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成就孩子一生 兒童行為問題管理手冊》——從容應對幼稚園到國中階段孩子的常見行為問題,培養孩子受益一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基本介紹
- 書名:自控力成就孩子一生兒童行為問題管理手冊
- 作者:[澳]麥可•霍頓(Michael Hawton)
- 譯者:陳海生
- ISBN:978-7-111-50533-4
- 頁數:222
- 定價:36.00元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8.1
- 裝幀:精裝
- 開本:B5
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編輯推薦,名人推薦,目標讀者,上架建議,關 鍵 詞,內容簡介,作者簡介,譯者簡介,目錄,序,推薦序一 為孩子種下一顆自控力的種子,推薦序二 限制,也是一種溫情和保護,前言,導言,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本書會讓你有何收穫?,本書的內容框架,
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
自控力成就孩子一生:兒童行為問題管理手冊
(澳)霍頓(Hawton ,M.) 著; 陳海生 譯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 7
ISBN 978-7-111-50533-4
I.①自… II.①霍…②陳… III.①兒童-行為控制-手冊 IV.①G78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5)第130815號
編輯推薦
自控力,幫助孩子打開成長大門的一把鑰匙
少說,與孩子對話需要壓住火氣掌握技巧
多聽,用巧妙傾聽引導孩子合理釋放情緒
“平和教養”三大策略:“刻意忽略”“釋放信號”“情緒引導”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名人推薦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俞敏洪、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龍迪 傾情作序;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親職教育首席專家孫雲曉、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陸士禎、中國家長與教師合作委員會理事長趙剛 鼎力推薦。
愛孩子自然是無條件的,但這並不等於可以放任自流,因為缺乏自控力不僅會造成生活混亂,甚至可能導致人生毀滅。
——孫雲曉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親職教育首席專家
我自己是教師,也是家長。我認為,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對一個家長的素質要求,遠比對一個教師的要求要高。家庭和親職教育對一個人的一生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家長需要不斷自我學習和提升。本書是一本供家長自我學習和提升的難得教材。
——陸士禎 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
我們給孩子的愛應是無條件的,但對孩子行為的引導和管理是有原則的,父母需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培養孩子的自控力,促進孩子的自我管理。
——趙剛 中國家長與教師合作委員會理事長
目標讀者
幼稚園至國小階段孩子的家長
上架建議
親子教育
關 鍵 詞
自控力,孩子自我管理,少說多聽,兒孩子情緒管理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獻給家長們的孩子行為問題管理手冊。本書提供了一種對孩子的各種行為進行分類的實用方法,並針對不同孩子不同類別的行為,指導家長使用“忽略”“給信號”“情緒引導”及“PASTA對話法”等策略和技巧,發展孩子的自律能力,幫助孩子的管理好情緒,從而改變孩子的各種不良行為,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作者簡介
麥可·霍頓(Michael Hawton),澳大利亞心理學家,教師,兩個孩子的父親,研究兒童心理已有25年,長期從事親職教育諮詢工作,積極推廣科學的親職教育理念和方法,曾在美國、英國、中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演講並開設工作坊(workshop),成功幫助數千位家長解決親職教育問題。
譯者簡介
陳海生,新東方親職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學術與研發負責人,本科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並保送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分獲學士和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為親職教育、兒童教育,致力於科學的親職教育理念與方法的推廣工作。
目錄
前言
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第一部分 親子教育的趨勢、原理及父母常犯的錯誤
第1章 親子教育領域的趨勢和走向
1.“積極教養”的親子教育方式存在局限
2.教養方式:“由外而內”與“由內而外”
3.孩子問題行為的根源
4.孩子學習自律非常重要
5.大腦在自律中所扮演的角色
6.所有的情緒和感受都是重要的
7.孩子是如何練習自律的
第2章 孩子的發展階段與行為問題
1.孩子的能力取決於他們所處的發展階段
2.孩子大腦的發育貫穿童年期和青春期
3.孩子發展的階段性給父母的啟發
第3章 “情緒過載”對孩子行為的影響
1.當一切都可以拿來爭辯時,會發生什麼?
2.什麼是“情緒過載”?
3.在馬迪和媽媽的爭辯中發生了什麼?
第4章 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分類
1.為什麼要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分類?
2.行為分類的作用
3.孩子行為的三種類型
第二部分 改變
第5章 理解家庭中的系統和模式
1.家庭像系統一樣運轉
2.我們需要了解家庭中的系統與模式
3.反思你的家庭
4.你能改變家庭中的模式
5.孩子會傾向於拒絕改變
6.當改變來到布魯姆一家的那一天
第三部分 平和應對孩子的不良行為
第6章 概述:平和應對不良行為的三種選擇
1.“三選”模型是什麼
2.保持立場一致很必要
第7章 忽略:父母的自我管理
1.父母首先需要管好自己
2.我們的教養方式受到自己童年經歷的影響
3.關於童年經歷的自我訪談——賽瑞娜
第8章 給信號:中止孩子不良行為的平和方法
1.給信號能控制行為並幫助孩子學會自律
2.給信號的具體操作方法
3.“隔離反省”在給信號過程中的作用
4.你可以從以下視角來看待“隔離反省”
5.“隔離反省”結束後,不一定非要讓孩子道歉
第9章 情緒引導:感受孩子的感受
1.孩子的強烈情緒體驗不同於家長
2.幫助孩子學會自我安慰
3.情緒引導的第一步:想想孩子當下的體驗
4.傾聽孩子的感受之後,重要的是解決問題
第10章 PASTA對話法:應對10歲以上孩子的行為問題
1.用PASTA對話法開展溝通
2.案例:布魯姆一家的PASTA對話
3.一份操作指南:設計你們家的PASTA對話
第四部分 促進孩子值得鼓勵的行為
第11章 建立連線、教授技巧和鼓勵勝任
1.把你希望孩子做的事情教給孩子
2.和你的孩子建立感情連線
3.依戀關係影響孩子一生
第12章 總結歸納,思考未來
1.幫助孩子學會由內向外的自律
2.少一些說教,多一些傾聽:一個讓改變發生的過渡計畫
第五部分 附加學習資源
1.測試你的知識
2.家庭生活與現代科技
3.延伸閱讀資源
致謝
序
推薦序一 為孩子種下一顆自控力的種子
一個朋友曾對我說:“如果孩子教育失敗了,你就算擁有全世界也是個失敗者。”說這句話的朋友是個資產過億的企業家,他因忙於事業而忽略了對孩子的教育,他為了彌補內心的愧疚,把沒考上大學的孩子送到國外,結果孩子不但沒有上學,反而把帶出去的錢都花光了。這個朋友現在限不得用所有的錢換取孩子的前途,但已經為時過晚。我也是個父親,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深刻地體會到,在孩子教育上的成功或失敗,關乎每個家庭最深層次的幸福。
我們都想培養成功的孩子,但很可惜的是,我們很多中國家長對於孩子成功的定義是有問題的,很多人覺得孩子考出一個高分數、考上一所名牌學校就是教育的成功,就是家長的幸福。這種對於成功的狹隘定義其實會傷害孩子,到頭來也會傷害到家長自已。
在我眼中,真正成功的教育並不是讓孩子學到了多少知識,考出了多高的分數,上了多好的學校,找到多高薪水的工作,而更在於我們是否幫助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品格特質,如誠信、善良、毅力、自控力、好奇心、責任心、勇氣以及自信心等,這些都是影響孩子一生幸福的品格特質。
從我自己的經歷中,我體會到自控力對於孩子的成長意義重大。孩子自控力較差的重要原因,就是家長從一開始就沒有給孩子建立適當的規矩。說到規矩,好像孩子都遵守規矩,一個規矩只要放在那兒不變,孩子就會一直遵循下去。在親職教育中,要把握好愛和規矩、自由和紀律之間的平衡,不要片面主張給孩子“愛和自由”。從上國小的第一天開始,母親對我就有一個要求:每天早上起來必須疊好被子、掃完地才能去上學。這個要求一直到18歲上大學都沒有改變。我到大學也一直掃地,這帶來一個好處—大家認為我比較喜歡為同學服務,都認為我是一個不錯的人。無規矩不成方圓,家長們都懂這個道理,但很遺憾的是如果沒有把這一點有效地傳遞給孩子,那孩子就有可能成為一個沒規矩的人。當然,也有一種可能,就是規矩定得太晚,孩子的壞習慣都已經養成了,到那個時候再想弓}導和改變孩子的行為,已經很難。所以培養孩子的自控力,很重要的一點是給孩子立規矩,讓孩子的行為有原則。
還有一點對於培養孩子的自控力特別重要,就是父母的情緒管理。父母能夠做的一件很偉大的事情,是能夠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我最怕看到這樣的事情:一遇到問題父母就急得不得了,說不了幾句話就開始指責孩子,反過來孩子也變得非常地急躁。可以想像,一個從不打罵、呵斥孩子的媽媽,當她給孩子提出一個要求時,孩子更容易聽話和順從;相反,如果媽媽動輒呵斥、打罵孩子,那么,當她給孩子提出一個要求時,孩子很可能會反抗、拒絕。一些父母雖然意識到要控制自已的情緒,但面對孩子反覆出現的令人頭疼的問題,常常感到沒辦法壓住火氣。父母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一是要有自我情緒管理的自覺,二是要掌握一些和孩子溝通過程中控制自已情緒的方法。從這本書里,你可以學習、領悟到這些實操方法。
孩子的成長需要我們持續不斷的努力,親職教育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家長都願意把最好的奉獻給孩子,除了對孩子全心全意的愛,還要有科學的理念和方法。這本書對於自控力是如何形成和培養的,孩子的行為出現問題到底又是怎么回事,父母怎么做好自我的情緒管理,促進孩子的情緒管理等問題,給出了全面詳盡的解答。我相信,這本書可以帶給繁忙的父母們一些實實在在的啟發與思考。只要開卷,必有收穫。
祝願我們的孩子快樂成長,獲得真正的成功與幸福!
——俞敏洪 新東方創始人、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
推薦序二 限制,也是一種溫情和保護
面對孩子周而復始的情緒失控、行為失當,父母很容易陷入兩難境地。
一方面,紛至沓來的親職教育“專家”教導父母“對孩子無條件關注”“與孩子做朋友”“多鼓勵,多表揚,少批評,甚至不批評”……一些父母可能會誤以為,尊重就是放棄限制、討好孩子;另一方面,當孩子經常亂發脾氣、做出令人無法接受的行為時,父母即使放棄家長權威而極力討好孩子也不奏效,反而會強化孩子的情緒失控、行為失當。指責父母,似乎正在成為當前親職教育的時尚,然而這並不能把父母和孩子從痛苦中解救出來。
怎么辦?怎么辦?怎么辦?
你手中的這本書正在教給你一些實用的方法!
澳大利亞心理治療師麥可·霍頓根據自已多年來針對兒童及家庭的心理治療經驗,總結出一套簡單易行的辦法,帶領父母像燈塔一樣,引導孩子學習管理情緒,轉變不當行為。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親職教育研究與指導中心從卷秩浩繁的書海中“撈”出這本書,並流暢地翻譯成中文。相信你們一家人會從這本書的閱讀和練習中,找到走出困境的辦法。
本書的作者始終強調,父母需要設定必要的行為限制,教會孩子克制自己的情緒衝動、不能在家裡為所欲為,這正是“好爸爸/好媽媽”的表現。由於兒童的腦發育程度有限,因此,父母教會孩子控制激烈情緒的技能並糾正其失當行為,就是在促進孩子大腦發育的平衡,讓孩子學會用和平、無傷的方式滿足自己的合理需要。
然而,如何才能成功地做到這一點呢?如果父母不停地說教、指責、批評甚至發火,孩子很容易因“情緒過載”而反唇相譏或置之不理。那樣,他們只把注意力放在對抗父母上,卻無法覺察自已的情緒,更不會讓自已保持冷靜和克制。
為了避免孩子因“情緒過載”而抵制合理的限制,作者專門設計了一系列簡單、實用、易行的方法,教你通過觀察、描述、記錄,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分類管理,即忽略那些“煩人卻不嚴重”的行為,引導並鼓勵那些“值得鼓勵”的行為,在保護親子情感聯結的前提下重點限制“無法接受”的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限制不等於外在的強制。限制,需要父母有能力用情緒語言去描述並理解孩子的感受(只是承認感受,不是同意觀點),從而緩解孩子的負面情緒。孩子感受到父母聆聽並理解自己的心聲,才有能力冷靜下來,從而學會自我安慰,做出有效的選擇。
在剛開始實踐本書中的教養方法時,你的孩子可能會激烈地反抗。不過,這不一定意味著父母有錯,也不能說明孩子對父母有“’限”。這只是因為人總是傾向於抵制改變。這時,需要父母創造條件,支持孩子願意接受限制—父母要堅持不懈,直到新規矩變成新常態。
家裡的成年人要站在同一戰線,在改變孩子“無法接受”的行為方面有共同的願望,對於“允許哪些行為”和“限制哪些行為”保持一致的看法。
不要濫用表揚或獎勵。自信,來自於成功地做好某件事而得到的成就感和自我滿足感,而不是外在表揚和獎勵。孩子經常能把事情做好,感受到自己有能力,就會有真實的安全感。
多與孩子一起做快樂的事,多與孩子共同度過幸福時光,多教孩子善於做事,多讓孩子感到做事不難……這些都會增加孩子願意接受父母限制的情感聯結祛碼。
限制,也是一種溫情的保護。祝福你在閱讀和運用本書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這一點。正如作者所說:“當孩子和我們住在一起的時候,我們要竭盡全力地保護他們,教會他們過一種平衡、健康的生活。”
——龍迪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保護兒童及家庭心理支援中心主任
前言
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身為父母,你也許滿心期待,希望集中精力做好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是著眼於孩子的未來,思考怎樣才能把孩子培養為一個儘可能成功的人;第二件事是讓孩子成為一個在不同環境下,行為處事都頗為得體的人。要做好這兩件事情,對於許多父母而言並非易事,而本書要為你提供一種方法,指導你應對從幼稚園到國中階段孩子的不良行為。
在本書中,你將了解到,教育孩子的一項主要任務就是幫助他們學會更好地自我管理。我提煉了最新的神經系統科學研究成果,為你提供應對孩子不良行為的方法和策略,為了便於理解,我寫作時使用了大家耳熟能詳的通俗語言。我還使用了許多卡通漫畫、圖表和工作表單,來幫助你更好地領悟和運用書中的方法。現在你只需大概地翻閱一下這本書,就明白我的意思了。雖然在書中我引用的是一個核心家庭的例子,但不管是什麼家庭類型,書中的策略適用於所有需要花時間精力照顧孩子的人。
我建議你從頭至尾閱讀本書,理由其實很簡單,因為循序漸進的方法會更有效。你一旦鋪墊好了基礎,就會發現自已有了足夠的知識和信息來做出果斷的決定。讀完了本書,當下次孩子出現不良行為的時候,你可以看到自己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教育判斷能力,知道自己該怎么做。即使是在那些最棘手的教育場景下,相信你也能夠冷靜應對。最終,我希望看到這樣的狀態: 你可以不必去過多地管教孩子,而是更多地欣賞他們。
我們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句話:“你沒有變強,是因為你一直很舒服。”我不能保證,書中的知識和方法會讓你和孩子感覺很舒服,但我希望通過這些內容,能夠讓你在應對孩子的行為時,對自己的教育更有自信。我也希望,當你在對孩子的錯誤行為做出回應時,能夠更加謹慎地做出選擇。因為孩子的問題,很多家長已經飽受挫敗了。這也是大多數人來尋求指導和幫助的原因。在本書中,你將學習和理解如何運用一些非常有效的基本策略去教
育你的孩子。舉措雖小,益處卻大—減輕你的壓力,促進家庭的和諧。
想像一下:如果孩子在你的良好教育方式下慢慢長大,那么未來他們很大程度上還會願意繼續延續你的方式去為人父母、言傳身教、影響他們的孩子。對你來說,這難道不是一件偉大的事情嗎?相信我,只要你學習方法,並對自己有信心,這個想法是可以實現的。如此,你就可以開啟這段學習旅程了,我衷心希望本書會給你帶來真正的改變,帶來家庭的幸福
麥可·霍頓
導言
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當我還在一個小鎮上當心理諮詢師時,我遇到的家長中,有四分之三對自己處理孩子不良行為的能力缺乏信心。他們會因為孩子在學校或家裡的行為問題,經常來我們診所尋求幫助。有些家長壓力特別大,還有一些家長甚至懷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得了孤獨症或者多動症(ADHD)(當然,有些時候部分家長的懷疑和判斷是準確的)。大多數時候,連家長都厭煩了自己總吼孩子,不少家長都難以置信地發現,自己竟是如此粗暴,他們意識到了自己正在傷害孩子—“我那天打了他一巴掌,這事做得實在是太糟糕了,我覺得我應該過來諮詢一下,應該做出一些改變了。”說真的,類似這樣的話,我耳朵都快聽出老繭了。
一些家長過來跟我說,“我不想做那種永遠都在吼孩子的父母”。還有一些家長感覺他們就像在體驗諺語所說的“溫水煮青蛙”,慢慢才認識到事情已經變得足夠糟糕,到了必須尋求幫助的地步。幾乎所有家長都在困惑,是否能找到一種更好的方法來處理孩子的不良行為。
我見過很多家長,他們不想活在自已父母那一輩曾經做過的事情的陰影之下,因為父母曾經犯下的錯,一些人已經在成長過程中經歷了相當大的痛苦,而當自己為人父母后,他們實在不想重蹈覆轍(當然,人無完人,我們難免都會犯其中的一些錯誤)。對於一些家長來說,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他們已經習慣了發脾氣、吼孩子甚至打孩子,因為這就是他們最熟悉的方式。
當我看到很多家長總是被一些相同的問題折磨得痛苦不堪時,我開始發現,這些問題不僅僅發生在我所在的社區,而是普遍存在這樣的情況。大多數家長都在竭盡所能,做著他們眼中對孩子最有利的事。沒有誰一開始就打罵孩子,誰家父母又願意打罵自己心愛的孩子呢?他們只不過是最後實在沒辦法了。他們渴求便於理解也容易上手的方法,可以讓他們與孩子的爭吵少一些—顯然,這就是一個讓他們來尋求幫助的絕佳動機。我很明白,家長想要學習怎么管孩子,但又不想只是為了控制而控制,他們所學的東西,也必須幫助孩子在未來變得更有適應能力,更加幸福快樂。
所以,凡是我所知的,我都教給了家長們。我們一起了解孩子的哪些行為其實是可以有意視而不見的。我們一起討論如何通過發現孩子的優點去鼓勵孩子。我們一起談到如何給孩子示範那些值得鼓勵的事情。我幫助家長們理解如何通過關注孩子的感受,實現共情並安撫孩子的情緒。我給他們一些建議清單和閱讀材料,給他們留作業,示範正確的做法。我們一起練習如何從容而高效地應對孩子身上重複出現的問題,讓孩子以後在類似問題上不再犯錯。這些就逐漸構成了我心中的“平和教養法”( quiet parenting,平和不是沉默,而是指儘可能少用說教言語,儘可能壓低嗓門保持冷靜。
本書會讓你有何收穫?
我得到的反饋是,在那些讓家長倍感壓力、手足無措的教育場景下,本書談到的教育策略是容易操作的。在進行了數百場線下及線上的家長培訓課程後,我仍然持續不斷地收到這樣的積極反饋。當然,如果你遇到了育兒難題,我想這些策略也會是你需要的,它們也容易讓你銘記於心。
儘管基於基因和性格的差異,不同的孩子總是有著不同的特點(當然父母本身也是如此),但依然有很多通用的步驟可以幫助孩子們發展自控力。在應對孩子的行為時,無論是需要限制和制止的錯誤行為,還是值得提倡和鼓勵的良好行為,你將學習如何做出更好的回應。
我將為你提供一個過渡計畫,幫助你的家庭改善當下的局面,達到一個更和諧的狀態,通過在本書中學習到的知識體系,你可以懂得在大多數棘手的親職教育場景下該如何應對難題,而不是火上澆油、讓事情變得更糟。在此,我們有兩個主要目標:第一,提升孩子的自控力;第二,降低家庭生活的壓力。
告訴你一個好訊息,實現目標並不難。你需要的是一個計畫,然後對計畫的一些關鍵點不斷地進行練習和實踐,直到這些做法變成你在相應親職教育場景下的習慣。
本書的內容框架
在第1部分(第1~4章),我將介紹一些關於親職教育的概覽性知識,包括父母教養方式的主要趨勢及相關的研究,一些關鍵的原理以及父母處理孩子的不良行為時常犯的錯誤。這是我們理解孩子當下行為的第一個層次。在理解了我談到的這些關鍵原理後,即使還不了解我後面講到的應對策略,我保證你同樣能夠讓家裡的局面得到改善。
在第2部分(第5章),關注的重點在於改變。你將會了解到當首次嘗試運用新的教育方法後,可能會看到什麼樣的效果。我們會探討當孩子拒絕作出改變時,如何才能妥善處理,以及如何保持克制和聚焦(即使孩子還無法做到)。當理解了改變如何影響家庭,你就可以思考該如何改變自己了。
在第3部分(第6~10章),你將會了解到一系列可以運用的選擇,來平和應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在這一部分,你會學習如何才能幫助孩子學會更好地控制自已的情緒,這會促進他們有更好的行為表現,而無須你的提醒。
應對孩子的不良行為,主要有三個選擇:刻意忽略(這是一種具有積極意義的“忽略”);釋放信號(與孩子溝通,希望他們停止當下的行為);情緒引導(通過共情,讓孩子冷靜下來)。這些將有助於應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同時也幫助孩子練習核心的自控技能。我還將為你詳細介紹一個簡稱“ PASTA”的溝通方法,適用於年齡在10歲及以上、反覆出現不良行為的孩子。
在第4部分(第11~12章),我們將要探討一些有價值的方法,促進孩子發展和保持那些值得被鼓勵的良好行為,培養孩子的生活技能並讓他們持續使用。你會驚訝地發現,在整個過程中,讚賞和獎勵並不是必需的(在我看來,讚賞和獎勵在一些教養方法裡被過度使用了)。
在第5部分,我列舉了一些延伸學習資源,可能會對你有所幫助,還包括一張自我測驗單,有助於你檢查自己對於本書核心觀點的理解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