的保護和合理利用,使其與城市深厚的歷史人文積澱相結合,塑造水鄉花園城市特色,提升人居環境質量,彰顯城市魅力。
片區統籌促進市域空間最佳化
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落實市域空間分區,保持城鄉特色差異,實現差別化發展。最終形成城鄉產業空間統籌發展、城鄉社會服務統籌管理、城鄉生態環境高度協調、城鄉基礎設施充分共享的格局。
交通引導促進城鎮空間集聚
區域交通網路引導城鎮和產業布局,城市對外交通廊道和節點引導城市產業空間布局,城市公共運輸樞紐引導城市中心體系發展。
差別發展促進特色空間塑造
市域北部地區以自然生態為基質,以沙溝古鎮保護為核心,結合特色村莊保護和鄉村旅遊業、現代農業發展,保護城鎮綠色開敞空間,保持尺度宜人的里下河水鄉風貌。中心城市緊湊發展,打造新型的公共服務空間、宜人的生活居住空間、集約的產業發展空間,體現現代化的都市風貌。
節能減排促進低碳城市建設
發展低碳產業、循環經濟,鼓勵節能技術的套用、開發與創新,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合理配置產業用地和生活用地,促進機動交通出行減量,構建綠色交通體系;倡導健康、節約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全面推進低碳城市建設。
產業發展引導
產業發展策略
1、以中心城市為核心,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
大力發展為先進制造業配套的金融服務、信息服務、現代物流、商務服務、科技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旅遊文化產業,推動其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在空間布局上,以中心城區作為興化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主要載體,強化興化在蘇中地區的重要地位。
2、以特色產業園區為載體,統籌市域工業布局
明確各個園區的產業發展導向及準入門檻,提高用地效益,鼓勵低耗能、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產業發展,延伸產業鏈,形成產業集群,實現資源在各個環節物盡其用。同時,按照興化工業經濟發展趨勢及市域綜合發展需求,將工業發展重心主要布局於市域西部及南部地區。
3、以生態開敞片區為依託,加快發展現代農業
鞏固提升和培育發展一批科技含量高、產出效益好、帶動能力強的現代農業園區和特色產業基地,建設一批全國有影響的農產品加工基地、物流交易市場和觀光休閒農業園區。在空間布局上,以北部生態水網地區作為發展的主體與重點。
產業布局指引
工業
(一)總體布局
規劃形成“兩個工業集聚區、三個工業組團”的工業發展格局。
“兩個工業集聚區”指中心城區高新產業集聚區和戴南特色產業集聚區。
“三個工業組團”指安豐鎮、大垛鎮、周莊鎮工業組團。
(二)發展指引1、中心城區高新產業集聚區
以開發區為主要空間載體。遵循國家擴大內需的政策導向,回響國家沿海開發戰略,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自主發展和配套需求。通過企業重組、技術引進和項目帶動,努力發展高端裝備製造、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等產業,改造提升機械鑄造和機械配件、食品加工產業,以省級農副產品加工園區為基礎,建設國家級食品加工園區。
2、戴南特色產業集聚區
以戴南、張郭、沈倫等為空間載體。大力發展以不鏽鋼為主體和特色的新材料產業,主動接受泰州中國醫藥城的輻射,積極培育發展醫藥包裝產業。拓展支柱產業的中高端環節,建設具有產業優勢和地域特色的製造業中心,促進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提檔升級,建成國家級不鏽鋼基地、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以及國家級“城市礦產”示範基地。
3、工業組團
以安豐、大垛、周莊為空間載體。積極發展以紡織服裝、機械等為特色的產業,並依託行業龍頭企業向產業鏈上游延伸,形成特色產業組團。
服務業
(一)總體布局
規劃形成“一主一副多節點”的服務業發展格局。即以中心城區為核心,戴南副中心為依託,若干個特色鎮服務中心為補充,區域功能明確、產業節點分明、配套服務齊全的市域服務體系。
(二)發展指引1、中心城區服務業主中心
在英武路、長安路、建設路、板橋路圍合的區域形成老城中心地區,建設中高檔文化休閒設施。在東環路與中和路交匯處形成新區綜合商業、商務中心、文化中心,增強城市綜合服務功能。
2、戴南服務業副中心
以加快戴南城鎮化進程和助推不鏽鋼產業發展為目標,大力提升以現代物流為主要內容的服務業集聚板塊,增強綜合服務功能。
3、特色鎮服務中心
以沙溝鎮、李中鎮、中堡鎮、安豐鎮、合陳鎮、周莊鎮、大垛鎮等為發展主體,結合各鎮自身發展特色,形成商貿、物流、市場、旅遊配套等服務業集聚區。
農業
(一)總體布局
規劃形成三片農業發展區,其中兩大特色農業發展區為西北部生態農業發展區和東北部高效農業發展區。市域南部結合當地特色,發展小規模的生態農業產業園、高效農業生產基地。
(二)發展指引1、西北部生態農業發展區
以沙溝鎮、李中鎮、中堡鎮、大鄒鎮、釣魚鎮、海南鎮等為發展主體。推動農業與旅遊業的有機結合,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有機協調,為興化可持續發展留足生態空間。該片區可布局若干特色生態農業發展基地,以發展生態水產、優質水稻、特色蔬果、設施園藝、綠色畜禽、休閒觀光等為主。
2、東北部高效農業發展區
以合陳鎮、戴窯鎮、陶莊鎮、永豐鎮、新垛鎮等為發展主體。構建現代化農產品交易市場體系,形成農產品物流中心,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有機結合。該片區可布局若干特色高效農業發展基地。以發展紅皮小麥、啤酒大麥、優質水稻、綠色畜禽等為主。
3、南部設施農業發展區
以沈倫鎮、大垛鎮、周莊鎮等為發展主體。培育農業龍頭企業,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該片區可布局若干特色設施農業發展基地。
產業用地引導
用地效益
製造業地均增加值近期達到12億元/平方公里,中期達到16億元/平方公里,遠期達到25億元/平方公里。
生產性服務業地均增加值近期達到24億元/平方公里,中期達到32億元/平方公里,遠期達到50億元/平方公里。
實施途徑
1、提高土地產出效益
加快製造業用地集聚和單位產出提升,與城市產業目標相匹配的鼓勵向產業園區集中,與城市產業目標不匹配的鼓勵向其他地區梯度轉移,落後的產能或處於衰退的產業應逐步淘汰。
2、轉變土地利用方式
嚴格執行閒置土地處置政策,調整盤活存量土地,促使工業用地從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的發展方式轉變,走集約、節約利用土地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3、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促進傳統產業品牌化、高新化發展,加快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融合,限制和淘汰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後技術、工藝、裝備和產品,大力培育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為先進制造業配套的金融服務、信息服務、現代物流、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推進農業高效化、品牌化、特色化發展,並引導農業與旅遊業的有機結合。
區域協調
與沿海、沿江地區
1、主動融入
加強交通設施建設,銜接區域交通體系,建成通江達海的交通網路,主動融入沿江、沿海地區。
2、放大優勢
放大自身優勢,以生態為本,梳理密集的水網,建設開敞的、特色的旅遊空間,促進興化特色發展。
與周邊城市
1、功能協調
強化點狀地區發展特色,主動與周邊的高郵、寶應、大豐、東台、泰州(姜堰區)等城市對接,合理功能定位,避免發展資源的浪費。
2、設施協調
加強區域性軌道、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設施、區域性基礎設施對接,共享發展資源,提高發展效率。
3、產業協調
與高郵、寶應等城市共同保護、合理利用市域內河網、湖盪、垛田等生態資源,共同打造里下河濕地休閒區;與姜堰、東台等城市分工協作,打造三市七鎮不鏽鋼產業群,促進區域一體發展。
與泰州中心城市
1、功能協調
落實泰州發展部署,興化重點強化點狀地區特色,生態優先,與姜堰、泰興、靖江錯位發展。
2、交通協調
加強與泰州市域軌道聯繫,貫通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設施,強化興化與泰州中心城市的聯繫,吸引區域旅遊客流。
3、產業協調
興化一方面重點發展生態旅遊,倡導綠色發展,另一方面繼續加強不鏽鋼產業發展,培育產業集群,做強做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