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黃仲弢編修書》是康有為所著作品,出自於《康有為全集(第1集)》。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與黃仲弢編修書
- 作者:康有為
- 創作年代:晚清
- 作品出處:康有為全集(第1集)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頃頗能自遣不?亡篆之餘,讀何書也?莊生所謂“人之生也,與憂俱來”,中年惕哀,正復不免。若未能自解,以內典、《傳燈錄》等書破之亦佳,不能遽斥為淫聲美色也。
仆嘗謂詞章如酒能醉人,漢學如餖飣能飽人,宋學如飯能養人,佛學如藥能醫人。此論公以為然不耶?兄天性篤摯,好善如不及,誠忠臣、孝子之基也。然牽於世網太深,亦少剛拔堅毅之氣,務於近時學問議論,名譽太熟而少破棄。凡近養心養氣之功,我輩皆然,率由鞭策不緊之故也。
朱子曰:老僧隱深山,草衣、木食數十年,故其出也,俊偉光明。詹詹小儒,那得不出其肘下!蓋佛以戒為第一功德,住處能持淨戒,則能生諸禪,定寂滅。若智慧人能從其戒,是先有堅定金剛志矣。由是加教,豈不大易?故多負荷之人。若儒教,欲涵濡以《詩》、《書》,陶融以《禮》、《樂》,靡廣以學問,不知託身於名譽、富貴、宮室、妻妾之中,嗜欲繁生,談何容易?拔而出之,其難成也固矣。所以然者,儒之敷五教在寬,佛之持八戒尚嚴。今若不由戒定入,而欲剪除荊棘,盪決藪澤,其亦難矣。劉元城、陳了翁諸公於此道頗有得,故能卓卓有立。朱子於此道所得實不淺,不過五十後棄之耳。
公學純乎儒,仆敢以此說進者,亦所為藥籠中之物,非欲公常服之,但借大黃消瀉其積滯。亦一謂仆若遲出山數年,修煉精悍,當更有成。今失良友,將來入山,未審若何,故於足下不能無眷眷也。
吾子亦精神未緊,骨髓未堅,由世故太深,無人摩厲之故。抑吾子智者也,不能以常理測之,願稍破常格,無為含蓄虛隱,而後彼此得盡無隔閡之慮。大約世變不同,今非以出世心行入世事不得。雖禪者說,正不得以異教論,不然,終為依阿世故之人,非可置於鐵輪頂上旋者。非足下達識,不敢竭也。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康有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廣東省南海縣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康有為出生於封建官僚家庭,光緒五年(1879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光緒十四年(1888年),康有為再一次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藉機第一次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受阻未上達。光緒十七年(1891年)後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收徒講學。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馬關條約》簽訂,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開始進行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後逃往日本,自稱持有皇帝的衣帶詔,組織保皇會,鼓吹開明專制,反對革命。辛亥革命後,作為保皇黨領袖,他反對共和制,一直謀劃溥儀復位。民國六年(1917年),康有為和張勛發動復辟,擁立溥儀登基,不久即在當時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的討伐下宣告失敗。康有為晚年始終宣稱忠於清朝,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後,他曾親往天津,到溥儀居住的靜園覲見探望。民國十六年(1927年)病死於青島。康有為作為晚清社會的活躍分子,在倡導維新運動時,體現了歷史前進的方向。但後來,他與袁世凱成為復辟運動的精神領袖。他也是書法家,北京大學教授陳玉龍曾評價:“縱觀20世紀中國書壇,真正憑深厚書法功力勝出,達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數康有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