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清戰役發生於1855年4月初,太平軍北伐援軍進圍山東臨清州城,盡殲守城清軍,勝利克城。但城內糧草軍資被焚,援軍缺糧,難以補給,且勝保率清軍圍城,太平軍遂棄城南退。
基本介紹
- 名稱:臨清戰役
- 發生時間:1855年4月
- 地點:山東臨清州城
- 參戰方:太平軍北伐援軍、清軍
- 結果:清軍獲勝
臨清戰役發生於1855年4月初,太平軍北伐援軍進圍山東臨清州城,盡殲守城清軍,勝利克城。但城內糧草軍資被焚,援軍缺糧,難以補給,且勝保率清軍圍城,太平軍遂棄城南退。
臨清戰役發生於1855年4月初,太平軍北伐援軍進圍山東臨清州城,盡殲守城清軍,勝利克城。但城內糧草軍資被焚,援軍缺糧,難以補給,且勝保率清軍圍城,太平軍遂棄城南退。戰役背景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為鞏固和壯大勢力,最終推翻清...
臨清解放紀念碑位於臨清市城區大眾公園內。由來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後,駐守在臨清城的偽警備隊仍在頑抗。冀南軍區第4軍分區、第7軍分區、冀魯豫第1軍分區組織發起解放臨清戰役。偽警備大隊肖子玉部1500餘人、吳連傑部600餘人、張敬齋部1000餘人、鄭衍劭部500餘人分布於臨清城西關、南關等處。王來賢率部500餘人...
1945年7月20日,戰役在臨清至陽穀80餘公里的戰線上打響。21日2時,第八軍分區主力對陽穀東門發起猛攻,接連兩次突擊均未奏效。第三次採用多處攻擊、重點突破戰法,獲得成功,接著對城內各處偽軍實施分割包圍。幾個縣的偽警備隊相繼投降,唯偽綏靖第九團負隅頑抗。經5天激戰,至26日上午,終將該敵全部殲滅。計...
較詳細地記載了太平天國北伐援軍1854年4月初開始攻打臨清,至5月20日撤出臨清的整個歷史過程。除對太平天國北伐軍的活動及援軍進入山東以來的鬥爭情況有簡略敘述外,作者以其見聞,對太平軍與清軍臨清之戰戰況的記載尤為翔實。同時書中也透露了官兵內部的矛盾情況。為研究太平軍北伐史尤其是北伐援軍臨清戰役的第一手...
龍山臨清解放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後,駐守在臨清城的偽警備隊仍在頑抗。冀南軍區第四軍分區、第七軍分區、冀魯豫第一軍分區組織發起解放臨清戰役。8月31日,八路軍將臨清城包圍。晚10時戰役打響,冀南軍區第七旅第十九團、冀南第四軍分區第十一團、東進支隊、西支隊,分三路向臨清城西關和南關發起攻擊。冀魯...
李春榮 李春榮(?-1933年8月),男,山東省臨清市人。生前為班長,1933年8月犧牲。李春榮
楊宏明決定組織臨清戰役消滅這股敵人。他親自偵察衝鋒路線,趴在房檐上一面指揮部隊作戰,一面架上機槍猛掃敵人。經過激戰,馮二皮大部被殲,楊宏明乘勝追擊,搗毀敵據點十幾處。1942年4月29日拂曉,楊宏明部在臨清西大屯一帶,突遭日軍的“鐵壁合圍”。楊宏明立即命令部隊分三路向南轉移。當部隊到達布寨時,又被數...
清朝乾隆三十九年(1774)山東壽張縣( 今山東陽穀東南)縣民王倫領導的農民起義。因其主要戰役是在臨清州進行的,故又名臨清起義。事件起因 乾隆三十九年,山東年歲歉收,地方官妄行加征,人民的反抗情緒十分強烈。王倫遂利用清水教讖言,決定組織教徒於是年秋起事,並任命了軍師、元帥、總兵等官職。清水教原議十月起義,...
呂韻 呂韻,1919年出生,河北省趙縣人。1937年入伍中共黨員。1945年臨清戰役犧牲,年僅26歲。人物生平 呂韻,1919年出生,河北省趙縣人。原晉冀魯豫軍區十九團參謀長,1937年入伍中共黨員。歷任政指政教營長等職。1945年臨清戰役犧牲,年僅26歲。
他指揮部隊拔掉了偽四十旅設在土山西北武訓國小的最大火力點,有力地策應了兄弟部隊,順利占領了臨清西南關。繼之,臨清全城解放。臨清戰役後,胡代耕任南四分區獨立團團長、冀南獨立四旅十二團副政委,參加了定陶、鄄南、濮滑、豫北等戰役。1947年9月,他隨十二團編為十縱二十八旅八十四團,10月挺進大別山,12...
李士俊 李士俊(1913年-1943年),男,山東省茌平縣韓屯鎮李燦然村人,生前為八路軍一二九師排長,1943年在臨清戰鬥中犧牲。李士俊
尤其在1939年3月的臨清呂堂戰役中,擊斃了參加過上海戰役、台兒莊戰役和鄂皖會戰而被天皇授予“常勝將軍”獎章的日軍潛野少將司令,嚴重挫敗了日軍的囂張氣焰。1940年3月,袁聘之奉命率二十二旅一部南撤。在河南寧陵一帶與日軍遭遇,在與敵人的周旋中,由於作戰條件極為艱苦,終因寡不敵眾,於29日在毛家樓陷入日軍...
王振凱 王振凱(1915年-1943年),山東省茌平博平鎮人,生前是一二九師新八旅二十四團的戰士,1943年在臨清犧牲。王振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