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模式的建構和莎士比亞研究構成諾曼·霍蘭德的新精神分析批評的核心。本書將二者結合在一起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展現其理論完整性的同時,闡明其批評觀念的發展性及其理論模式與文本解讀間的互動關係,在與相關理論和流派的辨析中,揭示其理論的獨特性和對話性。
基本介紹
- 書名:與弗洛伊德和莎士比亞對話:諾曼·霍蘭德的新精神分析批評
- 又名:人文傳承與區域社會發展研究叢書?半塘文庫
- 作者:袁祺 著
- 頁數:252
- 出版時間:2014-05
- 裝幀:平裝
- 開本:20
作者簡介,目錄信息,
作者簡介
袁祺,文學博士,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語言文學與文化系訪問學者,揚州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碩士生導師。
目錄信息
Preface One【Norman N. Holland】/1
Preace Two【Murray M.Schwartz】/4
序 三【楊正潤】/7
導 論/1
上 編 理論模式的建構
第一章 文學反應的動力學模式/37
第一節 轉向精神分析/37
第二節 前俄狄浦斯、防禦、讀者/59
第三節 動力學模式/66
第四節 文學解讀三要素/74
第二章 “身份”與互動批評模式/85
第一節 讀者身份與文學解讀/86
第二節 互動過程:DEFT/100
第三節 認知科學視野中的互動批評/114
下 編 聚焦莎士比亞
第三章 解讀莎劇“三夢”/125
第一節 文學中的夢解析/125
第二節 羅密歐的夢/130
第三節 凱列班的夢/138
第四節 赫米婭的夢/147
第四章 語言的維度/158
第一節 躲進語詞的世界:哈姆萊特的“拖延”/160
第二節 身份與句法選擇/169
第五章 “父子”關係:“L形”模式/187
第一節 “L形”男性關係/188
第二節 “L形”男性與女性關係/197
第三節 父子關係模式與莎士比亞身份/203
結 語/207
參考文獻/216
附 錄 霍蘭德著述引用情況說明/226
後 記/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