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大青山突圍戰遺址

臨沂大青山突圍戰遺址

臨沂大青山突圍戰遺址,位於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雙堠鎮柳泉峪村,蒙山山系南端。

大青山勝利突圍發生於民國三十年(1941年)11月,是山東沂蒙抗日根據地軍民反擊5.3萬日軍“鐵壁合圍”大“掃蕩”中的一次著名戰鬥,也是抗日戰爭時期津浦鐵路以東山東敵後戰場中方損失最大的一次突圍戰。為紀念大青山突圍戰鬥及在這次戰鬥中犧牲的烈士,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費東縣抗日民主政府在東梭莊建立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園。臨沂大青山突圍戰遺址主要文物組成有大青山戰鬥遺址(大青山烈士陵園)、抗大一分校舊址。大青山戰鬥遺址位於沂南縣雙堠鎮,總面積約20平方千米。抗大一分校舊址坐落在沂南縣孫祖鎮東高莊村村中心,當時的抗大一分校司令部、政治部二科及徐向前指揮部等機構均在該舊址內。大青山突圍戰遺址,以“理想信念,魚水情深”為主題,以大青山勝利突圍戰為主線,詮釋了英烈們“堅定的信仰”“必勝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對於深入開展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愛黨愛國愛軍和革命傳統教育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外,遺址還記載了廣大軍民生死相依、水乳交融的動人故事,展現了村民作為戰爭後方的英勇情懷。因此,保護好臨沂大青山突圍戰遺址對體現抗日軍民不畏強敵、顧全大局、對黨忠誠、信念堅定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意義。

2019年10月,臨沂大青山突圍戰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臨沂大青山突圍戰遺址
  • 地理位置: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雙堠鎮柳泉峪村
  • 所處時代:1941年
  • 保護級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8-0634-5-118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主要建築,歷史文化,歷史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年(1941年)秋,為粉碎日軍掃蕩沂蒙,魯中區將沂南縣青石區劃給費東縣作根據地。同年11月30日凌晨,中共山東分局、山東省戰工會、第115師一部及抗大一分校學員2000餘人,在大青山地區遭日軍合擊,為掩護機關突圍,山東省戰工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陳明等高級幹部及抗大一分校近300人壯烈犧牲。戰後,當地民眾收集烈士遺骸,安葬於此。
臨沂大青山突圍戰遺址
大青山突圍戰——五道溝戰鬥遺址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春,為紀念在大青山突圍中犧牲的烈士及其他犧牲烈士,魯中區費東縣在此修建烈士陵園,於陵園北端立“抗日烈士碑”,刻烈士英名。陵園前立“抗日烈士公塋”碑,313位抗日烈士墓冢分別安葬東西兩側,並於陵園內栽植松柏,陵園於當年10月建成。
1984年春,撥款維護烈士墓,維修擴建陵園。
2006年,陵園再次修建,建“大青山突圍紀念館”,原軍委副主席遲浩田上將題寫了館名。館內展大青山突圍戰內容,作為黨員幹部民眾和青少年參觀學習基地。
2009年,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公布“大青山突圍紀念館”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13年以來,投資300餘萬元,對陵園紀念設施進行了全面提升。將原有石結構烈士墓更換為大理石烈士墓;修建並遷入本籍散葬烈士墓64座;新建了孟良崮戰役松泉峪阻擊戰烈士公墓,並將阻擊戰中犧牲的烈士遺骸遷入其中。陵園內鋪裝了大理石路面,修建了排水設施,綠化了園區,建大青山戰鬥銅質雕塑2座。
2015年1月30日,陵園被臨沂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臨沂市第一批重點抗日戰爭遺址。

建築格局

綜述
大青山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費縣、沂南、蒙陰三縣交界處,山勢陡峭,主峰海拔686.2米,系蒙山支脈,因樹木繁茂、四季常青而得名。臨沂大青山突圍戰遺址位於沂南縣雙堠鎮大青山一帶,是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主要文物組成有大青山戰鬥遺址(大青山烈士陵園)、抗大一分校舊址。
臨沂大青山突圍戰遺址
大青山戰鬥遺址遠眺

主要建築

大青山戰鬥遺址(大青山烈士陵園)
大青山戰鬥遺址位於沂南縣雙堠鎮,總面積約20平方千米。大青山烈士陵園坐北朝南,大門系牌坊式建築,門額橫書“大青山烈士陵園”七個鎦金大字。墓區紀念廣場位於陵園中部。墓區前有高4.23米的三角石碑,系1985年重建,正面刻有“抗日烈士公塋”,兩邊分別鐫刻著“英靈猶在”“浩氣長存”題詞;碑後兩側築有311座烈士墓。1964年,漢斯·希伯、陳明及夫人辛銳等烈士的遺骸遷往臨沂華東革命烈士陵園,大青山烈士陵園現保留原墓。抗日烈士碑位於陵園後部最高處,正對甬道。碑高4.1米,青石結構,正面刻“抗日烈士碑”五個正楷大字,背面刻碑文,記載了抗日英雄們的光輝業績。碑的兩側銘刻在戰鬥中犧牲的297位烈士英名。
大青山突圍紀念館
大青山突圍紀念館,2006年,建成。紀念館展示面積約300平方米,年觀眾量最高5萬人次。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原軍委副主席遲浩田上將題寫了館名。館內展大青山突圍戰內容,作為黨員幹部民眾和青少年參觀學習基地。
臨沂大青山突圍戰遺址
大青山突圍紀念館
抗大一分校舊址
抗大一分校舊址坐落在沂南縣孫祖鎮東高莊村村中心,當時的抗大一分校司令部、政治部二科及徐向前指揮部等機構均在該舊址內。抗大一分校舊址作為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建立的培養抗日軍政幹部的重要機構,是中國共產黨開展抗日戰爭活動的重要歷史見證,是山東抗日戰爭史上光輝的一頁。
臨沂大青山突圍戰遺址
抗大一分校舊址
抗大一分校舊址占地面積約3600平方米。東西、南北各長約60米,大門坐西朝東,二進門為圓形拱門,4間正房坐北朝南,前有西廂房3間,東廂房現僅存牆體。整個院落為當地傳統民居風格,均為磚石結構。

歷史文化

大青山突圍戰
民國三十年(1941年)冬,日寇5000多人對大青山地區進行清剿,山東分局、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等山東的黨政軍領導機關,非戰鬥人員近6000人陷入清剿圈。危急時刻,抗大一分校學員誓死阻擊敵人,以犧牲300多人、傷500多人的代價,換取了4000多人的勝利突圍,保存了山東的革命骨幹力量,在山東乃至全國抗戰史上意義重大。

歷史價值

大青山突圍戰遺址,以“理想信念,魚水情深”為主題,以大青山勝利突圍戰為主線,通過突圍戰中抗大一分校學員和山東黨政軍機關後勤人員捨生忘死、英勇抗戰的革命英雄事跡,詮釋了英烈們“堅定的信仰”“必勝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對於深入開展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愛黨愛國愛軍和革命傳統教育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外,遺址還記載了廣大軍民生死相依、水乳交融的動人故事,展現了村民作為戰爭後方的英勇情懷。因此,保護好臨沂大青山突圍戰遺址對體現抗日軍民不畏強敵、顧全大局、對黨忠誠、信念堅定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意義。

保護措施

2019年10月,臨沂大青山突圍戰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臨沂大青山突圍戰遺址位於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雙堠鎮柳泉峪村。
臨沂大青山突圍戰遺址

交通信息

自駕:自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臨沂大青山突圍戰遺址,路程約14.9千米,用時約23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