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水共生:中荷濱水新城對比研究

與水共生:中荷濱水新城對比研究

《與水共生:中荷濱水新城對比研究》是清華大學出版社於2014年9月1日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正楠、鄒濤。

基本介紹

  • 書名:與水共生:中荷濱水新城對比研究
  • 作者:周正楠、鄒濤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9月1日 
  • 定價:58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302369394
  • 印刷日期:2014年9月22日
  • 印次:1-1
前言,目錄,

前言

濱水地區是全球經濟活力最強的地區。全世界位於低海拔海岸地帶的城市有3000多個,大部分位於開發中國家。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加速,未來二十年的人口增長將很大程度上發生在沿海低海拔地帶的發達城市。
然而伴隨全球氣候變化現象的發生,海岸地帶極易受海平面上升的影響,極端氣候事件也給低洼地帶城市帶來更為嚴重的內澇和水污染風險,造成愈發嚴重的經濟損失和安全威脅。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本書以荷蘭的阿爾梅勒新城和中國的天津生態城為例,試圖針對此類濱水低洼地帶城市的新建區域,研究其城市水系統的規劃建設模式及其相關成效,通過城市空間規劃來應對濱水新城中面臨的各種水問題。本書試圖為我國城市未來的開發建設提供一些借鑑經驗,並研究總結若干有價值的規劃設計方法,填補我國在可持續綜合水系統管理與城市空間規劃交叉領域的理論空白。
與以往類似研究不同的是,本書特彆強調站在城市空間規劃和城市發展的角度,就城市面臨的內澇加劇、水質惡化、水資源短缺等相關威脅,試圖為城市規劃和設計人員提供具有參考價值的知識、經驗、方法和工具。城市規劃工作者作為城市建設發展的引導者,在濱水新城的規劃建設中應該建立與水共生的理念,突破既有的定式思維,以全新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為引領,以城市的具體發展問題為導向,積極尋求環境工程學、水利學等相關學科的多方面支持,重新建立適合於當地實際情況的規劃和實施方法。這是充分實現濱水地區城市可持續綜合水系統建設管理的必由之路。
本書是結合科技部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中荷濱海居住區可持續綜合水系統與城市發展對比研究”的研究成果編寫而成。在本書的完成過程中,還有一些研究人員參與了項目研究和部分章節的寫作,他們是: 郭夢笛(第4章)、羅慶剛(第7章)、李明怡(第8章)、徐春曉(第9章)、尹秀妸(第10章)、史之驕(第10章),在此表示感謝。在此還要感謝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Thorsten Schuetze教授和曲蕾教授,作為主要合作研究人員,他們為項目研究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支持!
本書適合城市規劃、環境工程、水利學等相關領域學生和專業從業人員作為學習參考之用。鑒於研究編寫時間倉促,難免存在一些偏誤。請熱心讀者積極批評指正,不吝賜教!

目錄

第1章緒論1
1.1研究背景與發展現狀1
1.2關於理論體系和規劃方法的研究架構3
1.2.1城市綜合水系統管理理念3
1.2.2空間規劃與政策層面3
1.2.3水系統技術層面5
1.2.4小結6
1.3研究案例基本情況對比6
第2章阿爾梅勒水系統綜述11
2.1研究區概況11
2.1.1區位11
2.1.2發展背景11
2.1.3阿爾梅勒建設分區15
2.1.4規劃區域的基本情況19
2.2阿爾梅勒總體規劃概況25
2.2.1總體規劃原則25
2.2.2阿爾梅勒戰略構想草案2.026
2.2.3水系統規劃28
2.3地表水系統31
2.3.1阿爾梅勒地表水系的空間形態31
2.3.2水系統規劃的控制原理34
2.3.3水系統規劃的主要措施35
2.4給排水系統與地下水利用40
2.4.1給排水系統40
2.4.2地下水利用43
第3章中新天津生態城水系統綜述45
3.1概述45
3.1.1項目背景45
3.1.2規劃區基本信息48
3.1.3生態城總體規劃概述53與水共生: 中荷濱水新城對比研究
3.2地表水系統58
3.2.1規劃前概況58
3.2.2地表水系統規劃及其實施62
3.3給排水系統 70
3.3.1規劃前概況70
3.3.2給排水系統規劃及其實施71
3.4地下水系統78
3.4.1區域地下水概況78
3.4.2地質沉降80
3.4.3地面沉降問題81
第4章荷蘭新城空間發展規劃與水資源管理體系的發展、轉型與整合83
4.1阿爾梅勒水系統與空間結構83
4.1.1水環境與水系統83
4.1.2阿爾梅勒的初步規劃87
4.1.3分層方法——阿爾梅勒的城市結構89
4.1.4阿爾梅勒的未來城市發展93
4.2荷蘭水資源管理體系97
4.2.1荷蘭水資源管理體系概況97
4.2.2荷蘭水資源管理體系的發展歷程97
4.2.3荷蘭水資源管理體系的轉型100
4.3阿爾梅勒城市發展面臨的挑戰102
4.3.1居民的需求102
4.3.2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103
4.3.3阿爾梅勒的城市發展與水系統面臨的挑戰104
4.4城市發展方向的轉型107
4.4.1發展中的新城——複雜化的城市結構107
4.4.2以分層模型理解城市動態系統108
4.4.3以整合的方法應對挑戰110
4.4.4整合對城市規劃設計的指導116
第5章濱水地區城市地表水系統結構與功能比較研究117
5.1濱水地區城市地表水系統面臨的規律性問題117
5.1.1濱水地區人口聚集帶來的巨觀挑戰117
5.1.2濱水地區城市水系統面臨的一般問題117
5.1.3研究案例在未來將面臨的問題118
5.2阿爾梅勒城市地表水系統結構與功能研究119
5.2.1荷蘭圩田城市地表水系統結構與功能總體發展背景119
5.2.2阿爾梅勒城市地表水系統的構成及其特徵分析120
5.2.3阿爾梅勒城市水系統的運行模式及其功能分析121
5.3中新天津生態城案例124
5.3.1中國濱水地區城市地表水系統結構與功能總體背景124
5.3.2天津生態城地表水系統的特徵分析126
5.3.3天津生態城水系統的運行模式及其功能分析126
5.4對比案例排水系統SWMM模擬及結論127
5.4.1SWMM模擬方法概述127
5.4.2阿爾梅勒市區的SWMM模擬概述128
5.4.3天津生態城的SWMM模擬概述129
5.5結論130
5.5.1地表水系統與排水效率130
5.5.2地表水系統與土地附加值130
5.5.3水敏感城市理論的實證131
5.5.4建議與討論131
第6章城市空間規劃與雨洪管理研究133
6.1阿爾梅勒的地表水系分布134
6.2城市地表水系對雨洪的影響135
6.3濱水空間地表類型分布特徵139
6.4應對雨洪的城市空間節點設計140
6.5中新天津生態城典型地塊研究142
6.6結論與建議145
6.6.1結論145
6.6.2建議145
第7章水資源循環利用對濱水新城空間形態的影響研究146
7.1水資源循環利用與傳統水資源利用的對比分析146
7.2天津生態城水系現狀規劃原理147
7.3天津生態城再生水水資源系統水量平衡分析150
7.3.1再生水的用途及比例分配情況總結150
7.3.2再生水水資源水量平衡分析總結150
7.4基於水資源循環的地表水系統平衡的量化分析152
7.4.1蒸發量及滲透量分析152
7.4.2降雨量季節性變化分析152
7.4.3理論生態補水量與再生水專項規劃中生態補水量對比分析153
7.4.4陸地匯水量分析153
7.4.5考慮陸地雨水匯水收集情況下的再生水生態補水分析155
7.5天津生態城地表水系對城市空間形態的影響156
7.5.1雨洪及景觀改善措施156
7.5.2基於新規劃地表水系的城市空間形態分析159
7.5.3新規划水系形態下的再生水廠供水補水量分析159
7.6新模式下的天津生態城水體調控的季節性變化分析162
7.6.1新水系規劃原理分析162
7.6.2新水系規劃模式下水體的季節性調蓄分析163
7.6.3換水次數分析165
7.6.4水體調蓄的季節模式166
7.7小結169
7.7.1水系空間形態規劃169
7.7.2水體調蓄規劃169
7.7.3基於水資源循環條件下的水系空間形態總結169
第8章基於再生水和雨水利用的水質保障措施研究171
8.1研究概述171
8.1.1天津生態城地表水系統水源利用概況171
8.1.2雨水、再生水專項規劃相關內容概述171
8.2再生水和徑流雨水水質對比及綜合利用模式分析172
8.2.1再生水水質及作為景觀用水的潛在風險172
8.2.2再生水利用模式介紹174
8.2.3各類徑流雨水水質特徵及對地表水環境的影響175
8.2.4雨水綜合利用模式介紹176
8.2.5再生水和雨水綜合利用模式的提出178
8.3徑流雨水水質控制及綜合利用措施研究179
8.3.1城市地表徑流污染控制措施介紹179
8.3.2植草溝技術介紹179
8.3.3植草溝對徑流雨水中污染物去除效率分析180
8.3.4人工濕地用於地表徑流控制介紹180
8.3.5人工濕地對徑流雨水中污染物去除效率分析181
8.3.6不同措施組合對徑流雨水水質控制效率的比較分析181
8.4基於場地類型的雨水控制利用措施設計方法研究183
8.4.1無地表水環境的小區雨水控制利用方案184
8.4.2結合地表水系的片區雨水控制利用方案186
8.4.3“綠色街道”理念及套用介紹193
8.5再生水濕地處理技術介紹197
8.5.1人工濕地的類型及特點介紹197
8.5.2人工濕地對再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情況197
8.5.3設計方法198
8.6結合天津項目條件分析再生水、雨水綜合利用方案的套用200
8.6.1方案概述200
8.6.2雨水水質保障方案設計200
8.6.3再生水水質保障方案設計201
8.6.4其他水質保障方案203
8.6.5人工濕地布置原則204
8.6.6再生水和雨水綜合利用方案套用205
8.7結論206
第9章濱水居住區空間規劃與水系統管理208
9.1概述208
9.1.1研究背景與目的208
9.1.2研究方法208
9.2阿爾梅勒濱水住區空間形態分析208
9.2.1水網型布局208
9.2.2環湖型布局210
9.2.3島嶼型布局212
9.3歸納與比較214
9.3.1各類型住區的數據統計214
9.3.2橫向比較215
9.4小結218
9.5居住區水系統規劃與管理策略219
9.5.1雨水的“滯留—存蓄—排放”模式219
9.5.2分質排水與水質保持221
9.5.3城市地表水系的一體化管理224
9.5.4結語226
第10章城市濱水空間節點研究227
10.1概述227
10.1.1研究背景227
10.1.2濱水空間節點要素構成227
10.2阿爾梅勒城市濱水空間節點實例分析228
10.2.1阿爾梅勒Stad區Esplanade濱水廣場228
10.2.2阿爾梅勒Doesburg港口237
10.2.3阿爾梅勒Sluis港口242
10.3中新天津生態城濱水空間節點實例分析247
10.3.1基本情況247
10.3.2動漫產業園濱水空間節點248
10.3.3慧風溪濱水空間節點256
10.3.4薊運河故道南段濱水空間節點261
10.3.5薊運河故道西段濱水空間節點267
10.4城市濱水空間節點設計策略272
10.4.1整體性272
10.4.2尺度感273
10.4.3可達性273
10.4.4親水性274
10.4.5功能性275
10.5小結275
第11章結論277
尾聲: 構建中國本土的建構文化149
參考文獻150
附錄案例匯總156
圖片來源163
後記16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