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簡介
臨武縣人民法院成立於1950年8月15日,法院審判庭新址坐落於臨武縣臨武大道,占地36畝,總建築面積9500平方米,內部功能齊全,莊重實用,辦公、審判區域劃分明晰、井然有序,既充分滿足了辦公自動化的要求,又體現了深厚的法律文化底蘊。全院現有人員82人,正式在編人員中,本科以上學歷占總人數的89.06%,其中碩士7人,占總人數的11%,法院隊伍呈現出知識化、年輕化、專業化的特點。
機構設定
臨武法院現設有辦公室、政治部、監察室、工會、立案庭、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一庭,民事審判二庭、行政審判庭、審判監督庭、審判管理辦公室、執行工作局、司法警察大隊、司法技術室、林業審判庭等15個內設機構和武水、金江、楚江、香花4個基層人民法庭。
法院建設
近幾年,臨武法院新班子順應新要求、新期待,審時度勢提出“一年打基礎保創建,二年抓鞏固保提高,三年上台階樹品牌”的發展規劃。臨武法院以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的工作基調,穩步推進法院整體工作步入進階。根據全市法院工作的整體部署,臨武法院以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主線,以打造過硬隊伍為根基,以全面夯實審執職能為重心,發力助跑,成效顯著。“第一支書”引領農村發展繼續拓展和深化“訴前調解”、“巡迴法庭”、“法律六進”等系列活動,創新推出法官駐村“第一支書”活動,選派5名法官擔任重點村“第一書記”,通過與基層自治組織的聯動互動,將村民自治與依法治理結合起來,道德鄉規民約和法治手段結合起來,推動基層民主法治建設。他們到任後充分發揮人民法院的職能優勢,積極開展“支、幫、促、聯”的活動。院黨組書記、院長李毅強兼任西瑤鄉馬渡岐村黨支部“第一書記”, 針對該村道路交通不方便不利於經濟發展的現狀,積極向相關部門爭取項目資金、尋求企業的贊助,共籌資100餘萬元改建通村道路,目前已建成通車。在縣法院其他4名法官兼任“第一書記”的村委中,全部完成基層組織活動中心建設,有3個村完成了通村水泥公路的硬化並興建了安全飲用水工程。“一村一法官”送法上門大力開展“和美村莊”結對共建和“一村一法官”結對幫扶活動,由法院為每個村確定一名聯村法官,當村有大事、難事、民眾期盼解決的事或者矛盾糾紛時,由法官及時介入,以法制宣講會上說、法律諮詢當面說、行動不便上門說、調處糾紛現場說、見面不便電話說等多種“說法”方式,進行法制宣講,提供法律諮詢。更新司法協理理念,主動邀請村支兩委、派出所民警、鄉鎮幹部、親戚朋友擔任司法協理員,將他們發展為法官的好助手,民眾的好參謀,將大量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2014年,駐村法官幫助村民解決困難15項,辦理實事110餘件,調和矛盾糾紛360餘起,占同期訴訟案件的32.4%,取得了“便民惠民、工作有序、質量提升”的效果。代表通聯常態化建立健全代表聯絡工作機制,主動將各項工作置於代表委員的監督之下。2012年11月,發布《臨武縣人民法院人大代表聯絡工作制度》,設立代表聯絡工作小組,由院長任工作小組組長,院領導班子成員任小組成員,下設聯絡督查工作辦公室,負責代表聯絡工作。建立《人大代表聯絡工作表》,確定由院領導班子成員分工負責,對口聯繫國、省、市、縣四級代表,每年主動走訪代表委員不少於1次,目前已完成走訪138人次。不定期組織代表委員座談交流32人次,收集整理意見建議7條,辦理回復代表督辦案件14件。強化工作通報聯繫機制,開設《向人民報告》簡訊專刊,及時向代表委員報送反映法院審判、執行、隊伍建設等工作動態的信息簡報25期。《向人民報告》促公開為進一步擴大司法公開範圍,加強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社會各界民眾的溝通,結合審判實際,依託臨武法院網、臨武法苑官方微博、《向人民報告》手機簡訊平台等全媒體方式,依法有序地將法院動態全景真實地向社會公眾推送。2013年開通並運行《向人民報告》簡訊平台,充分利用手機簡訊覆蓋面廣、實效性高、針對性強等特點,以加強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聯絡,主動向上級法院傳遞工作動態,向案件當事人傳送審判進度提醒,全面提升法院公正執法、司法為民水平。為確保簡訊平台充分發揮效用,臨武法院指定專人負責簡訊的傳送,並逐步規範簡訊聯絡工作機制,積極探索運用該平台的創新舉措。截止目前,該平台已向社會各界公眾傳送簡訊37954條,推送《向人民報告》36期,定期定向通報法院工作動態314次,傳送節日問候12次,邀請公眾參與庭審觀摩35次,臨武法院網在“五項競賽”中獲評優秀業務網站,被市委宣傳部評為“宣傳思想文化先進單位”,《向人民報告》簡訊專刊獲得人大一致好評,並向全縣推介。
所獲榮譽
因工作成績比較突出,近年來,臨武法院先後湧現出“湖南省見義勇為先進個人”、“全省法院先進個人”等先進典型,榮獲“數字法院系統數套用先進法院”“湖南省五四紅旗團支部”、“郴州市文明單位”、“郴州市文明衛生單位”等稱號。
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