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化判官舞

興化判官舞,泰州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舞蹈類項目,項目保護單位興化市文化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興化判官舞
  • 類別:傳統舞蹈
歷史淵源,傳承保護,

歷史淵源

流傳於興化城鄉的判舞,自古老的巫舞、江淮儺舞演變而成,判舞起源於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唐大曆二年(公元767年)淮南節度判官李承,主修興化東部攔海大壩阻擋海水倒灌,使壩西澤地漸成農田,出現了農耕種植,使興化的先民生產、生活得到發展。為紀念這位為民造福的判官,後又加入民眾祈求天地神靈,求吉祥平安,主持正義、懲惡揚善的心愿,藉助神話中的鐘馗形象,運用儺舞形式,每逢節慶、行會、廟會進行街頭或設台、場表演。亦更名為判官舞,簡稱判舞。
判舞自唐代起,延續到宋元明清及至今各個歷史階段,儘管不同時期表現的形式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人們的心愿,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判舞中的判官採用的古典的服裝造型,誇張的臉譜和獨特的舞姿,選擇了優美的民歌和傳統打擊樂伴奏,充分展示了美,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通過判舞形式,大眾廣泛參與,既表達了人們主持正義、懲惡揚善的願望,又得到身心愉悅,在現代利用判舞宣傳真善美,鞭撻假醜惡,對豐富民眾文化生活,構建和諧社會都有著極大的現實作用。

傳承保護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審美需求的提高,人們對判舞表演興趣淡漠,搶救、傳承這一文化遺產迫在眉睫,興化市政府為判舞的傳承發展,積極制定保護規劃,落實保護措施,組建判舞協會,積極開展傳習活動,投入保護資金,建立判舞檔案及實物陳列室,確保判舞民間藝術在傳承中不斷延續和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