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豐615

臨豐615是國家“863”項目“優質、高產、多抗、專用小麥新品種選育及材料創新研究(2002AA241161)”和“抗旱節水小麥新品種選育和套用(2002AA2Z4011)”研究內容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型綜合性電子商務公司
  • 特性:冬性、中早熟
  • 定名者: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
  • 株高:75~80cm
品種來源,詳細特徵,適宜區域及套用前景,栽培要點,

品種來源

臨豐615是由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旱地育種研究室選育而成,1989年用多個優良親本進行聚合雜交(臨汾87-6015/運85-24//冀麥26號),經10年系統選育而成。其早代通過早播、高寒(海拔1200m)環境進行抗凍性選擇;高代在水地、旱地條件下進行豐產性與抗旱性的篩選;出圃後在臨汾、運城等地進行多點鑑定測產。於2002年8月通過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定名為“臨豐615”。

詳細特徵

品種特性及產量表現:該品種冬性、中早熟;抗寒耐凍,分櫱力強,成穗率高;幼苗半匍匐,葉色深綠,根系發達;前期長勢強,生長穩鍵;後期葉片功能期長,落黃好;株高75~80cm,株型緊湊,莖稈彈性好,稈矮穗大,穗層整齊;長芒、白殼、穗長方形,穗粒數可達45~50粒;白粒、角質,千粒重一般達40~45g;容重798g/L。抗乾熱風、耐旱,節水適應性廣,年度間穩產性好。
該品種於2000~2002年參加山西省南部高水肥組區域試驗,3年平均畝產439.93kg,比對照魯麥14號平均畝產403.0kg增產9.16%。2001~2002年參加生產試驗,2年平均畝產446.66kg,比對照魯麥14號平均畝產407.59kg增產9.58%。在堯都區、候馬、曲沃、鹽湖區、臨猗等地示範,平均畝產達485.6—568.3kg,最高畝產可達621.6kg。
經山西省農科院作物所抗寒性鑑定,臨豐615葉片枯萎度1.5級,在晉南麥區可帶綠越冬,越冬率100%,能充分利用越冬期光溫資源進行光合產物積累,因而拓寬了播種範圍和播種期。
經河北省農科院旱作所鑑定,臨豐615表現出較好的耐旱節水性能。在節水處理下產量分別達386.5kg/畝(澆拔節水、孕穗水)和412.6kg/畝(澆冬水、拔節水、揚花水),平均比對照“石4185”增產6.1%和5.8%。從而克服了一般水地高產品種對水肥敏感的缺點,較好地解決了高產與耐旱的矛盾。
該品種株高75-80cm,株型緊湊、穗層整齊;畝穗數一般年份穩定達40萬左右,穗粒數達40-45粒,千粒重達40克;生物學產量和收穫指數較高,保障了高產穩產性能的發揮。
品質測定結果:經農業部品質測試中心(哈爾濱)測試,籽粒蛋白質(乾基)13.50%、麵粉蛋白質(乾基)11.92%、濕麵筋29.2%、沉降值25.3ml、形成時間2.5min、穩定時間2.1min,鏝頭比容評分15、總評分80.5;經農業部品質測試中心(北京)測試,粗蛋白質15.10%、濕麵筋31.2%、乾麵筋10.2%、沉降值25.0ml;

適宜區域及套用前景

該品種主要適宜於晉南麥區、晉城盆地、黃淮麥區高肥水地和中肥水地種植。 目前是晉南麥區的主幹品種,年種植面積在150萬畝以上,同時已在河北省衡水市進行試驗示範。該品種已同我所農業科技開發中心組成了推廣體系,實現年經營種子150~170萬公斤,每公斤純利潤以0.40元計,為本所產生直接經濟效益50~60萬元。現累計推廣面積300餘畝,以畝平均增產25~30公斤計算,可年增產小麥7500~9000萬公斤,增值1.12~1.35億元,社會和經濟效益顯著。另外,由於品種的節水性能,可減少澆水次數1~2次,平均畝節約澆水資金20元,共節約6000萬元,加上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形成的生態效益難以估價。該品種近年來推廣面積正處於上升趨勢,有著廣闊的套用前景。

栽培要點

施足底肥,提高氮、磷配比,其氮磷比以1∶1.5為宜,注重拔節期和孕穗期追肥。適宜播期為9月25-10月5日,適宜播量7.5~10.0kg/666.7m2。一般應澆冬水+拔節水+孕穗水或冬水+拔節水+孕穗水+灌漿水;澆水條件差的澆好起身拔節和抽穗揚花兩次關鍵水。由於輕感白粉病,在後期應加強“三噴”,即粉銹寧+氧化樂果+磷酸二氫鉀,護葉防病蟲、增粒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