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城市互動的住區規劃設計

與城市互動的住區規劃設計

《 與城市互動的住區規劃設計》是2008 年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 楊靖,馬進 。

基本介紹

  • 書名:與城市互動的住區規劃設計
  • ISBN:9787564111687 
  • 類別:城市規劃、城市設計
  • 頁數:251
  • 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11-01
  • 裝幀:平裝
  • 開本:24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加速,隨之出現了大量的住區開發與住宅建設。這個階段中國的住宅開發基本表現為兩種形式:一是,城市建成區中住區的更新和自我完善;二是,大規模的郊區化住區的開發。由於城市中心區土地資源匱乏,舊城更新的成本過高,周期較長,使郊區化住區和新城住區開發成為這階段住區開發的主流。郊區低廉的土地價格加上中國似乎永無止境的住宅需求使得開發商們不禁“豪情萬丈”,新建住區的規模不斷打破紀錄。“大盤時代”、“造城運動”、“居住改變城市”等等煽情口號的提出令人熱血澎湃的同時,已經預示了明天的危機!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建立與城市互動的住區規劃
第一節 現實問題與原因分析
1.1 道路規劃方面
1.2 公共配套設定規劃方面
1.3 景觀空間規劃方面
第二節 住區封閉的“淵源”
2.1 “單位大院”體制
2.2 現代主義的城市功能分區
2.3 興起的物業管理模式
第三節 建設與城市互動的住區
3.1 住區與城市的關係
3.2 與城市互動的住區的優點
第二章 住區與城市互動的相關探索和規劃設計原則
第一節 相關理論回顧評論
1.1 我國住區開放與封閉的歷史演進
1.2 國外有關住區理論綜述
第二節 以萬科為例談對住區與城市的互動關係的探索
2.1 開放住區的初次嘗試——上海萬科城市花園
2.2 對人廳開放的住區——深圳萬科四季花城
2.3 被動開放與積極應對的住區——上海萬科假日風景
2.4 主動開放的住區——武漢萬科城市花園等項目
第三節 住區與城市互動的規劃設計原則
3.1 道路交通規劃設計原則
3.2 公建配套規劃設計原則
3.3 景觀空間規劃設計原則
3.4 住區結構與管理規劃設計原則
第三章 與城市互動的住區道路交通規劃設計
第一節 “居住環境區”理論與住區道路設定
1.1 “居住環境區”的提出
1.2 影響合理“居住環境區”規模的因素
1.3 將“居住環境區”之間的道路設計為城市支路
第二節 建立街道生活(城市氛圍的重要承載體)
2.1 “生活次街”的提出
2.2 “生活次街”的塑造手段
2.3 “生活次街”上人與車的關係
2.4 “生活次街”的道路設計技術要求
第三節 與公共運輸系統的結合
3.1 引入公交汽車的住區規劃
3.2 捷運住區規劃
第四章 與城市互動的住區公共配套設施規劃設計
第一節 引入中心地理論與G.費德分級構成理論的概念
第二節 住區中的商業設施配置
2.1 住區商業的“新分級”與購物周期
2.2 從城市的角度考慮不同商業種類的規劃
2.3 應對住區商業的生長性與城市的複雜性
2.4 從城市競爭的角度選取開發及物業管理方式
2.5 不同的住區商業形態與城市互動方式
第三節 教育設施的規劃設計
3.1“誰開發.誰配套”的方式應變革
3.2 教育設施的規模和服務半徑如何與城市互動
3.3 教育設施的位置如何與城市互動
第五章 與城市互動的住區景觀空間規劃設計
第一節 住區景觀空間與城市的橫向互動
1.1 制定相應的規劃管理機制
1.2 住區中的景觀空間與城市共享
第二節 住區景觀空間與城市的縱向互動
2.1 對城市自然環境加以保護與利用
2.2 對地段景觀文化資源的挖掘和傳承
第六章 與城市互動的住區結構與管理模式
第一節 管理結構——雙級結構與新三級結構
1.1 從交通的角度,考慮雙級結構
1.2 從對空間尺度認知能力及鄰里關係的角度,考慮雙級結構
1.3 從公建設施的配置,考慮新三級結構
第二節 相應的管理模式
2.1 住區物業管理模式的沿革
2.2 與開放式住區相應的物業管理模式
2.3 物管的物質形態表現
2.4 公共投入與物業成本
第三節 開放式住區的物業管理實例分析
3.1 實例一:大連城市花園
3.2 實例二:中山城市風景花園
第七章 結語——若干實例
第一節 南京“蔚藍之都”住宅區
第二節 西安“金泰·絲路花城”項目
致謝
圖片索引
注釋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