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李福基等書》是康有為所著作品,出自於《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致李福基等書
- 作者:康有為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康有為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者簡介,作品原文,
作者簡介
康有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廣東省南海縣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中國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康有為出生於封建官僚家庭,光緒五年(1879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光緒十四年(1888年),康有為再一次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藉機第一次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受阻未上達。光緒十七年(1891年)後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收徒講學。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馬關條約》簽訂,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上書”。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開始進行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後逃往日本,自稱持有皇帝的衣帶詔,組織保皇會,鼓吹開明專制,反對革命。辛亥革命後,作為保皇黨領袖,他反對共和制,一直謀劃溥儀復位。民國六年(1917年),康有為和張勛發動復辟,擁立溥儀登基,不久即在當時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的討伐下宣告失敗。康有為晚年始終宣稱忠於清朝,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後,他曾親往天津,到溥儀居住的靜園覲見探望。民國十六年(1927年)病死於青島。康有為作為晚清社會的活躍分子,在倡導維新運動時,體現了歷史前進的方向。但後來,他與袁世凱成為復辟運動的精神領袖。他也是書法家,北京大學教授陳玉龍曾評價:“縱觀20世紀中國書壇,真正憑深厚書法功力勝出,達力可扛鼎境界者,要數康有為、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幾人。”
作品原文
域埠二月廿四日來書、二埠三月廿八日來書均收之,今略將各報剪寄。亂不過土匪擾劫鄉村。適蘇元春扣餉不發,游勇遁入之,其地當鎮安泗城萬山間無人之域。自去年十二月、正月至今四個月,而不能破一縣城,其無力可想,其無志可知,亦無所謂民黨,但劫賊聚眾踞於村鄉者耳。在深山中,一時難滅,而近者有報以揚之。報中揚之愈甚者,人心思亂,展轉附會,遂若大事,真可笑也。西省去年舊人甚多,故仆最得確信,君力、雲樵、君勉皆不知。吾黨已派數人往,盡知其故,望告知各埠勿誤信傳言。況近者匪首洪姓已擒,北亂廣宗巨鹿匪首景姓已擒,此等豈能有成,徒自屠同胞哉!
皇上捨身救民,至今無恙,天命攸在。吾會全以保皇為宗旨,累電救主,既著成效,豈有半途而廢者乎!望告同會中人,勿為異說所惑,自生變亂。方今四境無虞,無得處,舉動必不成。且今日官兵御外則不足,治內則有餘;非有大變,五年內必難妄動。凡亂黨中,即日假借漢人民權言,以鼓人從之作亂耳。實則其魁皆有君主之心,徒借吾四萬萬人頭顱,以供彼君主之欲。不觀於法國之拿破崙乎,天下安得有華盛頓其人?且內地四萬萬人,皆不知外國之故;即真能為救民而起,內地四萬萬人尚皆以亂賊相目,安肯相從?即肯從,誰為之主?誰肯相下?以十八省隔絕不通之大,必至人人相爭,人人相殺,徒令外國託名定亂而得吾地耳。如俄之取伊犁,美之取菲利賓可見。菲利賓阿軍雅度之民兵,百戰卒敗,以此美國尚如此,況其他乎?皇上乃曾欲開議院,以予民權者,夫使十八省大亂平定而付送外國矣。若少為姑待,以俟皇上之復辟乎。皇上歷險猶存,此有天命,不過不能急耳。自亂則民權必不得,徒為外國所定。少待則上復辟,民權必可得也。兩兩相校,得失若何,請諸公思之。
歐洲除法國外,皆行立憲君主制,但在民有權議政自由耳,其君主民主皆虛號也。中國今日萬無可言革命之事,必不能成,徒使四萬萬人自屠戮耳。俄國是大國,各種皆納,故能成。況滿洲相安已久,其中極多賢士,如侍郎闊普通武,是請開議院與民權者;其士人瓜爾佳,尤無所不通,請行歸政、主民權者。何必自相水火?仆曾游西藏,藏人及廓爾喀人、哲孟雄人皆愛待我而惡白人,誠以同國故也。方將言大同,何必自分界限,況捨身之聖主即為滿人,故今尤無可言撲滿之理。仆受聖主知遇,當時建策,即言“君民同體,滿漢不分”八字。聖主韙之,惜事敗耳。若聖主復辟,中國同體,滿洲不過多數百萬人籍,何必攻之,此尤不可。仆受聖主衣帶之詔,愧不能救,誓死救上,豈可為他論。故革命撲滿之言,仆不願聞也;亦望同志俯鑒仆心,俯采仆言,並將此書登之各報。其報中若有發革命撲滿之論者,雖其人或出仆門,然實悖仆宗旨,望勿為惑。蓋本會以保皇為宗旨,苟非皇上變,無論如何萬不變。若革命撲滿之說,實反叛之宗旨,與本會相反者也。謹布告同志,望篤守忠義,勿聽妄言。仆與諸公既同為保皇會人,仆以死守此義,望諸公俯鑒之。敬請福基、章軒、謙泰、祐樞、惠伯、安祿仁兄義安,並請各埠保皇會義士兄均鑒。康有為布告。五月六日。
此信望即南北美、雪、檀各埠,並常粘各會所壁上,並告各報中為望。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