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虎鎮

臥虎鎮

臥虎鎮位於雙遼市縣城鄭家屯北30公里,東與紅旗鎮、柳條鄉、永加鄉為鄰,西部新開河貫通南北,南與縣城北郊、建設鄉隔西遼河相望,北與雙遼種羊場、玻璃山鎮接壤。臥虎鎮政府所在地在臥虎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臥虎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雙遼市縣
  • 政府駐地:臥虎屯
  • 地理位置:雙遼市縣城鄭家屯北30公里
  • 面積:287.44平方公里
  • 人口:26655人(2017年)
  • 火車站:雙遼站
簡介,歷史沿革,地理資源,鄉鎮發展,

簡介

臥虎鎮(Wohu Zhen) 代碼:220382103
位於雙遼市市區北30千米,東與紅旗街、柳條鄉、永加鄉為鄰,西部新開河貫通南北,南與雙遼市北郊、建設鄉隔西遼河相望,北與雙遼種羊場、玻璃山鎮接壤。南北長30千米,東西寬15千米,面積287.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6655人(2017年)。鎮政府駐前臥虎屯。轄臥虎村、東興村、五星村、同樂村、東方紅村、九家子村、六家子村、五家子村、前六家子、大富村、浩然村、協力村等。

歷史沿革

據考證,早在隋唐時代,就有朝鮮族在此居住。在距臥虎屯南2.5公里處,即臥虎村六屯的耕地群上,發現了高麗人小衙門的廢墟。現在臥虎村農民稱該處為“衙門地”。在同樂村西北原來的“海吐”舊屯址上,發現了朝鮮族人使用過的碗、缸等用品及家具殘片。
臥虎鎮
宋朝時,臥虎屯曾為遼金所轄。1972年,在駱駝嶺水庫坨子南發現一座古墓,發掘出古代弓、箭、刀等兵器,還有馬骨、馬鞍等殘片和一具男屍骨。經省考古學家鑑定系遼代表小官的墳墓,說明遼魯時代這裡曾有契丹人居住過的地方。
清世祖皇太極登基後,臥虎屯隸屬於蒙古族王爺達爾汗所轄,順治十一年(1654年),額赫屯開始建屯落戶。當時,只有7戶人家居住於此。到額赫屯(即五星村)設蒙古屯後,發展到37戶。1927年,蒙古達爾汗王出賣東夾荒後,臥虎屯分別隸屬於雙山縣、遼源縣所轄。
1940年,雙山、遼源兩縣合併為雙遼市,臥虎屯隸屬於雙遼市。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將原雙遼市所轄的臥虎屯又劃給雙山縣管轄。1945~1946年5月,臥虎屯第一次解放,雙遼市在臥虎屯成立臥虎區民主政府,區政府駐地在協力村。1946年5月以後,國民黨占領臥虎屯,並在此設村公所。1947年,臥虎屯第二次解放,為雙遼市所轄,並成立了第九區民主政府。1956年3月,第九區撤銷,劃分為臥虎鄉、佐嶺鄉、土山鄉。1958年9月,實行人民公社化,臥虎、佐嶺、土山3鄉合併為臥虎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改臥虎人民公社為臥虎鄉。1984年11月臥虎鄉撤鄉建鎮。

地理資源

臥虎鎮南北長30公里,東西寬15公里,幅員面積3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0308公頃。臥虎鎮有漢、蒙、滿、回、朝、達斡爾6個民族。1995年底全鎮總人口為30567人,其中農業人口21268人。
地勢為東高西低,北高南低。土壤可分為四大類:西部清河沿岸是沖積土和鹽鹼化草甸土,平齊鐵路以東是淡黑鈣土,其餘為坨間風沙土。鎮境內有2條外流河、1條內流河,即西遼河、清河和泉眼溝。有泉眼溝和駱駝嶺兩座水庫。

鄉鎮發展

臥虎鎮在農村體制上也經歷了初級社、高級社、人民公社的歷史演變過程。1979年,實行農業生產責任制,逐步轉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80年糧食總產僅為30438噸,人均收入僅為300元。1995年,全鎮糧食產量達到了5.2萬噸,人均收入1937元。
1995年全鎮造林162公頃,累計共有各種林地近1萬公頃。
1995年全鎮養豬1.86萬頭,養牛6629頭,養羊20170隻。養雞專業戶346個,養雞21.9萬隻。同樂村養殖場,以養豬、禽、魚等為主要項目,擁有固定資產5萬元。
鎮辦工業有:矽砂場,職工35人,主要採掘優質矽砂;磚廠,年產紅磚200萬塊;綠豆速溶粉廠,職工120人,年生產能力1000噸,年產值2500萬元,利稅200萬元。
全鎮有國小16所,中學1所。1982年縣委、縣政府將中學定為雙遼市農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有教學樓、實驗樓、宿舍樓和生產實習基地,已全國聞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