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黃皮

臭黃皮

臭黃皮芸香科黃皮屬植物臭黃皮Clausena excavata Burm. f.,以根、葉入藥。全年可采,根切片曬乾,葉陰乾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臭黃皮
  • 別稱:臭麻木、假黃皮、五暑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芸香科
  • 黃皮屬
  • :臭黃皮
  • 別名:臭麻木、假黃皮、五暑葉
  • 性味歸經:苦、辛,溫。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備註,

形態特徵

高1-2米的灌木。小枝及葉軸均密被向上彎的短柔毛且散生微凸起的油點。葉有小葉21-27片,幼齡植株的多達41片,花序鄰近的有時僅15片,小葉甚不對稱,斜卵形,斜披針形或斜四邊形,長2-9厘米,寬1-3厘米,很少較大或較小,邊緣波浪狀,兩面被毛或僅葉脈有毛,老葉幾無毛;小葉柄長2-5毫米.花序頂生;花蕾圓球形;苞片對生,細小;花瓣白或淡黃白色,卵形或倒卵形,長2-3毫米,寬1-2毫米;雄蕊8枚,長短相間,花蕾時貼附於花瓣內側,盛花時伸出於花瓣外,花絲中部以上線形,中部曲膝狀,下部寬,花葯在藥隔上方有1油點;子房上角四周各有1油點,密被灰白色長柔毛,花柱短而粗。果橢圓形,長12-18毫米,寬8-15毫米,初時被毛,成熟時由暗黃色轉為淡紅至朱紅色,毛盡脫落,有種子1-2顆。花期4-5及7-8月,稀至10月仍開花(海南)。盛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見於平地至海拔1000米山坡灌叢或疏林中。

分布範圍

產於台灣、福建、廣東、海南、廣西、雲南南部。越南、寮國、高棉、泰國、緬甸、印度等地也有。

主要價值

【功能主治】疏風解表,行氣利濕,截瘧。用於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瘧疾,急性胃腸炎,痢疾;外用治濕疹。
【用法用量】 3~5錢,水煎服或乾粉1~2錢開水送服。外用適量,葉煎水洗患處。

備註

(1)本品果有毒,多食引起頭暈等症狀。早期可洗胃,晚期可導瀉,並可對症治療。
(2)同屬植物山黃皮(齒葉黃皮)Clausena dentata (willd.) Roem.,功效相似。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