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市場與國家》是美國經濟學家詹姆斯·布坎南創作的經濟學著作。該書是憲法經濟學的基礎,作者不僅分析了憲法經濟學在稅收、干預政策以及憲法改革3個領域的套用問題,還論證個人自由選擇在市場領域可以導致共同富裕和繁榮。此外,該書還為政府干預市場的經濟職能提供了新的邊界,即契約論的邊界。
該書中作者表達了有關公共選擇的獨創見解,其精闢的理論分析和實證分析對於澄清認識和指導經濟政治改革有著積極的借鑑意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自由、市場與國家
- 外文名稱:Liberty,Market and State
- 作品別名:自由市場和國家
- 作者:【美】布坎南
- 類別:經濟學
- 首版時間:1986年
- 字數:約150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的副題為“20世紀80年代的政治經濟學”,這表明了作者對人類社會的一些基本問題——秩序、自由、正義、效率和進步的關注以及賦予這些問題以科學前景的信念。在這本論文集中,作者系統地論述了公共選擇理論的基本觀點,以及以公共選擇理論為基礎對以上的基本問題所做的廣泛而深入的探討。公共選擇理論的核心思想是將關於人類行為的經濟人假設與政治作用交換範例結合起來,從而打開了政治經濟學的遼闊無垠的新天地,並使有關人類基本問題的信念——秩序、自由、正義、效率和進步有被進行科學研究的可能。
該書共分5部分,第一部分作者主要概述了公共選擇理論的基本觀點和社會制度可供選擇的前景。在這一部分中,作者強調了經濟學和政治經濟學的區別;“進行預測的‘經濟學科學’對政府機關、實業公司和個人都有積極的價值。”而政治經濟學科學旨在估價強制的結構,即規則,其最終目的是重新設計和改革,以確保在利用潛在互利關係上增強效率。同時,作者也傾注大量筆墨來論述這樣一種信念:如果政治學事業被解釋為類似科學事業的話,就有出現暴政的潛在可能性。這樣,作者便嚴格地界定了公共選擇理論的性質和範圍。
第二部分作者論述了秩序問題,作者認為市場的秩序只有在參加的個人自願交易的過程中出現,秩序本身被認為是產生秩序的過程的結果,沒有這個過程,就沒有也不可能有秩序。在這一前提下,作者廣泛論述了文化發展和制度改革、政治過程、交換過程、道德秩序等問題。
第三部分作者對分配中的正義理論進行了探索,作者認為:正義取決於人們對權利和要求的分配的定義、保證和實施辦法的同意。而這樣的權利和要求的分配必須先於市場經濟過程所體現的簡單和複雜的交換。在這一基礎上作者探討了平等對待、分配和再分配的準則、稅收的倫理限度、福利國家等問題。
第四部分探討了債務和赤字問題,作者鮮明地反對赤字政策,並對改變赤字政策所導致政策慣性的可能性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第五部分作者探討了選擇環境對個人行為的影響、一般契約論立場與憲法民主的關係、以及作為社會哲學的政治經濟學等問題。在這部分,作者回到了該書的主題。
作品目錄
導言 | 第一部分 幾種選擇的觀點 |
---|---|
第一章自由,市場和國家 | |
第二章政治經濟學:1957—1982年 | |
第三章公共選擇的觀點 | |
第四章既相關又有區別的經濟學“科學”和政治經濟學“科學” | |
第五章作為科學的政治學中暴政的潛在可能性 | |
第六章反對憲法改革的根源 |
第二部分 秩序的出現 | 第三部分 正義理論的探究 |
---|---|
第七章在秩序出現過程中說明秩序 | 第十二章公正比賽的規則:契約論者對分配正義的評論 |
第八章文化發展和制度改革 | 第十三章正義和平等對待 |
第九章論作為過程的政治 | 第十四章 分配和再分配的準則為:澄清問題而作的注釋 |
第十章權利、效率和交換:交易費用的不相干 | 第十五章稅收的倫理限度 |
第十一章道德社會,道德秩序或道德無政府狀態 | 第十六章捨棄福利國家 |
第四部分 負債和赤字的政治經濟學 | 第五部分 個人與國家 |
---|---|
第十七章 負債財政的道德方面 | 第二十一章私入、代理人和集體在決策時的個人選擇 |
第十八章公債和資本形成 | 第二十二章契約論和民主 |
第十九章公債、民眾和福利國家 | 第二十三章憲法民主、個人自由和政治平等 |
第二十章經濟學家論赤字 | 第二十四章政治經濟學和社會哲學 |
創作背景
西方經濟學的主流傾向是贊成福利國家論,強調政府對經濟干預的合理性。出於對資本主義和個人主義信條的忠誠(這一點來自於其在芝加哥大學時弗蘭克·奈特和亨利·西蒙二位導師的影響),布坎南反思和批判了主流經濟學,其體現就是他自20世紀80年代初期陸續發表的一系列論文。《自由、市場和國家》收集的正是布坎南的上述論文。
作品思想
公共選擇理論對西方主流經濟學是一種挑戰和革命,也抨擊了政治學中的一些傳統觀念,因此受到了福利經濟學和多元主義政治理論的責難,但其影響卻越來越大,並日益顯示出其重大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布坎南主張,主流經濟學是在現存的法律—制度—憲法結構下,分析、解釋行為者的選擇、行為者的相互作用及其作用結果的。與此不同,公共選擇經濟學涉及更高層次,關注約束人們經濟行為和政治行為的不同法律—制度—憲法規則的運行性質並對此作出解釋。它傾向於認為結果的改進應從規則的改進中求得,因而堅持其憲法改革的觀點。在此背景下,公共選擇理論對政治行為作了廣泛的分析。該理論認為,政府公職人員與”經濟人”一樣是有理性的、自私的人,有其特殊利益、例如,代理人的環境的特點將導致他不負責任地決策,被特殊利益所控制。如果缺乏有效的約束規則,代理人(或官僚)往往追求個人或本部門利益最大化,擴大下屬人數,增加預算收入,其結果是政府不僅不能糾正市場缺陷,還會導致官僚現象日益嚴重和國家規模不斷增大,使政府債務失控,經濟停滯,特殊利益集團增長並左右政治,使公共利益受損等等。從這點上說,“公共選擇理論提出了一個與‘市場失敗理論’完全相同的‘政府—政治失敗理論’”。面對政府失敗,布坎南及其他公共選擇理論家極力倡導用市場解決辦法代替國家干預,並強調進行憲法改革,建立、健全制度規則約束政府代理人及政府行為。這種理論分析對我國目前如何搞好經濟體制轉軌和政府巨觀調控無疑具有參考意義。
從方法論上看,布坎南運用了諸如經濟理性主義、效用最大化、交易.成本一效益分析等經濟學方法,為研究政治提供了一個新的觀察“視窗”,推導出許多有益於改進政治的認識,為人們了解政府干預的局限性提供了極好的工具。從本質上看,布坎南的方法論是個人主義的,他將個人看成是一切選擇行為的基本單位,強調個人自由的價值,並將個人的自願同意當做檢驗效率的首要標準。
作品評價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市場行銷副教授宋學寶:該書高度概括了作者有關政治經濟學方面的有創見的思想,體現了公共選擇理論的發展。雖然各篇文章寫於不同時期,但卻內容完整,結構也比較嚴謹,是公共選擇理論的重要著作。
出版信息
該書英文版1986年由哈維斯特出版社出版,中文版1988年由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以“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著作叢書”之一出版。
作者簡介
詹姆斯·布坎南(1919—2013),出生於美國田納西州中部的穆爾弗里鮑爾。布坎南是第一批從英格蘭的坎伯蘭郡鄉村赴美的殖民者的後裔。雖然他的祖父曾是田納西州的黨領袖,並曾當選田納西州的州長,且他的家族與美國第十五任總統有著一定的血緣關係,但布坎南一生都是以“平民經濟學家”的姿態示人,他的生活從未被政治和權貴的光環籠罩。布坎南一生著述甚多,合計著作20多部、文章300多篇,幾乎涉及公共部門經濟學的每一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