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科寺

臥科寺

臥科寺,藏語稱“托加扎西群培朗”,意為“臥科吉祥宏法洲”。位於縣城東北15公里的保全鎮下莊村的背側山坡下。建於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 ,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安多政教史》稱之為“托加噶爾”,與年都乎、郭麻日寺、尕沙日寺並稱為“四寨子寺”,有第一世全都堪布初建。據當地口傳,該寺初建在今保全城內,清代因築城而移建於現址,二世全都堪布曾創建時輪學院,並建立了法會跳欠制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臥科寺
  • 建築總面積:約62畝
  • 建成時間: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
  • 寺僧:170人
基本簡介,民俗活動,

基本簡介

據同仁縣委統戰部1957年統計資料,當時有經堂1座60間,小佛堂1座6間,僧舍418間,建築總面積約62畝,寺僧51戶170人。全寺有水旱地12. 07畝,牲畜25頭,水磨2盤,寺存現金1萬元,小麥、青棵約8萬斤,僧人私有牛30頭,馬24匹,耕地5.44畝。據1955年統計資該寺全年布施、放帳、地租、水磨、出租牲畜等總收入 30395.7元,總支出12250元。寺僧收入懸殊,較富裕者36戶82 人,均全年收入485元;貧困者11戶19人,人均收入100餘元,該寺於1958年拆毀, 1983年批准開放,重建大經堂55間,舍19院95間,現有寺僧40人(內完德20人)。
該寺於1958年拆毀,1983年批准開放,重建大經堂55間、彌勒殿、護法殿等,僧舍19院95間,寺僧40餘人。
寺院所在的保全下莊和附近什哈龍村民眾為其主要信仰者。
寺僧以禪修、密宗為主。據說護法殿內護法神威力最大,又以法師法力高深神秘而著稱。
藏藥名醫
因為在藥王山下,故多出名醫,以醫養寺是當今一大特點。該寺著名的藏醫,78歲的周先卡喇嘛已從醫60多年,用藏藥治療肝硬化、B肝、膽、胃病等有特效,遠近求醫人絡繹不絕。來求醫問診的人來自全國各地,特別是來自成都、西藏、雲南和本省的病人天天排長隊。周先卡醫生為窮苦人義務診病,連藥費也不收,可謂德藝雙馨。

民俗活動

念活經是護法神殿前最熱鬧和有特點的場面。秋冬農閒季節,由人出糧出錢在寺里請喇嘛念經,為施主在生時祈福增壽,故叫念活經,據稱比死了念經更實際有益。其中一項善舉是請全村人吃一天齋飯。下莊共六百多口人,全部集聚在殿前廣場上,席地而坐,愉快地吃著大鍋飯,早上喝奶茶吃油餅,不論大人、小孩,1人5個大油餅、2個疙瘩酥油,吃不完的就放存背簍裡帶回家。所以場邊出現了一排排放油餅的背簍陣,煞是有趣。
護法殿側的大廚房裡糧食堆成小山,2米盲徑的大鐵鍋翻騰著奶茶白浪,幾個幫廚進進出出提著奶桶為滿場人添奶茶。施主面帶喜色,為家裡老人做功德善舉,有盡孝道的滿足。念活經的日子專挑村人最齊全的時間進行,一般放在節假口,以便學生,在外工作的人都同來參加;有病不能到場的也由家人帶一份回去,反正要全村人都能分享。連吃帶拿之餘,施主還要給每人發新錢,表示謝意。
晚飯吃米飯或麵條,同樣熱鬧非凡。在進餐前,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帶頭念經文,一領眾隨,聲音嘹亮動聽。既祝福施主,也祝福全村人平安。進餐時沒有一人大聲說話,仿佛默默地領受施主的招待,為主人盡心祈禱。就在這悅耳的經聲中,鄰裡間的友情在增加,不愉快的過節在清除。這樣,每年都有二十來家,一個冬天的禮拜日不斷地舉辦著如此功德善事。雖然一次要花幾千斤糧食,上萬元票子,卻贏得了施主滿足,全村齊樂。
這當中,寺內的喇嘛也在經堂里敲著法鼓按規矩陣陣地念著平安、祝福的經文,而施主也從早至晚日隔性地跪存佛像前,虔誠地領受祈禱和佛光的潤澤。趁此機會村里人也將寶瓶封裝上八寶,放在經堂罩開光,然後拿回家供在佛堂前,永遠存放。據說這開過光的寶瓶,可以為全家招財進寶,發家致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