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淳化閣帖草書卷

臨淳化閣帖草書卷

《臨淳化閣帖草書卷》是王鐸創作的一幅中國書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臨淳化閣帖草書卷
  • 作者:王鐸
  • 分類:中國書畫>書法
  • 尺寸:畫心31×192cm;題跋31×136cm
作品簡介,作品賞析,

作品簡介

題簽:王孟津書閣帖卷。汲廬賞鑒。鈐印:鴻九
引首:山陰遺格。王覺斯真跡,為汪浩同志屬題。一九七八年四月,謝稚柳。鈐印:壯暮堂、稚柳
題識:桓公十月末書為慰,云:所在荒甚可憂解。殷生數問北事,勢復云何?想安西以至,能數面不?或雲,頓歷陽爾耶?無緣為嘆,遲知問。頃為此,足勞人意。八日,義之多日不知君問。得昨書,知君安善,為慰。仆比小差,而疲劇,昨若耶觀望。乃苦輿上隱痛,前後未有此也。然一日一昔勞復不極,以此為慰耳。鄉里人樂著縣戶。今送其名,可為領受。君頃就轉佳不?仆自秋便不佳,今故不善差。頃還少噉脯,又時噉面。亦不以為佳。亦自勞弊。散系轉久,此亦難以求泰。不在人間而欲求分外。此或速弊,皆如君言。便大熱,足下晚可耳。甚患此熱。力不具。王羲之。此書因周常侍。想必至。吾辨辨,便知復日也。諸懷不可言,知彼人已還,吾此猶往來,不欲來。甲申夏日,在吳城書為親契,王鐸。
鈐印:王鐸之章、大宗伯印
題跋:(一)王孟津真跡。徐邦達拜觀。乙丑(1985)冬十二月。鈐印:孚尹
(二)王覺斯,河南孟津人,明天啟壬戌進士,國朝官大學士,諡文安。明季書家首推華亭,風神瀟灑,一時無兩。孟津宗法魏晉,而出以(險)健勁沉著之筆,實與華亭如驂之靳。是卷筆力雄健,神氣酣足,其腕力斷非時手所及。自足與擬山園石刻並傳可寶也。鴻九仁兄大人屬題,己卯花朝後二日笠水趙雲衢龍門甫書。鈐印:雲衢
(三)筆陣聲威四海聞,敢移舊句策殊勛。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吾)無此君。此餘論書舊作,每以題孟津真跡。後兩句為倪雲林贈王黃鶴句,非孟津真跡誰克當之。拙詩首字應為破字,附識於此,啟功。鈐印:啟功之印、元白無恙

作品賞析

書法藝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粹,經歷了數千年的繼承、發展及開拓、創新,在明末清初的書壇上,出現了王鐸這位融古而自出機杼,扛山舉鼎的書法大師。
王鐸,字覺斯、覺之,號篙樵、石樵、痴庵、雪山。別署煙潭漁史等,河南孟津人,世稱“王孟津”。生於明萬曆二十年(1592),卒於清順治九年(1652),終年61歲。王鐸博學好古,工詩文。好古博學,詩文書畫皆有成就,尤其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同代大書法家黃道周稱讚王鐸:“行草近推王覺斯。覺斯方盛年,看其五十自化。”康有為也給他以決很高的評價“宋人講意態,故行草甚工,米芾得之,寫後世能學之者,惟王覺斯耳。”近代書畫大家吳昌碩對王鐸也是推崇備至,讚嘆他“文安健筆蟠蛟璃,有明書法推第一”。
而王鐸自己形容自己對書法是:“余於書、於詩、於文、於字,沉心驅智,割情斷欲,直思跤彼室奧,恨古人不見我,故飲食夢寐以之。”由此便可看出王鐸對書學的痴迷達到何等程度。而他同代的姜紹書在其著作《無聲詩史》稱其“行草書宗山陰父子,正書出鐘元常,雖以鐘王為模範,亦能自出胸臆”。王鐸自十三歲開始專攻王羲之《聖教序》,自言“臨之三年,字字逼肖”。十五歲時他能鑽精《蘭亭》,從“二王”的神韻和創造精神中得到了極大的啟悟。而在48歲至50歲這段時期,他又完成了“五十自化”(黃道周語)的重要變革,鑄成了自己突崛而成熟的個人風格。王鐸所臨之帖,絕大部分是《淳化閣帖》中的羲、獻諸帖。而這件《臨淳化閣帖草書卷》為王鐸甲申年(1644)所作,是難得一見的經典佳作。展卷即見引首有鑑定大家謝稚柳的墨寶:“山陰遺格”。而徐邦達在卷後題雲“王孟津真跡。徐邦達拜觀。”。啟功也隨後留下題跋:“筆陣聲威四海聞,敢移舊句策殊勛。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此餘論書舊作,每以題孟津真跡。後兩句為倪雲林贈王黃鶴句,非孟津真跡誰克當之。拙詩首字應為破字,附識於此。”
本帖臨的是淳化閣帖中的伏想清和帖、勞人帖、八日帖、縣戶帖、轉佳帖、大熱帖、周常侍帖、吾唯帖等八帖。而1644年,王鐸時南京任東閣大學士,也正是他從臨帖走向創作,開創自家風格的鼎盛時期。黃道周所謂“五十自化”便是這一時期,在《臨淳化閣帖草書卷》得以淋漓盡致的體現,但見此份閣帖融二王等諸家筆法於筆端,並滲入其鮮明的個性化風格與其中,而自成其味。整幅作品筆勢連綿,氣勢磅礴而不失優美,筆力勁健灑脫而曲盡其妙,墨色渾厚淋漓而變幻多端,極具自然之態。
王鐸的草書,無論如何寫,都是書史上又一座高峰,一座後人難以企及的高峰。他的書法和其理論影響了明代以後數百年直至如今。
(李倩/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