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表後主》是三國時期文學家諸葛亮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諸葛亮臨死前給劉禪的肺腑之言,體現了諸葛亮對蜀國的耿耿忠心。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自表後主
- 創作年代:三國時期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諸葛亮
- 作品出處:《諸葛亮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文學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自表後主
伏念臣賦性拙直1,遭時艱難2,興師北伐,未獲全功3,何期病在膏肓4,命垂旦夕5。伏願陛下清心寡欲6,約己愛民7,達孝道於先君8,存仁心於寰宇9,提拔隱逸10,以進賢良,屏黜奸讒11,以厚風俗12。
臣初奉先帝13,資仰於官14,不自治生15。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孫衣食,自有餘饒16。臣身在外,別無調度17,隨時衣食,悉仰於官18,不別治生以長尺寸19。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20,外有盈財21,以負陛下也。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 伏念:俯伏而思念。賦:稟賦,受之於天的性質。拙直:不靈巧,謙辭。
- 遭:逢,遇到。艱難:指三國鼎立,蜀國人少國小,魏和吳比較強大的鬥爭形勢。
- 興師北伐,未獲全功:指北上攻魏五次,都沒有成功。興師,出兵。
- 何期:哪裡想到。期,期望。膏肓:不能醫治的部位。膏,在心臟下面;肓,是橫膈膜。膏之下,肓之上,針刺不到,藥力達不到,後來把病不能挽救叫作“病入膏肓”。
- 命垂旦夕:生命將要在旦夕間完結。垂,將要。
- 寡慾:克制享樂的欲望。
- 約己愛民:約束自己,不做壞事,愛護百姓。
- 達:進,通。先君:死去的國君,這裡指先主劉備。古人以承父志為孝,這裡說達孝道就是繼承先君遺志的意思。
- 寰宇:天下,宇內。寰,通“環”。宇,空間。
- 隱逸:隱居不仕的賢人。
- 屏黜:罷免。屏,除去,趕走。黜,貶斥。奸讒:壞人。
- 厚風俗:使風俗敦厚。
- 初:開始,原先。奉先帝:侍奉先帝,指劉備。
- 資仰於官:日用靠官府供給。資,憑藉。仰,依靠。
- 不自:自己不能。治生:營生計,指務農、經商。
- 余饒:有剩餘。饒,豐富。
- 別無調度:不再有另外的安排外置。意思是不家事。
- 悉:全部。仰:仗。
- 長:增加。尺寸:微小的。
- 內:家裡。
- 外:家外。盈:多餘的。
白話譯文
在下感到自己稟賦不靈巧,加上遇到動亂的艱難時代,北上出兵五次攻魏,都沒有獲得成功。怎會料到我卻生病無救,生命等在旦夕間結束。在下希望陛下能使心境純潔,克制享樂的欲望,約束自己,關愛百姓,對先主力盡孝道,對天下的老百姓施行仁愛之心,選拔任用隱居不仕的賢人,來增加朝廷內的賢良人才,罷免邪惡不正的壞人,以使得風俗敦厚。
我當初侍奉先帝時,日用全靠官府供給,自己不再經商務農。在成都有桑樹八百棵,薄田十五頃,靠這些子孫們的衣食,自給是有富裕的。至於我在外邊,不再有另外的調度,平時的吃穿用度,全部靠官府供給,不再去搞別的生計,來增加微小的收入。如果我死的時候,不能讓家裡有多餘的錢,不能讓外邊有剩餘的財物,這會辜負陛下的。
文學賞析
《自表後主》是諸葛亮病危時寫給後主劉禪的奏章。根據當時形勢,北伐不順,劉禪稚嫩,方方面面都不及孫權之輩,諸葛亮病危,對身後事不放心,所以勸勉後主清心寡欲,約己愛民,進賢黜奸。隨後用事實表白自己忠於朝廷,不貪求富貴。全文重點突出,態度誠懇,語言簡潔。
這份家庭財產清單充分地表明了諸葛先生是多么的清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按照漢代和三國時期的官俸制度,這是一個很低的數字。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妻舅家有田4700餘頃,比諸葛亮多出數百倍。“子弟衣食,自有餘饒”,是指諸葛亮的家人不是靠裙帶關係在朝廷中混飯吃,而是和普通百姓一樣從事種植和養蠶等農事活動,以此來維持生計。“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意思是至於自己的衣食起居,自然靠官俸維持。而“不別治生,以長尺寸”,顯然是指俸祿之外,沒有別的生計,不搞經營,也不依靠別的收入發財致富。“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這一句話把諸葛先生的家產充分展現在世人面前,即內無多餘的衣物,外沒有多餘的錢。諸葛先生是怎樣的一個官、具有何等的品質,從其家庭財產清單上一看就能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