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回歸:大學教師自我認同的邏輯

自我的回歸:大學教師自我認同的邏輯

《自我的回歸:大學教師自我認同的邏輯》是2019年7月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曹永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我的回歸:大學教師自我認同的邏輯
  • 作者:曹永國
  •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7月
  • 頁數:347 頁
  • 定價:55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33469412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自我的回歸:大學教師自我認同的邏輯》主要論及大學教師存在論意義的危機、表現及其根源,尋求大學教師自我認同的本真性及其意涵,揭示大學教師自我認同的內容結構,分析不同維度大學教師自我認同的現實與困境,通過運用存在主義哲學、反思社會學和精神分析學理論探究大學教師自我認同的不同階段,並且分析了不同階段之間的相互關係。
  大學教師不僅是一種職業,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表達與擔當。在我們的記憶中,大學教師總是與知識分子,與一種追求真理的崇高品格相連。他們向人們展示了一種優秀的人文精神和博雅的知識,如此,他們能夠領學生開啟一種新的生活世界,使後者的心靈和視野得到提升。這種生活方式意味著一種艱難的抗爭、自我質疑、迷惘和焦慮。在種種商業主義、娛樂主義和消費主義的圍攻之下,堅守還是與時俱進?這絕非僅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個人如何成為自己、選擇自己生活的大事情。
  哲人蘇格拉底說,不經過沉思的生活不值得過。自識,毋過。認識自我常常是一個令人既有些“煩惱”“怕懼”,又有些“興奮”“勇敢”的複雜性的過程。這需要綿密的思考和敏銳的體驗。然而,這樣的過程卻又超出了思想與體驗,為思想與體驗所力有不逮。生活的偶然性、存在的脆弱性以及幽暗的人性等會使思考和體驗的大廈頃刻傾倒,自我會陷於一種無意義的虛無感之中。這種情形不斷地出現在我對大學教師思考之中,自我肯定又自我否定,無數次陷於自我迷惘的泥沼。
  《自我的回歸:大學教師自我認同的邏輯》的思考醞釀了好多年,至今偶有所得,但卻始終未得其解。用何方法?如何思考?如何表達?都不斷地困惑著我,使我自慚才疏學淺,亦更覺這一問題之重要和魅力。

圖書目錄

導言
自我認同:作為一個問題的自我實踐
一、自我認同的遮蔽與異化
(一)外在化認同
(二)功利化認同
(三)流行性認同
(四)大眾化認同
二、自我認同異化的精神後果
(一)無意義感
(二)理想的坍塌
(三)批判意識的隱退
(四)無歸屬的孤獨感
三、自我認同的歷史嬗變
(一)自我對一種超越性的實在的追尋
(二)自我作為一種理性主體的確立
(三)自我作為一種流變的多樣化個體
四、自我認同的原始追問與重塑
(一)自我認同之意義構成
(二)自我認同之籌劃面向
(三)自我認同之動力機制
第二章
學術研究:一種精神性的自我照看
一、現實理路的多種缺憾
(一)精神的渙散與缺失
(二)研究的蔽蒙
(三)自我的闕如
二、歷史的梳理與清思:源流與變革~
(一)研究之古典淵源:生命與自我的神聖追求~
(二)現代研究之變革:功利化與世俗化之轉向
三、變革中的辯證:精神性自我照看
(一)研究與精神的集中
(二)研究與生活的結合
(三)研究即自我的照看
四、掙扎中的自我
第三章
教學的教育性與“Paideia”的理想
一、精神的委頓與衰落的課堂
(一)教師舞台的悖謬
(二)忘卻內容的形式濫觴
(三)啟蒙的尷尬命運
(四)解構嚴肅的放縱
(五)獵奇對探索的反叛
(六)精神交流走向心靈閉塞
二、“Pedagogue”的遮蔽與教師存在的沉淪
(一)何謂“Pedagogue”
(二)“Pedagogue”的遺忘
(三)教師存在的沉淪
三、洞穴隱喻與教師存在之迷思
(一)教育洞穴隱喻中的教師形象
(二)教師存在之困惑:複雜性中的不確定性
(三)無盡的思索穿行
四、“Paideia”的理想與現代轉型
五、自我本真性尋求的實踐策略
(一)“教師性”的自識
(二)德性優先的原則
(三)教師反思的重建
(四)存在意義的彰顯
第四章
社會服務:迷惘、質疑與糾葛
一、服務社會的自我迷惘
(一)為誰服務
(二)服務什麼
(三)如何服務
二、社會服務的自我質疑
(一)服務社會的歷史回溯
(二)質疑之聲與服務社會
三、服務社會之中的自我糾葛
(一)學者雙面人格之糾葛
(二)學術邏輯與市場法則的糾葛
(三)公共理性與自我盈利之矛盾
四、服務社會中理性重審
(一)堅持倫理底線
(二)學術自由優先
(三)博弈中的平衡
(四)高品質的服務
第五章
自我認同之階梯
一、“技術型自我”的興起與制度的規範
(一)模仿性行為的湧現
(二)技術性思維的宰治
(三)基礎性知識、技能的確保
(四)制度性規範認同的強化
(五)反思與批判
二、“交往型自我”的構建與關係的維護
(一)“技術型自我”的受挫與實踐性興趣
(二)群體文化、習俗中的自我塑形
(三)重要他者:自我認同的“鏡子”
(四)臉面的重負:糾葛中的自我趨同
(五)輿論的漩渦:“虛擬世界”的自我奮鬥
三、“精神性自我”的獨立與品格的崇高
(一)“自我藩籬”的批判與反抗
(二)自我存在意義的覺醒
(三)自我理想和生活意義的重構
(四)生活風格之追求
結論:過一種沉思自我的生活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