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神經系統

自主神經系統

自主神經系統(autonomic nervous system)是脊椎動物的末梢神經系統,由軀體神經分化、發展,形成機能上獨立的神經系統。單一地或主要地由傳出神經組成,受大腦的支配,但有較多的獨立性,特別是具有不受意志支配的自主活動,因此,蘭列(J.N.Langley1905)命名為自主神經系統,另外也稱不隨意神經系統或植物性神經系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主神經系統
  • 外文名: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 別稱:不隨意神經系統或植物性神經系統
  • 命名者:蘭列
  • 特點:受大腦的支配,但有較多的獨立性
  • 分類:交感神經系統和副交感神經系統
介紹,生理結構,綜述,中樞部分,功能特點,不受意志控制,雙重支配,拮抗作用,緊張性效應,應急反應,情緒調控,紊亂,表現,治療,與膽石症關係,

介紹

自主神經系統(autonomic nervous system)是外周傳出神經系統的一部分,能調節內臟和血管平滑肌、心肌和腺體的活動。又稱植物性神經系統、不隨意神經系統。由於內臟反射通常是不能隨意控制,故名自主神經系統。自主神經系統是由交感神經系統和副交感神經系統兩部分組成,支配和調節機體各器官,血管,平滑肌和腺體的活動和分泌,並參與內分泌調節葡萄糖,脂肪,水和電解質代謝,以及體溫,睡眠和血壓等。兩個分系統會在大腦皮質及下丘腦的支配下,既拮抗又協調的調節器官的生理活動。自主神經系統結構又可分為中樞部分和周圍部分。自主神經系統主要分布到內臟、心血管和腺體,它們的中樞部也在腦和脊髓內,周圍部包括內臟運動(傳出)纖維和內臟感覺(傳入)纖維,分別構成內臟運動神經和內臟感覺神經。

生理結構

綜述

包括交感神經系和副交感神經系兩個系統,通常,一個器官都分布有兩系統的神經纖維,保持著雙重的神經支配,同時,這兩個神經系統對一個器官的作用,多數是相互拮抗的。這兩個系統末梢徑路的形態學特徵,表現為從中樞神經系統,神經細胞來的神經纖維,在到達終末器官時都更換一次神經元。最初的纖維即節前纖維是有髓的,它在中途終止於神經節或神經叢,和這裡的神經細胞形成突觸,重新發出無髓的節後神經纖維,到達效應器。只有分布到腎上腺的交感神經例外,其節前纖維直接到達腺細胞,支配腎上腺素的分泌。這表明髓質細胞的神經性起源。因此,將它稱為交感神經-腎上腺系(sympathico-ad-renal,system)。
自主神經系統自主神經系統
交感神經系和副交感神經系
自主神經系統分為交感神經系統副交感神經系統,交感神經系統比副交感神經系統複雜。 交感神經系統由四種神經元構成,1、節前自主神經元,2、前運動神經元(premotorneuron)調節著節前自主神經元的活動,3、傳入神經元,傳導外周受體的信號,4、連線傳入信號和更高級中樞的中間神經元。交感前運動神經元位於延髓前腹側外部、延髓前腹側中部、尾縫核、腦橋和海馬內室旁核,其中位於延髓前腹側外部的交感前運動神經元在維持基礎血壓以及調節血壓的時相性中起重要作用。交感前運動神經元的傳出通路下行至第一胸椎到第二或第三腰椎脊髓惻角的灰質更換成交感節前神經元,位於脊髓前側角的交感節前神經元發出的神經纖維以三種方式形成神經節:椎旁成對的交感神經鏈、各種不成對的遠端神經叢和位於靶器官附近的神經節。交感神經節前纖維在脊髓前角離開脊髓,隨脊神經乾進入椎旁交感神經節,22對交感神經節成對排列於脊柱兩側,各神經節間彼此交通形成交感神經鏈。節前纖維在交感神經節內再次更換成節後神經元,並發出交感節後纖維隨脊神經直達相應的效應器官
來自頸交感神經鏈三個神經節的交感神經分布到頭頸部,調節血管張力、瞳孔大小、汗腺和唾液腺分泌以及毛髮的運動。下頸部的交感神經節和第一胸椎交感神經節在脊髓兩側各融合成星狀神經節。上胸部交感神經節的節後纖維分別形成心臟、食道和肺臟交感神經叢。不成對的椎前交感神經節在腹腔和盆腔椎體前形成腹腔、主動脈、腎動脈和腸系膜上、下交感神經節。腹腔神經節來自於胸5~12脊髓側角,節後交感神經支配肝、脾、胃、腎、胰腺、小腸和近端結腸。腸系膜上交感神經節的節後交感神經支配遠端結腸。
來自第6~9胸椎神經的交感神經纖維組成大內臟神經,終止於半月神經節,由此分出神經纖維到腹腔神經節,再分支到胃。交感神經的作用為抑制胃的運動和減少胃液分泌,並傳出痛覺。副交感神經纖維來自左、右迷走神經,它促進胃的運動,增加胃液分泌,與交感神經的作用是相對抗的。胃壁黏膜下層和肌層內的神經網是由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纖維共同組成,以協調胃運動和分泌功能的相互關係。
兩個系統的自主神經經常處於興奮狀態,即是持續性緊張,將一定的神經衝動送到所支配的器官,這稱為持續性支配(tonicinnervati-on)。受頡頏性支配的器官的興奮性,依靠兩個系統的緊張間的平衡來維持。某一神經繫緊張度減少和另一神經系的緊張度增加具有相同的效果。再有,自主神經系統對特殊的藥物(自主神經毒)敏感,容易引起興奮或麻痹。多數的藥理作用對交感神經系和副交感神經系各有其特異性,因此,臨床上用它作為自主神經緊張異常所引起的各種病症的治療方法,以及外科手術的輔助手段等。
正常或應激條件下,自主神經系統在維持機體的心血管系統、胃腸道和體溫穩態中起重要作用。自主神經系統對機體內穩態的維持是與意識無直接關係的自主調節。麻醉科醫師實施臨床麻醉的目的之一在於手術創傷對機體可能產生極大應激時,阻斷傷害性刺激的傳導,適當地抑制自主神經系統的過度應激反應,保證機體內環境的穩定。另一方面,外科病人所患的疾病可能顯著地影響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從而改變自主神經系統對手術和麻醉的正常反應。因此,麻醉科醫師對於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以及麻醉藥物對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的影回響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自主神經系統--心得安自主神經系統--心得安

中樞部分

中樞部分包括,大腦皮質下丘腦腦幹的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核團,以及脊髓各階段側角區大腦皮層,各區均有自主神經的代表區,如旁中央小葉與膀胱及肛門括約肌功能,有關枕葉,與瞳孔,島葉與內臟活動,有關丘腦可分為前後兩區,前區為副交感神經代表區,後區為交感神經代表區,下丘腦與糖水鹽脂肪代謝和體溫,睡眠,呼吸,血壓調節等均有密切關係。
交感神經系統交感神經系統
自主神經系統的中樞從脊髓直到大腦皮層的各個水平都有調節與控制自主性功能的中樞。它們都能影響交感與副交感神經活動。在下丘腦似乎集中著那些專門影響交感活動的神經元。因此下丘腦有時被稱為自主神經系統的頭(神經)節。由於下丘腦還有重要的控制內分泌活動的功能,所以下丘腦又是內分泌的重要整合中樞,邊緣系統包括海馬、隔區、扣帶回、杏仁等,是自主神經系統的更高級中樞。但對各級水平的中樞神經元之間的詳細組構方式及其作用路徑和機制,均有待深入研究。
外周傳出神經系統的一部分,能調節內臟和血管平滑肌、心肌和腺體的活動。自主神經系統一詞原是英國生理學家J.N.蘭利提出的,其後得到廣泛套用。又名植物性神經系統或不隨意神經系統。由於內臟反射通常是自主地進行的,一般不能隨意控制,故名自主神經系統。但在某些情況下,人們還是可以通過間接的途徑控制或影響內臟活動的,例如通過操作式條件反射的訓練,可以控制心血管、消化道等器官的活動。自主神經系統可分為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兩部分。人們很早就注意到:情緒緊張、疼痛或損傷等情況有特別明顯的自主性反應。sympathetic(交感)一詞起源於希臘文sympathetikos(同感的)。
遞質均為乙醯膽鹼
化學傳遞不論交感或副交感神經的節前纖維末梢所釋放的遞質都是乙醯膽鹼:全部副交感神經的節後纖維末梢以及支配汗腺等少數器官的交感神經節後纖維末梢的遞質也是乙醯膽鹼,大部分交感神經節後纖維末梢的遞質是去甲腎上腺素。若根據神經末梢遞質來命名自主神經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凡以乙醯膽鹼為遞質的神經纖維就叫膽鹼能纖維;以去甲腎上腺素為遞質的神經纖維就叫腎上腺素能纖維
自主神經系統自主神經系統
在腸胃道的肌肉神經叢中還有一種既非膽鹼能,又非腎上腺素能的纖維,它的遞質可能是嘌呤核苷酸。因此,有人把這種纖維叫做嘌呤能纖維。但更多的實驗表明這類纖維的遞質是肽類物質,所以這些纖維應當叫做肽類神經纖維。

功能特點

不受意志控制

不受意志的控制,心跳腸蠕動等。每一臟器同時接受交感和副交感兩套神經系統,兩者的作用是相反的,一個使器官的活動增強,另一個使器官的活動減弱。在結構上,傳出神經含有兩個神經元,一個位於腦或脊髓(節前神經元),另一個神經元的細胞體位於神經節中,以樹突與節前神經元的軸突形成突觸。腎上腺髓質細胞發源於神經嵴,但它沒有突起,屬於內分泌細胞。

雙重支配

哺乳綱動物的自主神經系統包括從胸、腰部脊髓側柱發出的交感神經和從腦幹、骶部脊髓發出的副交感神經。自主神經從腦、脊髓發出後,必先在自主神經節交換神經元,然後到達效應器。由腦、脊髓發出到達自主神經節的纖維叫做節前纖維。由神經節發出支配效應器的纖維叫做節後纖維。交感神經的節前纖維和較多數目的節後神經元形成突觸,故交感神經活動一般比較彌散;副交感神經的節前纖維僅和少數的節後神經元相連,故副交感神經的活動常比較局限。一般內臟器官都有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的雙重支配。
中樞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

拮抗作用

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拮抗作用。交感、副交感對於接受雙重神經支配的器官的作用,一般是相互拮抗的。例如交感神經使心搏加速,胃腸運動變慢;副交感神經使心搏變慢,胃腸運動加強。但這種拮抗作用是相輔相成的。此外交感神經興奮時常伴有腎上腺髓質的分泌,因此稱交感腎上腺系統。迷走神經興奮時常伴有胰島的分泌,所以又稱迷走-胰島系統。從能量代謝的角度看,交感神經的功能可促進能量消耗,而副交感神經的功能則加強能量儲存,這兩者也是相輔相成的。因為消耗後更便於儲存,而儲存正是為了以後的消耗。

緊張性效應

緊張性效應。在安靜狀態下,自主神經纖維經常有低頻的傳出衝動傳到效應器,起著輕微的經常刺激作用,稱緊張性效應。例如切斷支配心臟的迷走或交感神經,可分別使心搏加快或減慢,這說明未切斷前迷走神經使心搏減慢,交感神經使心搏加速。但兩個比較,則因動物種屬而異,如家兔,交感效應較強;馬則迷走效應較強。

應急反應

交感-腎上腺活動與應急反應。當動物遇到各種緊急情況,如劇烈運動、失血、酷寒時,機體會發生一系列交感-腎上腺系統活動廣泛加強的現象叫應急反應(應激反應)。美國生理學家W.B.坎農根據這種反應提出了應急學說。這些反應包括:心搏加速,皮膚及內臟血管的廣泛收縮,支氣管擴張、肝糖原分解加速等,其生理意義在於動員機體各種潛在力量以適應環境的劇變。如果切除動物的交感神經鏈,則動物應付緊急情況的能力就大為減弱。

情緒調控

自主神經系統是由中樞神經系統低級部位支配的一個特殊系統。它專門控制與調節有機體各器官和組織的活動。在情緒刺激作用下,通過自主系統的活動,廣泛激活有機體各器官和組織,產生明顯的、超出常態生理節律的生理反應。自主神經系統的活動並非情緒產生的中樞機制,它的活動對情緒起著支持和延續的作用。 自主神經系統由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兩個分支系統所構成。交感系統與副交感系統共同控制與調節內臟器官--心臟、血管、胃、腸等,外部腺體--唾液、淚液、汗腺等以及內分泌腺--腎上腺、甲狀腺等的活動。交感系統與副交感系統的機能作用是對立的,二者互相起拮抗的作用。這種作用使由交感系統激活的有機體恢復平靜,以限制和保存機體的能量消耗。自主神經系統的活動是不隨意的,它與情緒過程有密切的聯繫。它們之間的關係是,當人受到情緒性刺激、所引發情緒的激動度和緊張度增長時,生理喚醒水平和器官激活的程度也提高。但是,各種不同情緒是否具有生理激活的特化模式的問題,尚沒有得到確切的解釋和明確的驗證。迄今只能做到對某些情緒發生時生理變化的描述。例如,焦慮引起消化道蠕動減弱,消化液分泌被抑制;憤怒引起腎上腺激素分泌增加,心血管活動加速,血壓、血糖升高,皮溫升高;恐懼則導致外周血管收縮,面色蒼白,咽、口發乾,皮溫下降,出冷汗等。
迷走神經迷走神經

紊亂

表現

自主神經因其不受人的意志支配,故亦稱植物性神經。自主神經直接或間接調節內臟器官的功能活動,維持機體內外環境的平衡。一旦功能紊亂,即可導致內臟功能活動的失調。 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的主要表現:在呼吸系統可出現呼吸深度和頻率的變化;在心血管系統可表現為陣發性高血壓、周期性低血壓、竇性心動過速心動過緩,及類似心肌梗死的表現:消化系統可出現胃腸功能及消化液分泌障礙;泌尿系統出現尿頻、尿急、排尿困難,甚至出現尿失禁尿瀦留;如症狀為發作性,可表現面部潮紅、出汗異常、瞳孔擴大或縮小、心動過速或過緩、流涎寒戰、腹痛等,其他尚可產生性功能紊亂、睡眠障礙等。

治療

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的治療:
(1)調整自主神經功能藥物常用谷維素20-50毫克,每天3次。
(2)對症治療心慌用心得安地西泮(安定);出汗過多可用中成藥玉屏風顆粒劑或牡蠣散;神經性尿頻用中成藥縮泉丸或三金片;胃腸功能紊亂可用複合維生素B溶液、胃蛋白酶或多酶片;睡眠障礙者可在睡前服用地西泮(安定)5毫克或利眠寧10毫克;其他尚可酌情選用地西泮(安定)5毫克,2次/天;阿普唑侖0.25毫克,3次/天;艾司唑侖1-2毫克,2-3次/天;依普福辛0.15克/天,連用7-30天。

與膽石症關係

約33-46%的肝硬化患者伴有膽石症,並且已知其發病率隨著肝病的病程和嚴重程度而增加。猜測自主神經紊亂可能與膽石形成或膽囊疾病有關,正象在伴發自主神經紊亂的糖尿病中所見到的,自主神經紊亂可延遲膽囊排空。研究目的是確定伴有慢性肝硬化的膽石症或膽囊病患者,他們中可能伴發或沒有伴發自主神經紊亂。對123名(其中男性71名)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疾病的患者進行了自主神經功能檢查、膽石或膽囊疾病的檢查(兒童分組:A,40;B,45;C,35)。在所有的患者中,54名患者患有膽石症,另有22名患者患有其他膽囊疾病(膽囊炎,常見的膽管結石,或泥沙樣結石)。97名病人患有自主神經紊亂(其中48名患者有一項檢查異常,49名患者有兩項以上的檢查異常)。膽石症在幾組兒童肝硬化患者中有相似的發病率(A57%,B64%,C63%)。膽石症或膽囊疾病的發病在婦女、黑色人種、糖尿病患者,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中沒有增高。患有自主神經紊亂的患者中膽囊疾病的發病顯著增高(51%vs35%,P=0.08);兒童C組的肝硬化患兒中,膽石症(P=0.018)或膽囊疾病(P=0.03)的發病更常伴發自主神經紊亂。 結果顯示自主神經紊亂可能通過損害膽囊和Oddi氏括約肌的活動性促使晚期肝硬化患者的膽石形成。
自主神經系統自主神經系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