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瀚(1769-1831),字北溟,一字公博,號春湖。為李宜民長孫,李秉禮長子,過繼給叔父李秉仁。臨川溫圳人,寄居廣西桂林。官至工部侍郎。清中期著名書法家、清代最著名的書畫收藏家。他收藏的碑帖中以其中十件最為珍貴。
基本介紹
- 本名:李宗瀚
- 別稱:一字公博
- 字號:北溟
- 出生地:臨川溫圳人
臨川十寶,李宗瀚的“臨川四寶”,
臨川十寶
1、趙州石氏帖(王羲之 小楷);
2、化度寺碑(唐·歐陽詢書);
3、夏承碑(陽文篆額題《北海淳于長夏承碑》3行8字,傳為蔡邕書);
4、啟法寺碑(同四寶之一);
5、孔子廟堂碑唐石本(同四寶之一);
6、雲麾李秀碑(唐·李邕書);
7、宋拓虞恭公碑;
8、宋拓多寶塔碑(唐·顏真卿書);
9、孟法師碑(同為四寶之一);
10、齊拓善才寺碑(同四寶之一)。
化度寺碑
歐陽詢《化度寺邕禪師舍利塔銘》,簡稱《化度寺塔銘》,李百藥撰,歐陽詢楷書。貞觀五年(631年)立石。正書。原石久佚,宋以來翻刻本甚多。此碑無一字不佳,是歐書的第一代表作。有人把它比作王羲之正楷的化身。《宣和書譜》說“化度寺石刻”,其墨本為世所重,南宋書家姜夔說:“化度勝於醴泉,駸駸入於神品。”《化度寺碑》的妙處,在於嚴勁縝密,神氣深隱,具有體方筆圓之妙,有超塵絕世之概。同時,此碑模勒之工,非後世所及,故稱楷法極則。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敦煌石室曾發現唐拓本,為法國人伯希和攜往國外,分存於法國巴黎圖書館、英國倫敦博物館。近年敦煌石室,發現一個殘本,存236字,摹拓頗精彩。一般人所稱道的《化度寺碑》,多指遺落在宋時的唐原石,其臨模鐫石的確精絕。可是後人誤把宋人翻刻的當作唐朝原石,仍聲稱唐石宋拓,這主要是翁方綱的錯誤。宋時有人依據宋拓本翻刻,以後陸續翻刻甚多。傳世拓本中,唯吳縣吳氏歐堂藏成親王舊藏本是原拓孤本,今藏上海圖書館。影印本極多,現在一般所見的影印本,為李宗瀚所藏,商務印書館印的。
以上歐陽詢的《化度寺》,柳公權的《神策軍碑》、《金剛經》,都是用紙質堅韌的薄型藏經紙,以佳墨捶拓,墨光紫黝可鑑。
其實,較可信的唐拓本有李宗瀚的“臨川四寶”。
李宗瀚的“臨川四寶”
,即:唐虞世南《夫子廟堂碑》、唐褚遂良《孟法師碑》、唐魏棲梧《善才寺碑》、隋丁道護《啟法寺碑》。
1.隋丁道護書啟法寺碑/(隋)丁道護書
2.唐虞世南書孔子廟堂碑/(唐)虞世南撰並書
3.唐褚遂良書孟法師碑/(唐)褚遂良書
4.唐魏棲梧善才寺碑/(唐)虞渙撰;(唐)褚遂良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