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們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記(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致我們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記是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致我們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記
  • 刊播單位:中央人民廣播電台
作品簡介,社會效果,

作品簡介

在我國現代化過程中,一些承載歷史的文化印記正在悄然消逝,此現象引起各界高度關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集全台力量聯手打造,推出系列報導《致我們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記》,於2015年11月30日起在中國之聲、經濟之聲、都市之聲、中華之聲、華夏之聲、香港之聲、文藝之聲、老年之聲中國高速公路交通廣播、中國鄉村之聲等10套頻率同步播出,央廣網、中央台“兩微一端”全程互動呈現,記錄、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印記,探討在現代化進程中如何留住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一、精心策劃,紮實採訪,大力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是主流媒體應盡的社會責任,也是自身發展創新的迫切需要。這組報導選擇了具有代表性的“方”、“工匠”、“地方戲曲”“古村落”等正在消逝的傳統文化領域,挖掘精髓,彰顯魅力,引發廣泛共鳴。比如,《致我們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記?方言季》,選擇有代表意義的滬、粵、陝、川、徽五地的方言為題材,尋找相關的人物、場景和故事。《工匠季》立足雲南瓦貓製作、古琴製作等傳紈手工藝,講述手藝的興衰起落。《戲曲季》以京劇乾旦、崑曲、二人台等為切入點展示傳統戲曲文化的魅力。可謂創作主題有高度,引領導向有深搶救行動有溫度。二、精益求精,推陳出新,“玩味”聲音藝術,打造播紀錄片”這組報導不是單純地闡述當前保護、傳承傳統文化的意義、道而是按廣播規律用音響講故事,以聲音的魅力喚醒耳朵、直抵心靈。如《方言季》第一篇《上海的“腔調”》以上海童謠開篇,以音樂《婆娑起舞》轉換場景,將客群帶到老上海的光影記憶中。《戲曲季》搜尋珍貴歷史音響,使訪談、唱段、劇場演出有機統一。報導在煥發傳統文化嶄新光彩的同時,也留下了寶貴的“聲音檔案”。三、新媒體報導同步跟進,傳播效果最大化央廣網在首頁開設大型多媒體專題《致我們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記》,分主題呈現中國傳統文化神采。中央台“兩微一端”平台充分預熱報導,同時與多家媒體開展合作。比如,《工匠季》與手機直播APP社交軟體合作,隨時用手機直播工匠製作工藝過程。在每篇新媒體稿件中用“美拍”視頻將手藝人的每一步工藝拍成視頻,並綜合製作成流水線視頻,客群反響十分熱烈。四、各界反響熱烈,好評如潮該報導在央廣10套頻率及央廣網、“兩微一端”、音頻電台、今日頭條等新媒體渠道同步播發,被大量轉發中宣部《新聞閱評》、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監聽監看》均撰文給予高度評價國家網信辦全網推送該作品。

社會效果

作品在廣播頻率及央廣網、兩微一端、音頻電台、今日頭條等新媒體渠道同步播發,均被大量轉發。中宜部《新聞閱評》第44期刊文《央廣聚焦“消逝的文化印記”為呵護方言鼓與呼》,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監聽監看》撰文表揚,國家網信辦全網推送該作品。這組報導作為蜻蜓H首次推出的紀錄片性質節目,收聽率等數據刷新音頻類AP播放的多項記錄。其中,《方季》在蜻蜓HM新聞頻道首頁小圖置頂推薦三天,總播放量達到12112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