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
- 編劇:希拉蕊·塞茲
- 主演:阿爾·帕西諾,羅賓·威廉士,希拉蕊·斯萬克,馬丁·唐文,尼基·凱特
- 出品公司:華納兄弟娛樂公司
- 對白語言:英語
- 中文名:白夜追兇
- 外文名:Insomnia
- 其它譯名:失眠症、致命對抗、針鋒相對
- 出品時間:2002年
- 製片地區:美國、加拿大
- 製片成本:4600萬美元
- 拍攝地點:阿拉斯加、英屬哥倫比亞
- 拍攝日期:2001年4月16日 - 2001年6月30日
- 類型:劇情、犯罪、懸疑
- 片長:118分鐘
- 上映時間:2002年5月24日(美國)
- 分級:USA:R
- 色彩:彩色
- imdb編碼:tt0278504
- 主要獎項:2003年第29屆土星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2003年第29屆土星獎最佳編劇(提名)
演職員,電影視頻,電影評論,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獲獎記錄,幕後製作,製作發行,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威爾·多莫(阿爾·帕西諾飾)與搭檔哈普(馬丁·唐文飾)來到遠離洛杉磯的小鎮阿拉斯加,調查一名17歲少女被活活毆打致死的案件。阿拉斯加地理環境很特殊,這裡永遠是白晝,太陽永遠不落,沒有黑夜。當地的一名女警察艾莉(希拉蕊·斯萬克飾)對多莫的辦案手法由衷感到敬畏,努力在查案過程中學習。而此刻的多莫其實已經麻煩纏身,他在洛杉磯抓獲了一個案件嫌疑人,因為要將其定罪,不得不捏造了假證據,此事已被內務部調查。哈普想向內務部坦誠真相併認為對多莫也是好事,不過多莫不這樣想。隨著案件的調查,多莫和哈普找到了本案的第一嫌疑人——隱居小說家沃特·芬茨(羅賓·威廉士飾)。他們跟蹤芬茨來到了礁石林立、霧氣瀰漫的海灘,而芬茨卻突然消失在了迷霧中。在引誘真兇的圍捕中,多莫在大霧中失誤打死哈普。在向警局內務部陳述事件時多莫本能地說那槍是兇手開的。然而在良心的壓力和阿拉斯加日不落的特殊環境下,多莫患上了嚴重的失眠症。
懷著對同伴遇害的內疚以及對案件的責任感,多莫被迫加入了與老謀深算的芬茨之間的貓捉老鼠的心理遊戲中。隨著案情的深入,多莫和小鎮女警察艾莉合作調查,然而他不知道,這一切都在芬茨的操作之中。也許是由於無法擺脫這種在黑夜出太陽的異常環境的困擾,又或是因為多莫自己的錯誤判斷,這名患有嚴重失眠症的探員的精神狀態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小說家芬茨也沒打算和他玩捉迷藏的遊戲,一場心理和良心的對決開始了。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職員表
製作人 | 導演 | 編劇 | 攝影 | 剪輯 | 選角導演 | 藝術指導 | 美術設計 | 造型設計 | 服裝設計 | 布景師 |
---|---|---|---|---|---|---|---|---|---|---|
保羅·喬恩·威特 | 克里斯托弗·諾蘭 | 希拉蕊·塞茲 | 沃利·菲斯特 | 多迪·道恩 | 馬西·里洛夫 | 麥可·迪納 | 麥可·迪納 | 納特漢·克勞利 | 緹什·莫納根 | 彼得·蘭度 |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來源)
角色演員介紹
- 威爾·多莫演員:阿爾·帕西諾探員,調查一起17歲少女被殺案來到日不落的阿拉斯加小鎮,特殊的地理環境加上辦案過程的複雜而深陷精神和身體的雙重折磨。
- 沃特·芬茨演員:羅賓·威廉士小說家,隱居在阿拉斯加小鎮,謀殺案的第一嫌疑人,在查案過程中和辦案探員展開心理和智力對決。
- 艾莉演員:拉里·斯萬克阿拉斯加小鎮一名年輕的女探員,對查案經驗豐富的多莫頗感崇拜並向他學習,協助多莫進行謀殺案件調查。
- 哈普演員:馬丁·唐文探員,多莫的搭檔,和多莫一起調查謀殺案,追蹤嫌疑人來到迷霧繚繞的海灘而被槍殺。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來源)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提名 | 獲獎/提名方 |
---|---|---|---|
2003年 | 第29屆土星獎最佳男配角 | 提名 | 羅賓·威廉士 |
第29屆土星獎最佳編劇 | 提名 | 希拉蕊·塞茲 |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白夜追兇》改編自1997年的挪威電影《失眠症》,製作人保羅·喬恩格·威特和愛德華·麥克唐納對影片設定和主人公的獨特困境產生了濃厚興趣,於是找來編劇希拉蕊·塞茲進行改編。經過長達一年的悉心研究和精心構思終於完成了劇本。該片主角威爾·多莫的名字源於拉丁語dormire,意為睡眠。
布景設定
該片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省拍攝完成,導演諾蘭和攝影指導瓦雷·菲斯特使用了既能捕捉到遼闊壯美的自然風光,又同時保持聚焦於片中人物的拍攝風格。該片內景設定在黑暗之中,與戶外強烈的光線形成鮮明對比,在布景中使用了能將光線反射到牆面和陰暗角落的瓷漆。
製作發行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
美國 | 2002年5月3日(翠貝卡電影節) |
2002年5月24日 | |
紐西蘭 | 2002年6月6日 |
中國香港 | 2002年6月20日 |
墨西哥、中國台灣 | 2002年6月21日 |
秘魯 | 2002年7月25日 |
瑞士 | 2002年8月(洛迦諾電影節) |
芬蘭 | 2002年8月(艾斯堡電影節) |
哥倫比亞 | 2002年8月9日 |
巴西 | 2002年8月15日 |
俄羅斯 | 2002年8月16日 |
挪威 | 2002年8月19日(挪威國際電影節) |
菲律賓 | 2002年8月21日(馬尼拉) |
挪威 | 2002年8月23日 |
英國、愛爾蘭 | 2002年8月30日 |
法國 | 2002年9月(多維爾電影節) |
菲律賓 | 2002年9月4日(達沃) |
阿根廷、澳大利亞 | 2002年9月5日 |
葡萄牙 | 2002年9月6日 |
日本 | 2002年9月7日 |
愛沙尼亞、瑞典 | 2002年9月13日 |
荷蘭 | 2002年9月14日(電影濱海電影節) |
希臘 | 2002年9月19日(雅典電影節) |
立陶宛 | 2002年9月20日 |
烏克蘭 | 2002年9月25日 |
以色列 | 2002年9月26日 |
芬蘭 | 2002年9月27日 |
捷克共和國、匈牙利 | 2002年10月3日 |
冰島 | 2002年10月4日 |
德國 | 2002年10月10日 |
奧地利、西班牙、南非 | 2002年10月11日 |
瑞士 | 2002年10月17日(德語區) |
土耳其 | 2002年10月25日 |
荷蘭 | 2002年10月31日 |
比利時、法國 | 2002年11月6日 |
義大利 | 2002年11月8日 |
丹麥、希臘、印度、拉脫維亞 | 2002年11月15日 |
埃及 | 2003年1月8日 |
美國 | 2003年1月16日(棕櫚泉國際電影節) |
波蘭 | 2003年1月17日 |
科威特 | 2003年2月4日 |
烏拉圭 | 2003年2月7日 |
羅馬尼亞 | 2003年7月4日 |
保加利亞 | 2004年8月20日 |
(信息來源:)
影片評價
該片主旨傳達不動聲色,導演拍攝技法嫻熟。該片人物並不多,但導演對不同人物之間關係利用充分,彼此牽扯,相互矛盾,讓片中的每個人都走進兩難之中。該片取景為極晝環境,畫面自始至終處於乾淨透亮,但卻透露著不可言說的灰暗和陰冷。(騰訊娛樂評)
該片翻拍自挪威同名電影,表面上是警匪鬥智故事,內里卻超越了一般的道德反思主題和心理驚慄片類型,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使用虛實變奏手法,採取新的方向演繹原片的道德難題。一般聯想中黑暗可隱藏罪惡,而影片極晝的特殊地理環境與一般聯想形成強烈對比,構成雙重隱喻。(網易娛樂評)
導演對原版影片所做的最大改變是讓主角威爾與其搭檔產生了摩擦,以此體現道德衝突與心理壓迫。其次,加重了嫌疑犯的戲碼,通過兇手主動提出與有弱點的警官之間的交易從而加重主角威爾的人格衝突。此外,斯萬克扮演的女警官艾莉所表現出的專業上的稚嫩及對前輩警官的崇拜,與帕西諾飾演的威爾形成了鮮明的映襯。編導對原作故事所做的改變、對細節的精雕細鑿以及主創演員的演繹,使得影片具備震撼力。(新華網評)
該片和挪威原版電影相比較,在情節上取勝。撲朔迷離的案情,扣人心懸的故事發展,以及細緻入微的心理描寫是影片的亮點。除此之外,都曾獲得過奧斯卡獎項的阿爾·帕西諾和羅賓·威廉士的加盟增加了影片的看點。(搜狐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