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藥療

自我藥療(self-medication)是指在沒有醫生或其它醫務工作人員指導的情況下,恰當地使用非處方(OTC)藥,用於緩解輕度和短期的症狀或不適,或者用於治療輕微的疾病。藥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合理使用有助於健康,不合理使用會影響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自我藥療是要改變傳統的依賴國家實施保健的觀念,讓“大病進醫院,小病進藥房”的觀點取而代之,深入人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我藥療
  • 外文名:self-medication
自我藥療發生率,國外自我藥療發生率,國內自我藥療發生率,自我藥療的益處,自我藥療的風險因素,非處方藥同樣具有藥物的雙重性,用藥者對非處方藥選擇不當,用藥者不具備理解非處方藥風險的能力,用藥者不能正確理解和按照藥品說明書用藥,一些特殊人群用藥風險性高,非處方藥包裝、標籤和說明書尚不規範,藥師的藥學服務功能不健全,自我藥療的風險防範,自我藥療與適應疾病,適合自我藥療疾病,不適合自我藥療的疾病,自我藥療相關雜誌,欄目介紹,雜誌宗旨,雜誌基本信息,

自我藥療發生率

國外自我藥療發生率

有研究顯示,自我藥療狀況普遍存在於世界範圍內,並且各地區自我藥療率差異較大。據文獻報導,衣索比亞的自我藥療率約39%,其中80.6%的人表示不知未經醫生建議而自我藥療的潛在危害。葡萄牙的城市藥店消費者中自我藥療的購藥占26.2%;農村藥店消費者中自我藥療的購藥占21.5%。在英國調查發現,93%在接受調查前1個月有疼痛經歷,其中1/3自行使用非處方鎮痛藥。約旦的自我藥療率為42.5%;墨西哥的被消費藥品中自我藥療占53%;智利的自我藥療率高達75%。蘇丹的一項調查表明,81.8%的人在接受調查前2個月未經醫學諮詢而自我藥療。各國自我藥療發生率也各有差異,但仍舊可以看出,無論在已開發國家還是開發中國家,自我藥療均是較普遍的自我醫療行為。

國內自我藥療發生率

我國2003年度“消費者購藥行為與影響因素的深度研究報告”表明:約82.5%的消費者有過進藥店購買藥品的經歷。我國衛生部2004年12月發布的第3次全國衛生服務調查數據顯示,居民2周內新發病例未就診比例為48.9%,其中採用自我醫療的患者達73.0%;2009年發布的第4次調查數據顯示,發病未就診者比例為38.0%,其中採用自我醫療者為70.0%。對藥店消費者的調查發現,人們身體不舒服時,選擇自我藥療者大於50%。另有對1個月內居民用藥狀況的調查顯示,63.6%未去醫院就診而採取了自我藥療的方式。2011年2月,由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首次公布了《中國止痛類非處方藥認知度網路調查》報告,報告指出我國約有70%的家庭存在自我藥療不當的問題,不合理用藥的發生率為12%~32%,這些均反映了我國居民對於自我藥療知識的缺乏,並由此造成了諸多不該發生的悲劇。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非處方藥制度的改革完善以及居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人們的自我保健意識越來越強。但不能否認,我國居民的藥物知識還相當匱乏,這就使得自我藥療存在較大的風險。

自我藥療的益處

(一)可使全民用藥狀況得到改善,公眾具有更多更便利的健康保健機會
公眾通過社區健康保健服務系統、大眾媒體、網際網路、非處方藥廣告等渠道獲取醫療保健和用藥的信息,採用自我藥療的方式解決健康與保健方面的問題,對一些無需醫藥諮詢的症狀實施快速、有效的緩解手段,比去醫院診療更便利,不必掛號、候診,節約了時間和費用。
(二)減少公眾對國家醫藥資源的依賴,緩和對醫療服務日益增長的壓力
自我藥療的實施將改變人們過去生病不分大小、輕重都去醫院的觀念,小病自我藥療。用藥者可選擇更多的價格相對低廉的非處方藥品,從而抑制了國家公共醫藥衛生費用的增長,減少了個人醫療帳戶的支出,實現了對資金的合理分配和最佳利用。
(三)強化社區藥師的藥學服務作用
用藥者對藥品消費將不再滿足於僅僅到藥房買藥,而是希望在買藥的同時能夠享受到更周到、細緻的用藥指導和諮詢服務,充分實現“自我藥療,自我保健”的價值。因此,在這一領域內,藥師可以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為患者提供藥學服務。

自我藥療的風險因素

非處方藥同樣具有藥物的雙重性

自我藥療套用的是非處方藥,非處方藥雖然質量穩定、療效確切,且在日常劑量下小心套用是安全的,但非處方藥畢竟也是藥品,除了具有治療作用外,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潛在的不良反應或藥物相互作用;同時,用藥者也不可能全都嚴格按照其說明書套用。2000年,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根據耶魯大學公布的一項套用去甲麻黃鹼(PPA)患者出血性腦卒中風險的對照研究結果,決定將去甲麻黃鹼從非處方藥及處方藥品目錄中撤出來。我國首批公布的160種非處方中成藥中,公開報導誘發不良反應的共涉及34種、116例。浙江省麗水市5家醫院呈報的2000年~2001年藥物不良反應(ADR)報告(277例)中,由非處方藥引起的有38例,占ADR總數的13.72%。這些資料均表明,非處方藥並非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安全的。

用藥者對非處方藥選擇不當

一些用藥者不能準確判斷自己得了什麼病,只是憑經驗買藥,或是讓廣告和親友“左右”自己用什麼藥,故可能造成用藥不對症,用藥後效果不明顯,甚至導致病情加重及產生其它不良結果。瑞典藥房1999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因藥物適應證不明引起的用藥問題占非處方藥問題的33.5%。

用藥者不具備理解非處方藥風險的能力

一些用藥者不關心非處方藥的不良反應,以為可以隨意選購的藥品就是安全的,有些人甚至誤認為用藥量大些、用藥種類多些,則治療效果會好些,因此隨意加大藥量,將具有同種治療作用的不同藥品聯用或將中、西藥合用,甚至有些人還在套用處方藥的同時套用非處方藥。1998年~1999年,美國一項人口用藥形式調查顯示,2590例成年用藥者中,7%的人同時用5種或5種以上的藥物,而在處方藥套用者中,有16%的人同時還用植物藥或各種補充劑。其結果可能是導致用藥的風險因素增加。多種藥物合用,難以避免藥物作用重疊,易造成藥物相互作用發生率、毒副反應或蓄積中毒發生率增加。

用藥者不能正確理解和按照藥品說明書用藥

用藥者在看不懂藥品標籤、說明書或對其一知半解時,可能在用藥劑量、用法和療程等方面發生錯誤,如用藥量不足或太大,套用方法或時間不正確,療程太長等,導致療效不佳、無效、發生不良反應或藥物中毒等不良後果。在調查的653例抗感冒藥不良反應病例報告中,誘發ADR的藥物涉及16種抗感冒藥,4例死亡病例都是因為用藥過量或長時間用藥造成的。

一些特殊人群用藥風險性高

幼兒、年老體弱者、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因其特殊的生理狀況,對各種藥物的反應與一般人群不同;有藥物過敏史者、肝腎疾病患者對藥物的耐受性差,敏感性強,這類人群的用藥風險性較高。有資料報導,141例兒童急性中毒患者,治療用藥是最常見的造成中毒的物質,占總數的36.2%,其中26例是由於服藥不當或過量造成的。妊娠期婦女套用非處方藥的安全性同樣需要注意,因為藥物吸收後往往經胎盤轉運給胎兒並積蓄。由於胎兒不具備“處理”藥物的能力,如腎功能和代謝功能等,可能對胎兒生長、發育造成不利影響。國內有報導稱,11例套用抗感冒藥的孕婦,出現先兆流產5例、畸胎3例。有人認為,隨著非處方藥日益廣泛的套用,妊娠婦女自我藥療的現象有增加的趨勢,非處方藥雖然經過長期觀察認為在成年人中可安全套用,但對胎兒的影響還缺乏充分的依據,其套用產生的後果尚需進一步研究確認。

非處方藥包裝、標籤和說明書尚不規範

我國在2001年已頒布實施了《藥品包裝、標籤和說明書管理規範》,但目前的執行情況仍不容樂觀。兩項對我國上市非處方藥標籤、說明書的調查分析結果顯示,在所調查的非處方藥中,標籤、說明書應具有的相應項目齊全者無,大部分項目敘述過於簡單,尤其突出的是不良反應、禁忌證和注意事項3項,有的甚至隻字未提,給消費者以非處方藥就是“保健藥”的誤導。這使得消費者無法獲得安全用藥的全部信息,埋下風險隱患。

藥師的藥學服務功能不健全

自我藥療的積極作用之一是能夠促進和加強藥師藥學服務的作用,有助於提高藥師的社會地位。在英國,83%的全科醫師十分願意讓只患有輕微疾病的患者求助於藥師,英國衛生部也十分支持首先由藥師承擔只患有輕微疾病的患者的健康護理工作。目前,我國零售藥店由專業人員負責藥物諮詢服務工作的寥寥無幾,國家對藥物諮詢服務尚無規範化管理的實施細則,也缺少先進的信息服務手段,藥師的藥學服務意識淡薄,應具備的醫學知識和藥療知識不足,缺少為患者提供用藥諮詢、指導安全用藥的經驗積累,不能滿足消費者安全用藥的需求。

自我藥療的風險防範

(一)在了解相關醫療常識後再自我藥療,不能盲目自我服藥。
(二)確定自我用藥的健康問題屬於自我藥療範疇。
(三)購藥時可諮詢藥師,選擇適合的非處方藥,服藥前詳細閱讀藥品說明書。
(四)認清藥品包裝右上角的OTC標識。
(五)根據藥品說明書上的標註,自行服用非處方藥一段時間後(一般為3~7天不等),症狀沒有減輕甚至加重,應及時去醫院就醫,以免貽誤病情。

自我藥療與適應疾病

適合自我藥療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規定,凡成年人出現頭痛;咳嗽黏痰;關節、肌肉、手臂痛,腹痛;背痛;緊張、抑鬱不安;足趾腫脹、雞眼;感冒、流感、流鼻涕;消化不良;失眠;不明原因的疲勞等情況時,都可用非處方藥自我藥療。

不適合自我藥療的疾病

俗話說“小病去藥店,大病上醫院”其實所有的“大病”都不適合自我藥療,儘管這些疾病本身可能為生活中的常見病,如心腦血管疾病、肝病、糖尿病、血脂異常、腎病等。這些“大病”是需要專科醫生做出正確的診斷後給出合理的處方,患者根據醫生處方用藥。

自我藥療相關雜誌

《自我藥療》雜誌是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創辦的,國內第一本針對藥店、社區和普通消費者的健康安全用藥雜誌,圖文並茂,成為長期進行自我藥療知識宣傳的載體。

欄目介紹

本期策劃:圍繞自我藥療領域的醫學、健康、保健知識策劃出的當月重點話題
人物:自我藥療產業界優秀人物的專訪,以故事的形式,表達出該採訪對象的自我藥療方法,或對自我藥療產業的真知灼見,以期能為讀者提供正確的自我藥療方法或帶動自我藥療產業的發展。
安全用藥:通俗講解安全、合理用藥的知識。如藥物不良反應、副作用、藥物相互作用、不合理用藥等問題。
掌中寶:藥店常見疾病譜中疾病的診斷、鑑別、用藥常識,及生活防治建議。
名家談藥:知名專家講述藥物趣事,注重趣味性,故事性,使讀者在輕鬆閱讀中了解藥品知識。
慢病管理:屬於自我藥療範疇的慢性病的長期有效自我藥療及保健方法
對症下藥:指導普通消費者依據自身症狀進行自我診斷、進而合理選擇OTC產品進行自我藥療。注重讀者進行自我藥療的可實踐性、通俗易懂。一看就懂,一用就會。
藥師在身邊:針對當月健康日及重點話題進行策劃,請執業藥師針對該話題闡述疾病保健、預防、治療等各個相關常識。
國醫國藥:祖國醫學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著名醫生著名方劑的發明故事,套用故事。
小月藥箱:執業藥師——小月,為您講述藥物套用知識。
庖丁解藥:像“庖丁解牛”一樣,解讀OTC品牌藥物的基本知識。
健康藥歷:針對當月健康日或高發疾病的用藥注意事項的提醒、健康建議。或藥店相關促銷、優惠活動介紹。
天使交流:店員為消費者提供藥學服務的交流平台。關注藥師、店員、社區醫生工作中的藥學服務的經驗交流體會等,以店員供稿為主。
育兒:各年齡段兒童的出現不同問題時的自我藥療手段。
我的故事:自我保健、自我醫療的個人經典故事,由小見大,多角度、多層次解析自我藥療。
藥食同源:以介紹一種食物為主,由營養專家把關,全面深入闡述它的食療、保健作用,搭配具體做法。
藥妝:藥妝特性、功能、優勢、品牌等美容知識、方法的傳播,力求行業高度的規範。

雜誌宗旨

《自我藥療》雜誌秉承負責任的辦刊宗旨,以實現全民健康為目標,不斷傳播自我藥療知識,促進中國自我藥療產業發展。

雜誌基本信息

主辦單位:湖北大家報刊社
主管單位:長江出版傳媒集團
協辦單位: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
國際標準刊號:ISSN1672-1489 郵發代號:38-517
國內統一刊號:CN42-1802/R 每期零售價12元/期 全年優惠價120元/年
創刊日期:2009年9月
每月一期
出刊日期:每月5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