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向捧讀回示,辱諭以惺所評《詩歸》,反覆於厚之一字,而下筆多有未厚者,此洞見深中之言。然而有說。夫所謂反覆於厚之一字者,心知詩中實有此境也。其下筆未能如此者,則所謂知而未蹈,期而未至,望而未之見也。何以言之?詩至於厚而無餘事矣。然從古未有無靈心而能為詩。至厚出於靈,而靈者不即能厚。弟嘗謂古人詩有兩派難入手處。有如元氣大化,聲臭已絕,此以平而厚者也,《古詩十九首》、蘇李是也[1]。有如高岩浚壑,岸壁無階,此以險而厚者也,漢郊祀、鐃歌、魏武帝樂府是也[2]。非不靈也,厚之極,靈不足以言之也。然必保此靈心,方可讀書養氣,以求其厚。若夫以頑不靈為厚,又豈吾孩之所謂厚哉!曹能始謂弟與譚友夏詩清新而未免於痕[3],又言《詩歸》一書和盤托出,未免有好盡之累。夫所謂痕與好盡,正不厚之說也,弟心服其言。和盤托出,正一片婆心婆舌,為此頑冥不靈之人設。至於痕,則未可強融,須由清新入厚以救之。豈有舍其清新而自謂無痕者哉?何時得相聚,一細諭之。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作品注釋,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名稱:《與高孩之書》
:
:
:
作品注釋
[1]《古詩十九首》句:《古詩十九首》,組詩名。漢無名氏作,大多出於東漢末年。南朝梁蕭統合為一組,收入《文選》,題為《古詩十九首》。蘇李:蘇,指蘇軾,漢初名臣;李,指李陵,漢初名將。《昭明文選》收有二人的詩文。
[3]曹能始:即明代文學家曹學佺,字能始,號石倉。通經學,著有《石倉詩文集》,並輯有《石倉十二代詩選》一百卷。收錄上古至明代詩歌,較為完備。譚友夏:即明代文學家譚元春,字友夏,竟陵(今湖北天門)人。與鐘惺同為竟陵派創始人。詩文注重性靈,反對復古,有《譚友夏合集》。
作者簡介
鐘惺(1574—1624),字敬伯,竟陵人,萬曆進士。為人嚴冷,不接俗客。嘗官南都,居秦淮水閣。愛名山水,所至必游,不及幽䆳不止。晚逃於禪,說詩以幽深孤峭為鵠,與同里譚元春評選《古詩歸》、《唐詩歸》,當時謂之竟陵體。有《毛詩解》、《隱秀軒集》、《名媛詩歸》諸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