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臧健,女,1951年出生於北京市,北京大學歷史系研究館員。
主要論著
論文
蘇聯對中國性別平等的影響:以20世紀50年代為例,發表於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中國婦女研究會主辦《婦女研究論叢》,2008年第2期,72-78頁。
中國婦女史學研究綜述,發表於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編《中國婦女研究年鑑》(2001-2005),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11月,301-311頁。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Women: Antiquity Through Sui 1600B.C.E.-618C.E.>, Editors-in-Chief Lily Xiao Hong Lee and A.D. Stefanowska, An East Gate Book, 2007, P. 241-242
“婦女回家”:一個關於中國婦女解放的話題,游鑒明、羅梅君、史明主編《共和時代的中國婦女》,台灣左岸文化出版,2007年4月,365-400頁。
收養:一個不可忽略的人口與社會問題——宋元民間收養習俗異同初探,張希清等主編10-13世紀中國文化的碰撞與融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223-252頁。
從分性別統計數據和分析看新時期女童發展的現狀與挑戰——以兩個項目為例,全國婦聯兒童部、聯合國兒基會“全國女童工作研討會”,2005年11月。
變革中的北京大學圖書文獻保障體系——以分館建設為例的思考,《北京大學圖書館分館建設通訊》第7期,2005年10月。
堅持走有北大特色的分館建設之路——廈大、武大圖書分館建設考察報告,《北京大學圖書館分館建設通訊》第6期,2005年4月。
中古史中心分館的建立、發展及與中心館的互動,《北京大學圖書館分館建設通訊》第6期,2005年4月。
中國古代婦女史研究綜述,發表於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編《中國婦女研究年鑑》 (1996-2000),中國婦女出版社,2004年11月,276-288頁。
女童研究綜述,發表於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編《中國婦女研究年鑑》(1996-2000),中國婦女出版社,2004年11月,134-139頁。
宋元至明清時期族規家法與兩性關係,收錄於杜芳琴、王政主編《中國歷史中的婦女與性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305-349頁。(此書榮獲第一屆中國婦女研究優秀成果獎學術普及讀物(含教材)類二等獎)
宋代民間立嗣習俗與婦女生活,張國剛主編《家庭史研究的新視野》,三聯書店,2004年4月,134-154頁。
東西方文化視角中的中國婦女,收錄於《李珍華紀念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10月,193-223頁。(10,603字)
宋代家法的產生及對家族中男女性別角色的認定,發表於《唐宋女性與社會》,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8月,275-298頁。
Women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Confucian Culture in Song China, in:Women and Confucian Cultures in Premodern China, Korea, and Japa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3,P.123-141.
80年代以來中日婦女生育觀變化比較研究,《市場與人口分析》(北京大學人口所刊物),2002年第8卷第4期,66-74頁。
史學研究資料的重地——介紹台灣中研院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分館建設通訊》第4期,2002年12月。
中古史中心圖書分館建設初期成果與今後構想,《北京大學圖書館分館建設通訊》第2期,2002年4月。
宋代文獻記載中的高麗社會—以《宣和奉使高麗圖經》為例,《外國文獻中的高麗社會研討會論文集》,韓國梨花女子大學史學科,2001年11月。
文獻信息數位化建設的新舉措——談中古史中心圖書分館建設,《北京大學圖書館分館建設通訊》第1期,2001年11月。
中韓古代家規禮法對女性約束之比較——以明清與古代朝鮮時期為例,《北京大學學報》,2000年第3期,105—113頁。
對宋元家族制度、家法與女性的考察,《山西師大學報》(山西臨汾市),2000年第2期,80—85頁。
教育:離西部貧困地區女童還有多遠?,《紀念九五世界婦女大會召開五周年(北京加五)研討會論文集》(下),2000年5月。
女童教育:跨入新世紀,《中國婦女報》,2000年3月18日,第3版。
女性主義、社會性別與中國婦女史研究,《中華女子大學學報》增刊,1999年8月。
Modernization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Sphere and Role of Women,in: Ewha Womans University, Feminist Analyses of Modernity in East Asia: China, Japan,and Korea, 1999,3-15.
女童研究的回顧與再思索,《婦女研究論叢》,1999年第1期,13-18頁。
難以忘卻的思念,《仰止集—紀念鄧廣銘先生》,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3月。
鄭氏規範與浦江鄭氏家族中的女性,《面向二十一世紀的婦女研究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大學),1998年6月。
辛亥革命以來婚姻制度與婚姻觀念的變化,《近代化以來韓中女性婚姻觀念的變化研討會》(韓國梨花女子大學校史學科),1997年11月。
二十四孝與中國傳統孝文化,《韓國學術思想史學術大會論文集》(韓國梨花女子大學校史學科),1997年10月。
女童生存與發展—一個不可忽視的領域,《世紀之交的中國婦女與發展》(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7月,322--331頁。
宋代家法與女性,《慶祝鄧廣銘教授九十華誕論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石家莊市),1997年3月,306—321頁。
儒家倫理道德對女性的束縛——以家法為途徑的考察,《儒家文化與中韓婦女地位研討會論文集》(韓國梨花女子大學校女性研究院),1996年6月。
中國西部農村女童教育研究,《浙江學刊》(浙江),1995年第5期,66—68頁。
中國女童教育的回顧與展望,《寧夏教育科學研究》(寧夏),1995年第4期。
南宋農村“生子不舉”現象之分析,《中國史研究》(北京),1995年第4期,75—83頁。
中國的經濟改革與女性學的發展,《亞細亞女性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韓國梨花女子大學校女性研究院),1995年5月。
中國大陸近年中國婦女史研究之概況,《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1995年8月,第3期,237—248頁。
封建時代后妃參政探析,《北京大學第三屆婦女問題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994年。
中國婦女史研究的回顧,《
中國史研究動態》(北京),1994年第3期,9—19頁。
奩史——古代婦女生活的百科全書,《中國典籍與文化》(北京),1994年第3期,81—84頁。
寧夏貧困山區女童教育口述史訪談體會,《
寧夏教育科研》(寧夏),1994年第3期,24—26頁。
婦女職業角色衝突的
歷史回顧——關於“婦女回家”的三次論爭,《北京黨史研究》(北京),1994年第2期,20—22頁。
西部失學女童的希望,《婦女研究論叢》(北京),1994年第1期。(此論文獲第一屆全國婦女報刊優秀論文三等獎)
調查研究報告
《兒童分性別數據統計分析研究—以北京地區為例》,聯合國兒基會、全國婦聯兒童部合作項目,已於2001年12月向聯合國兒基會提交報告。
《2001年寧夏同心縣韋州鎮大齡女童教育狀況的調查報告》,與全國婦聯兒童部合作項目,已於2001年8月向全國婦聯提交報告。
《80年代以來中日婦女生育觀變化比較研究》,日本住友財團資助項目,2000年3月—2001年3月,研究報告已在北京大學人口所刊物《人口與市場分析》2002年第4期發表。
《四川彝族藏族農村婦女實施功能性脫盲脫貧的調查與對策》,徐午等主編《社會性別分析:貧困與農村發展》,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7月。
《西部女童教育項目實施中的問題與思考——以四川喜德縣、開縣為例》,此報告於1998年12月提交教育部與聯合國兒基會
著作
參與點校整理:《宋朝諸臣奏議》禮樂門、財賦門等15卷,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99年12月。
主編《近百年中國婦女論著總目提要》,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吉林長春),1996年1月。
副主編《創造平等——中國西北女童教育口述史》,民族出版社(北京),1995年8月。
副主編《青春方程式——50個北京女知青的自述》,北京大學出版社(北京),1995年。
獨立編制《中國善本書提要補編書名著者索引》,書目文獻出版社,1991年。
第二作者,參與編制《歷代名臣奏議篇名、著者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獲獎
《宋元至明清時期族規家法與兩性關係》,收錄於杜芳琴、王政主編《中國歷史中的婦女與性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305-349頁。(此書榮獲第一屆中國婦女研究優秀成果獎學術普及讀物(含教材)類二等獎)
主編:《近百年中國婦女論著總目提要》,北方婦女兒童
出版社(吉林長春),1996年1月。(此書1996年獲北京大學優秀人文社會科學成果著作二等獎;1999年獲第三屆全國婦女優秀讀物陳香梅獎三等獎。)
《西部失學女童的希望》,《婦女研究論叢》(北京),1994年第1期。(此論文獲第一屆全國婦女報刊優秀論文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