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回鶻可汗書

《與回鶻可汗書》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與回鶻可汗書
  • 作者:白居易
  • 創作年代:唐代
  • 出處:《全唐文》
  •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與回鶻可汗書
皇帝敬問回鶻可汗:夏熱,想比佳適。可汗有雄武之姿,英果之略,統制諸部,君長一方,纂承前修,繼守舊好,故得邑落蕃盛,士馬精強,連挫西戎,永藩中夏。況向風之義,每勤於朝聘,事大之敬,常見於表章,動皆由衷,言必合禮,朕所以深嘉忠款,追想風規,至於寢興,不忘嘆矚。勉宏令德,用副誠懷。達覽將軍等至,省表,其馬數共六千五百匹,據所到印納馬都二萬匹,都計馬價絹五十萬匹。緣近歲以來,或有水旱,軍國之用,不免闕供,今數內且方圓支二十五萬匹,分付達覽將軍,便令歸國,仍遣中使送至界首。雖都數未得盡足,然來使且免稽留,貴副所須,當悉此意。頃者所約馬數,蓋欲事可久長,何者?付絹少則彼意不充,納馬多則此力致歉,馬數漸廣,則欠價漸多,以斯商量,宜有定約,彼此為便,理甚昭然。況與可汗禮在往來,義存終始,親鄰既通於累代,思好益厚於往時,所以萬里推誠,期於一言見信,遠思明智,固體朕心。其東都、太原寘寺,此令人勾當,事緣功德,理合精嚴。又有彼國師僧,不必更勞人檢校。其見捻拓勿施鄔達於等,今並放歸。所令帝德將軍安慶雲供養師僧,請住外宅,又令骨都祿將軍充檢校功德使,其安立請隨班次放歸本國者,並依來奏,想宜知悉。今賜少物,具如別錄。內外宰相及判官、摩尼師等,並各有賜物,至宜準數分付。內外宰相、官吏、師僧等並存問之,遣書指不多及。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年),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