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縣中央後委機關舊址

臨縣中央後委機關舊址

臨縣中央後委機關舊址,位於山西省呂梁市臨縣三交鎮雙塔村。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3月,從延安撤離的中央機關和軍委機關3000餘人陸續到達臨縣。由葉劍英、楊尚昆組成的中央後方委員會、後委機關駐紮在雙塔村,其他人員駐紮在雙塔及湫水河沿岸的40多個村莊,中央後委機關是當時收集情報的機構;是中央前委、工委和全國各方面的聯絡中心;是人員和物資的中轉站;並負責城工、對外宣傳和出版外事資料等。直至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4月,轉移至西柏坡與中央前委、工委合併,時間長達一年之久。中央後委機關舊址包括7處院落,分別為:中央外事組舊址、作戰部舊址、中央書記特別會計室舊址與鄧穎超舊居、毛澤東路居、楊尚昆舊居、葉劍英舊居、糧草院舊址。中央後委機關舊址是全國解放戰爭的重要地標之一,是人民解放軍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全面進攻、重點攻擊、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反攻的重要歷史見證。

2019年10月,臨縣中央後委機關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臨縣中央後委機關舊址
  • 地理位置:山西省呂梁市臨縣三交鎮雙塔村
  • 所處時代:1947年~1948年
  • 保護級別:第八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8-0536-5-020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文物遺存,歷史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初,隨著黨中央撤離延安的戰略轉移,中央後方委員會應運而生,中央前委、工委、後委成為黨中央指揮全國解放戰爭的三個工作中心。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3月,從延安撤離的中央機關和軍委機關3000餘人陸續到達臨縣。由葉劍英楊尚昆組成的中央後方委員會、後委機關駐紮在雙塔村,其他人員駐紮在雙塔及湫水河沿岸的40多個村莊,中央後委機關是當時收集情報的機構,是中央前委、工委和全國各方面的聯絡中心,是人員和物資的中轉站,並負責城工、對外宣傳和出版外事資料等。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3月,毛澤東經呂梁赴西柏坡時曾路居於臨縣中央後委機關舊址。同年4月,中央後委機關轉移至西柏坡與中央前委、工委合併。
臨縣中央後委機關舊址
中央後委機關舊址

建築格局

中央後委機關舊址位於臨縣城南25千米的雙塔村,東靠呂梁山脈,漲水祠繞村而過。這裡交通方便,東連晉線邊區和晉察冀邊區,西與陝甘寧邊區隔黃河相望,是一處理想的屯兵之地和中轉站。中央後委機關舊址包括7處院落,分別為:中央外事組舊址、作戰部舊址、中央書記特別會計室舊址與鄧穎超舊居、毛澤東路居、楊尚昆舊居、葉劍英舊居、糧草院舊址。
臨縣中央後委機關舊址
中央後委機關舊址
中央後委機關舊址是一座典型的清代窯洞小四合院民居。院中基本都是窯洞式建築。青磚門石。正面一溜5孔高大的窯洞,就是當年的中央後委辦公室。

文物遺存

2016年,在臨縣雙塔村徵集到楊尚昆在中央後委期間使用過的桌子及院內曾放置的石質馬槽。2018年1月26日,呂梁博物館工作人員徵集到中央後委駐臨縣時期彭德懷曾經的警衛員李樹槐用過的石鎖。

歷史價值

臨縣中央後委機關把中央和中央工委和各戰略區、野戰軍及地下黨,組成為一個嚴密而靈活的整體。特別是在戰陝北期間,後委承擔著“中央參謀部”和“後勤保障部”的重任,不但保障了中央前委的後勤供給,而且作為中央的“參謀部”,承擔了中央的情報蒐集、傳達指令、對外宣傳、出版任務和法律、城工等工作。同時還負責把中央前委、工委和全國各方面都聯繫起來,成為統籌全國各地的聯絡中心,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土改等工作中,由於中央後委提供情報及時、準確,使中央前委對全國情況了如指掌,為保證黨中央和毛澤東轉戰陝北,指揮了西北戰場乃至全國的解放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
臨縣中央後委機關舊址
中央後委機關舊址
臨縣中央後委機關舊址是中國解放戰爭的重要地標之一,是人民解放軍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全面進攻、重點攻擊、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反攻的重要歷史見證。
臨縣中央後委機關舊址
中央後委機關舊址

保護措施

2019年10月,臨縣中央後委機關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臨縣中央後委機關舊址
遺址碑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臨縣中央後委機關舊址位於山西省呂梁市臨縣三交鎮雙塔村。
雙塔村民委員會

交通信息

自駕:自山西省呂梁市臨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臨縣中央後委機關舊址,路程約23.7千米,用時約38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