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康有銘書

與康有銘書

《與康有銘書》是康有為所著作品,出自於《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與康有銘書
  • 作者:康有為
  • 創作年代:中國近代
  • 作品出處: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康有為
書悉。吾母又病精神弱,如此憂念不可言。奈何!奈何!欲歸不得也。望弟慰解,並告吾家人補養之。前日寄七十元歸母也。
田弟學於膠,吾歲助百五十可也。何時開學?若夏暑放假,則或一來此。然吾歸不遑,將來亦可見。由弟酌之。
前言辦草帽事,弟何不復?今決欲先辦五百元之貨,交弟消之,試得如何乃放手。弟想有消流地也。本待弟復後乃辦,今恐遲遲矣。弟港居在吾屋至好。不必移澳矣。
即問二弟近祉。伯兄生。四月二十二日。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康有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廣東省南海縣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康有為出生於封建官僚家庭,光緒五年(1879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光緒十四年(1888年),康有為再一次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藉機第一次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受阻未上達。光緒十七年(1891年)後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收徒講學。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馬關條約》簽訂,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開始進行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後逃往日本,自稱持有皇帝的衣帶詔,組織保皇會,鼓吹開明專制,反對革命。辛亥革命後,作為保皇黨領袖,他反對共和制,一直謀劃溥儀復位。民國六年(1917年),康有為和張勛發動復辟,擁立溥儀登基,不久即在當時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的討伐下宣告失敗。康有為晚年始終宣稱忠於清朝,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後,他曾親往天津,到溥儀居住的靜園覲見探望。民國十六年(1927年)病死於青島。康有為作為晚清社會的活躍分子,在倡導維新運動時,體現了歷史前進的方向。但後來,他與袁世凱成為復辟運動的精神領袖。他也是書法家,北京大學教授陳玉龍曾評價:“縱觀20世紀中國書壇,真正憑深厚書法功力勝出,達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數康有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幾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