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李皮,中藥名。為鼠李科植物凍綠RhamnusutilisDecne.的樹皮或根皮。分布於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陝西、甘肅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殺蟲之功效。用於風熱瘙癢,疥瘡,濕疹,腹痛,跌打損傷,腎囊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鼠李皮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鼠李目
- 科:鼠李科
- 屬:鼠李屬
- 種:凍綠
- 分布區域: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陝西、甘肅等地
- 毒性:無毒《別錄》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藥材性狀,藥理作用,現代套用,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樹皮或根皮。
性味
味苦,性寒。
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殺蟲。
主治
用於風熱瘙癢,疥瘡,濕疹,腹痛,跌打損傷,腎囊風。
相關配伍
1、治血熱瘙癢,疥瘡,濕疹:(鹿蹄)根60-120g,肥豬肉120-180g。酌加水煎服。(《福建民間草藥》)
2、治乾疥瘡:(綠凍)根皮30g,(或加黑胡椒6g)研極細末,同適量生豬油搗和,紗布包裹。用時放火上烘熱,塗搽患處。(江西《草藥手冊》)
3、治陰囊濕疹(繡球風):凍樹根皮、南瓜蒂(煅炭存性)各適量。共研細末、麻油調搽患處。
4、治發痧腹痛:凍綠樹皮18g,醉魚草根、陳皮、藿香各6g。煎服。(3-4方出自《安徽中草藥》)
5、治跌打損傷:凍綠根皮或樹皮,加苦參搗爛,拌酒糟做成餅塊,烘熱敷患處。(《天目山藥用植物志》)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調敷。內服:煎湯,10-30g。
採集加工
根皮秋、冬季挖根剝取,樹皮春、夏季采剝,鮮用或切片曬乾。
形態特性
灌木或小喬木,高達4米;幼枝無毛,小枝褐色或紫紅色,稍平滑,對生或近對生,枝端常具針刺;腋芽小,長2-3毫米,有數個鱗片,鱗片邊緣有白色緣毛。葉紙質,對生或近對生,或在短枝上簇生,橢圓形、矩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4-15厘米,寬2-6.5厘米,頂端突尖或銳尖,基部楔形或稀圓形,邊緣具細鋸齒或圓齒狀鋸齒,上面無毛或僅中脈具疏柔毛,下面乾後常變黃色,沿脈或脈腋有金黃色柔毛,側脈每邊通常5-6條,兩面均凸起,具明顯的網脈,葉柄長0.5-1.5厘米,上面具小溝,有疏微毛或無毛;托葉披針形,常具疏毛,宿存。花單性,雌雄異株,4基數,具花瓣;花梗長5-7毫米,無毛;雄花數個簇生於葉腋,或10-30餘個聚生於小枝下部,有退化的雌蕊;雌花2-6個簇生於葉腋或小枝下部;退化雄蕊小,花柱較長,2淺裂或半裂。核果圓球形或近球形,成熟時黑色,具2分核,基部有宿存的萼筒;梗長5-12毫米,無毛;種子背側基部有短溝。花期4-6月,果期5-8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500m以下的向陽山地、丘陵、山坡草叢、灌叢或疏林中。分布於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陝西、甘肅等地。
藥材性狀
樹皮扁平或略呈槽狀,長短不一,厚2-3mm。外表面灰褐色,粗糙,有縱橫裂紋及橫長皮孔,枝皮較光滑,除去栓皮者紅棕色;內表面深紅棕色,有類白色縱紋理。質硬脆,易折斷,斷面纖維性。氣微弱而特殊,味苦。
藥理作用
樹皮具有瀉下作用。
現代套用
用於治療風疹瘙癢,疥瘡,濕疹,腹痛,跌打損傷和陰囊濕疹等。
相關論述
《天目山藥用植物志》:“治發痧腹痛,跌打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