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質能力
1992年,首次通過國家級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CMA),2023年順利通過複查換證評審,獲批8類64個產品1161個參數的資質認定項目。
2007年,獲全國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樣品測試資質(無機分析、有機分析)。
2013年,獲原國土資源部地質實驗測試(岩礦鑑定、岩礦測試)甲級資質。
2017年,入選首批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檢測實驗室名錄。
科技平台
依託檢測中心建有江蘇省科技公共服務平台“華東地區(江蘇)環境地質檢測公共技術服務中心”。
與生態環境部淮河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共建“淮河流域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科學聯合實驗室”。
支撐“中國—阿根廷地學合作中心”“CCOP城市地質研究中心”2個國際平台,“自然資源部城市地下空間探測評價工程技術創新中心”“自然資源部流域生態地質過程重點實驗室”2個省部級平台,“中國地質調查局華東地質科技創新中心”“中國地質調查局城市環境地質研究中心”“中國地質調查局拉丁美洲大洋洲地學合作研究中心”“中國地質調查局東部大陸邊緣地質研究中心”等4個局級業務創新平台。
與南京工業大學等高校共建“就業創業實習實踐基地”,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聯合實施“地質分析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
科研成果
檢測中心先後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國土資源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地質調查等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50餘項,發表論文300餘篇,出版專著7部,獲省部級科技成果二等獎6項,三等獎19項、四等獎17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4項,獲美國發明專利1項。牽頭組織制定國家標準《復墾土地標準檢測方法》。
人才隊伍
檢測中心現有在崗人員27人,其中正高級職稱3人、副高級職稱10人,博士4名、碩士17名,專業涵蓋分析化學、套用化學、地球化學、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環境工程、材料學等。獲江蘇省教育科技工會“工人先鋒號”稱號,1人為中國地質學會第八屆岩礦測試技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1人為全國自然資源與國土空間規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分技委委員,1人獲中國地質調查局直屬機關優秀青年,4人任《岩礦測試》《華東地質》等期刊副主編、編委,5人任成都理工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高校碩士研究生校外導師。
儀器設備
檢測中心擁有岩礦分析、岩礦鑑定與結構分析、生態環境樣品分析、同位素分析、氣體分析等各類儀器設備110餘台/套,總值4000餘萬元。
岩礦分析
可開展岩石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分析,金屬、非金屬礦石礦化元素、伴生元素分析,地球化學勘查樣品分析等。
岩礦鑑定與結構分析
可開展岩石、礦石組成和結構鑑定,礦物和新材料微區成分分析、結構分析、表面形貌觀察,流體包裹體測溫、測壓,土壤機械組成分析等。
生態環境樣品分析
可開展水、土壤、沉積物、生物等樣品的元素全量、有效態和形態分析,水、土壤、沉積物的半揮發性、揮發性有機污染物分析以及抗生素、全氟化合物、微塑膠等新型污染物分析。
同位素分析
可開展鋯石等礦物U-Pb測年和C、N、H、O同位素示蹤。
氣體分析
可開展天然氣(煤層氣、頁岩氣)中甲烷、乙烷等烴類和二氧化碳、氮、氦等非烴類組分分析。
服務範圍
可開展岩石、礦石、土壤、沉積物、水、天然氣、農作物檢驗檢測服務和方法技術開發,涉及8類64個產品1161個參數。
國際合作
檢測中心與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芬蘭地質調查局、巴西地質調查局、墨西哥地質調查局、秘魯地質礦產冶金研究院等單位開展了廣泛的國際合作與技術交流,參與“中國-拉丁美洲加勒比國家青年科學家交流計畫”等項目,培訓多批次拉美國家實驗測試技術人員。
合作夥伴
聯繫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