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書詩冊》是文徵明創作的一幅中國書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書詩冊
- 作者:文徵明
- 分類:中國書畫>書法
- 尺寸:26×36cm×26
作品簡介,作品賞析,
作品簡介
題識:(詩略)舊作數首,書似練川先生請教。徵明頓首上。
鈐印:文徵明印、衡山、停雲
題跋:文徵明自書早朝詩西苑詩,余曾見有多本,卷冊皆有。而早朝西苑及他詩合書一冊者,則未之見也。此冊自書七言律詩計三十首,上款為練川。按湯日新號練川,明嘉靖間進士,曾官戶科給事中,冊後有其收藏印,冊中每詩題下有:季親珍玩,及冊後彭宗“寤歌室藏印”。彭氏字季親,海鹽人,著有《寤歌室詩集》,又藏印中有錢應金者,字星白,嘉興人,著有《古堂集》,此二人者皆浙江收藏名家,可知此冊由來有自。明嘉靖二年,徵明以歲貢入京,除授翰林待(詔),意不自得,至嘉靖五年乞歸,早朝西苑及思歸諸詩即作於此際,而冊中戊子除(夕)則為回鄉後之作,書寫時間當在六十歲左右。從書寫多衍字、漏字、補字來看,其書寫時不惟匆忙,且心境未平,於文氏作品中極為少見,觀者勿以為疵也。徵明一向以溫文儒雅受人敬重,但亦有不平之氣,如早朝詩中有句云:負薪亦有號飢者,願得君王發漢厫。又云:潦倒不慚書獵字,殷勤還賦伐檀詩。殆其居廟堂之高不憂其民歟?詩稿中多字與《甫田集》互校,有所差異,又多首集中未載,不見著錄,故於文氏行跡及藝術之研究,此冊有不可替代之珍貴。壬辰中秋,楊新識於京華。鈐印:楊、新
鑑藏印:湯日新印、錢應金印、大梁先生鑑賞、彭宗因鑑藏印、季親珍玩、寤歌室書畫印、第五之名不減驃騎、七寶靈檀之幾、虞臣、黃宗唐、黃家珍藏、黃虞臣、振庭平生真賞、山陰任氏珍藏、倦懷閣
1.此冊曾經湯日新、錢應金、彭宗因、黃虞臣、任振庭遞藏。
2.上款人“練川先生”當為湯日新。湯日新,號練川,明嘉靖間進士,曾官戶科給事中。冊後鈐有其收藏印。
3.錢應金(明末清初),字而介,號仙上,一字上士,嘉興人,以詩文名於時,諳聲律。居春波里,嘗自署春波詞人錢點雁。順治乙酉,城將破,招同邑高承埏避竹林里,不至,遂居嘉會都。既而游兵掠郊野,錢猶服明衣冠,發未剃,威脅之,不屈,乃就捕。錢大罵其眾,眾怒,刃斃之。
4.“彭宗因鑑藏印”、“季親珍玩”、“寤歌室藏印”等為彭宗因鑑藏印。彭宗因(明末清初),字季親,“早棄去諸生,賦詩種卉藥自娛。小軒結構楚楚,聚法書名畫、古尊彝摩挲,幾席絕點塵,士大夫無不屏車從,角巾野服,欣賞清言竟日。卒年六十九,鄉先生私謚之日‘節隱先生’”。嗜書如命,著有《寤歌室詩集》。
5.“虞臣”、“黃家珍藏”、“黃虞臣”等為黃虞臣鑑藏印。黃虞臣為同治年間廣東中山鄉紳,熱衷發展教育事業,曾於同治十二年(1873)創建煙洲書院,光緒三十二年(1906),煙洲書院改名為“煙洲高、初兩等國小堂”,現為長洲國小的一部分。
6.“振庭平生真賞”、“山陰任氏珍藏”、“倦懷閣”為任振庭鑑藏印。任振庭(19至20世紀),晚清民國收藏家,齋號倦懷閣,收藏甚富,時有舊藏面世。
作品賞析
文徵明詩文書畫皆善,繼沈周之後,執吳門書壇之牛耳三十年,可謂一代楷模。明何良俊贊曰:“乃知自趙集賢后,集書家之大成者,衡山也。餘人皆不速遠甚。”沈尹默在《跋文衡山書舍焦落圖詩長卷》中亦云:“書雖小道,前賢為之,亦必博學多師,蓋能盡窺眾家之妙,始有成於一己之功。明代書家用力最勤,下筆不苟者,斷當推此老也。”文徵明諸體兼善,尤擅長行書和小楷,行書學二王而出以尖勁姿媚,不論結體用筆,皆極作意而絕無輕率跳沓之習,故婀娜流麗而氣度雍容。文徵明五十四歲那年,受工部尚書李充嗣的推薦到了京城朝廷,授以翰林院待詔的職位。那時他的書畫已負盛名,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擠,三年中請辭三次才獲批准,五十七歲辭歸出京。在京為官三年的這段經歷,雖然並不像理想中那么如願,但對於文徵明來說無疑是重要和難忘的,“前翰林院待詔”的字樣仍不時出現歸鄉後的書法落款中。他於京城的文人士大夫間交往酬唱,留下了諸多書畫墨跡。早朝、西苑、懷歸諸詩,以及與好友的諸多酬唱之作,亦均作於此時,且晚年一再書之。
此文徵明自書詩冊,內容涵早朝、西苑、懷歸七律諸作,計三十首之多。其中十七首收錄於《甫田集》中,“稿中多字與《甫田集》互校,有所差異”,舉例如下:
本冊 《甫田集》 其他版本
《奉天殿早朝》:彩扇平分(衍一明字)雉尾齊。日高歸院祠頭下,滿袖天香拆紫泥。 日高歸院祠頭下,滿袖天香拆紫泥。 吉林省博物院藏《文徵明早朝詩卷》則作:歸來輦路東風滿,十里輕塵逐馬蹄。
內直有感:清夢依然在故鄉 清夢依稀在故鄉
感懷:辛勤博得公車召 白頭博得公車召
《元旦朝賀》:日出雞人徐唱卯 日出雞人初唱卯
《慶成燕》:彷佛春光玉殿東 彷佛春光玉陛東
嫚姍不恨倡優拙 嫚姍不厭倡優拙
賜長命彩縷 賜長壽彩縷
翰林齋宿:鈴索無風塵不到 鈴索無風塵土逺
西苑眺望:廣寒遙見空中(漏一樹字) 廣寒遙見空中樹
秋日再經西苑:彤牆高栁無塵到 彤牆高栁人折
“從書寫多衍字、漏字、補字來看,其書寫時不惟匆忙,且心境未平,於文氏作品中極為少見,觀者勿以為疵也。”詩稿中第三首《感懷》及第十九首《思歸》始至卷尾,共十三首,集中未載,皆未見於著錄。“故於文氏行述及藝術之研究,此冊有不可替代之珍貴” (故宮博物院楊新先生跋語)。
此冊來源有自,傳承有序。上款人練川先生即湯日新,秀水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庚戌科殿試金榜,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通政司。舊藏者錢應金、彭宗因皆明末清初名士大家。清末又有黃虞臣、任振庭鑑藏。黃虞臣為同治年間廣東中山鄉紳,熱衷發展教育事業,曾於同治十二年(1873)創建煙洲書院,光緒三十二年(1906),煙洲書院改名為“煙洲高、初兩等國小堂”,現為長洲國小的一部分。任振庭(19至20世紀),晚清民國收藏家,齋號倦懷閣,收藏甚富,時有舊藏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