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鄉

自治鄉

自治鄉,隸屬於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地處安岳縣城西北方,東鄰大埝鄉,南連馴龍鎮,西鄰馴龍鎮,北接樂至縣雙河場鄉。轄區總面積22.55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10月,自治鄉下轄8個行政村。截至2018年末,自治鄉戶籍人口11538人。2011年,自治鄉農業總產值1.602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2億元。

2019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銷自治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馴龍鎮管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治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
  • 地理位置:安岳縣城西北方
  • 面積:22.55 km
  • 下轄地區:8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玉林街96號
  • 電話區號:028
  • 郵政區碼:642367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金雞寺
  • 車牌代碼:川M
  • 人口:11538人(2018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系水文,自然資源,自然災害,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文化事業,教育事業,衛生事業,社會保障,歷史文化,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取自己管理自己之意而得名。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設自治鄉。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併入馴龍鄉。
1956年,千佛鄉1個村劃入。
1958年,鄉改公社。
1961年,析置自治鄉公社。
1962年,析9、10大隊置馴龍公社。
1974年,析4大隊置樂至光明公社。
1984年,公社改鄉。
1992年,併入馴龍鎮。
2001年5月,析置自治鄉。
2019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銷自治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馴龍鎮管轄。
自治鄉
自治鄉電子地圖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自治鄉轄菩提、下壩、黃河、萬新、河坎、金雞、九溝、鐵福8個行政村;下設87個村民小組,1個獨立居民小組。
截至2019年10月,自治鄉下轄8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玉林街96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512021244200
210
菩堤村
512021244201
220
下壩村
512021244202
220
黃河村
512021244203
220
萬新村
512021244204
220
河坎村
512021244205
220
金雞村
512021244206
220
九溝村
512021244207
220
鐵福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自治鄉地處安岳縣城西北方,東鄰大埝鄉,南連馴龍鎮,西鄰馴龍鎮,北接樂至縣雙河場鄉。轄區總面積22.55平方千米。
自治鄉衛生院

地形地貌

自治鄉地勢屬淺丘,海拔403米。

氣候特徵

自治鄉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冬春少雨,夏季多雨。多年平均氣溫17.5℃。無霜期年平均300天。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

水系水文

自治鄉境內河道屬大濛溪河流域,流經河坎、菩提、下壩3個村。

自然資源

自治鄉境內水資源豐富,有金雞寺、九溝2座小型水庫;朝陽水庫左乾渠、右乾渠、紅二渠貫穿全鄉8個村。農業耕地面積12958.9畝。

自然災害

自治鄉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洪澇、冰雹、風災、低溫、霜凍、雷擊等。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6年,從7—8月,9—12月,連續乾旱,全鄉85%的農田乾枯,伏旱加暖冬給全鄉農業生產帶來嚴重的影響。

人口

截至2011年末,自治鄉轄區總人口1220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560人,城鎮化率12.8%。總人口中,男性6441人,占52.8%;女性5763人,占47.2%。2011年,自治鄉人口出生率9.9‰,人口死亡率7.8‰,人口自然增長率2.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38人。
截至2018年末,自治鄉戶籍人口11538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自治鄉財政總收入450.4萬元,比上年增長21.7%。
2011年,自治鄉農民人均純收入6598元。

第一產業

2011年,自治鄉農業總產值1.602億元,農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4.6%。
自治鄉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紅苕為主。2011年,自治鄉糧食總產量9736噸。
自治鄉主要經濟作物有蠶桑、檸檬、油菜、花生等。2011年,自治鄉桑園面積2000畝,產繭50噸;檸檬種植面積3500畝,產量1800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6014畝,產量746噸,其中油菜450噸,花生296噸。
自治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為主。2011年,自治鄉生豬飼養量19043頭,年末存欄9898頭。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自治鄉有商業網點20個,職工46人。2011年,自治鄉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2億元,比上年增長2.1%;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7億元,比上年增長1.5%。
截至2011年末,自治鄉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0千米,投遞點8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6200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1200萬筆,征訂報紙7.3萬份、期刊650冊。
截至2011年末,自治鄉有電話交換機總容量3000門,固定電話用戶750戶,行動電話用戶6640戶,寬頻接入用戶56戶。
截至2011年末,自治鄉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4273萬元;各項貸款餘額1111萬元,比上年增長16.9%。
2018年,自治鄉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3個。

交通運輸

截至2011年末,自治鄉有縣級道路1條,境內長7.2千米;通達公路7條,總長24.7千米;通暢公路4條,總長8千米。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自治鄉有4個村配備圖書室,藏書4000冊;學校圖書室1個,藏書1.45萬冊;鄉電影隊1個。
2010年10月,境內開通農村有線廣播站。有廣播喇叭98隻,通響率100%。2002年5月,開通有線電視,截至2011年末,自治鄉有線電視用戶1450戶,入戶率33.9%。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自治鄉有幼稚園4所,在園幼兒168人,專任教師5人;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國小在校生428人,國中在校生390人,專任教師62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自治鄉教育經費達462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392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374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1.7%、16.9%、10.7%。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80.95%,比上年提高了0.5個百分點。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自治鄉有衛生院1個;病床12張,固定資產總值12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7人,註冊護士1人,執業助理醫師2個。2011年,自治鄉醫療機構完成診療1.5萬人次。2011年,自治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1955人,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自治鄉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0戶,人數30人,支出9.9萬元,月人均275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9人次,支出87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56戶,人數615人,支出49.5萬元,比上年增長22.5%,月人均67元,比上年增長21%;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9人,支出9萬元,比上年增長8.3%;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16人,支出20.9萬元;農村醫療救助5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99人次,共支出2.4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9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46.9萬元。

歷史文化

自治鄉黃河村四組的木魚山上唐代摩崖石刻保存完整,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進行保護性維修。鐵福寺漢代古墓群坐落在鐵福村三組,古墓成群,被確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榮譽稱號

2020年7月29日,自治鄉被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