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死了丈夫的堀川倉子,臉上常帶著憂戚的神情,使她並不美貌的面孔平添無限的風韻,別具魅力。一年前,從南洋遣返回國的北山年夫所在的公司,同倉子任職的公司的辦公室在同一幢大樓。二人經常在走廊和電梯相遇,倉子的那種特有的悲哀之美,和北山的苦痛的內心正合拍。只要一見到倉子的面孔,北山就會喚起對戰爭的回憶。那種因戰爭而喪失了的愛情以及戰爭的殘酷所給予他的痛苦,就會突然襲上心頭。原來北山曾有一個全心愛他的姑娘,可北山卻認為那個姑娘缺乏風韻,只是淡淡地對待她。北山入伍後不久,就得到姑娘的死訊,不免受到震動,在以後的戰事生活中,以一種內疚的心情時刻懷念她。在南洋作戰時,作為一個新兵的北山,倍受折磨。他不是在同敵人作戰,而是跟日本兵爭鬥。在老兵的打罵和奴役中,北山和新兵中川一道被當作戰馬去拉戰車。伴隨著他們痛苦的夜行軍生活的,則是熱帶那特有的又大又紅的月亮。一次,北山和中川把縴繩交給接班的士兵後,由於雙腿麻木無力行走,只好拉著馬的韁繩,讓馬拖著走。然而,中川連拉繩子的氣力也沒有了,他精疲力竭地對北山呼救:我要鬆手拉,鬆開啦!悽慘而微弱的呼聲直透北山的心底,可他自知無力幫助他,否則只會落得同歸於盡。北山硬是克制自己,不為所動,眼睜睜地看著中川倒下死去。戰後又帶著對戰友見死不救的內疚心情,回到東京。
開春後不久,北山和女同事湯上由子一道下班回家,碰上倉子,相互認識了。從談話中,得知兩位婦女都是靠賣家當而生活的寡婦。她們的幸福,都被戰爭奪去了。從此以後,北山和倉子過往甚密,相互也產生了愛慕之情。可是他們在同對方接觸中,只會引起自身痛苦的回憶。他們二人那么相近,而兩顆心的距離卻無法靠攏。一次,二人在電車上時,北山無意中發現倉子白皙的臉上有顆小小的斑點。他審視著,覺得自己內心的一角,也有一顆類似的小點。他感到倉子臉上的小點漸次增大,變成一個又紅又大的熱帶的圓月,並且仿佛還看見士兵們一張張患熱病的黃臉,好似聽到死去的中川的“我走不動啦”的喊聲,感到把中川推向死亡的正是自己。他意識到自己到現在,也是依然故我,明哲保身,只能存在於自己的天地中,而無法投入倉子的生活里,自己的內心和倉子是無法相通的,倉子到站了,他不想送她回家,只得眼看著倉子下車而去。
人物介紹
小說主人公北山年夫是個普通士兵,他在二次大戰中被驅往東南亞戰場,戰後復員回國,與名叫堀川倉子的寡婦交往,滿心想從此開始一種新的生活,但從她臉上的一塊紅斑,觸物感懷,聯想到東南亞戰場上的紅月亮,從而回憶起紅月亮映照下的一次夜行軍。二等兵中川筋疲力盡,奄奄一息,向北山求授,而北山只顧自己活命,沒向中川伸出救援之手,以致中川氣絕喪生。戰後,北山對此深感內疚,帶著強烈的自審懺悔意識,主動熄滅了同堀川剛剛點燃起的愛情火焰,企圖藉此取得道德的解放和心靈的復甦,恢復傷殘了的自我。
孤獨而美麗的堀川倉子在戰爭中失去了新婚的丈夫,她美麗的外表顯現出一種悽慘的美。正是這種獨特的美打動了北山年夫。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臉上的紅月亮》是日本
戰後派文學的代表作之一。戰後派作家的共同點在於同戰前所受到影響的左翼文學處於對立狀態,強調創作自由,不受政治約束。提倡藝術至上,著重描寫人物內心的自我感受。他們的創作內容大都以戰時的體驗為基礎,揭示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精神創傷。野間宏的《臉上的紅月亮》,比較集中地反映了當時戰後派文學的特點。小說中的北山,在看到倉子的悲哀傷感的神情時,總是不斷地在自己內心深處,去挖掘那種對殘酷戰爭的體驗。現實的淒涼,痛苦的回憶和內心的創傷,總是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同時呈現在自己的眼前。因此,丈夫死於南洋戰場的倉子的臉上,總是帶著憂戚,連她全身都似乎散發出一種悲涼的氣息。而北山則更為痛苦。本應從對方得到安慰的北山和倉子,也反而更陷於難以名狀的悲哀處境,致使兩顆近在咫尺的心,無法靠近。這種現實和精神,過去和現在的交織與重疊,表現在北山從倉子臉上一顆小點而造成的又大又紅的熱帶圓月的幻景。就像北山當年無法幫助中川擺脫死亡那樣,他也無力把倉子從痛苦中解脫出來,作品就是這樣地結束了。它不只是揭露戰爭的殘酷及其造成的災難,而是更深一層地揭示戰爭給人性所造成的毀滅性的創傷。
藝術特色
《臉上的紅月亮》在藝術表現上較有特色。儘管小說中沒有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但由於作者集中筆墨勾勒出一個年輕寡婦臉上的種種痛苦表情,像反光鏡一樣,照出了男主人公的許多不堪回首的痛苦記憶,從而,把國內和國外,戰前和戰後,一樁樁悲慘的往事藝術地聯繫起來了,因而顯得吸引人,正是在男女主人公那種欲愛不能,欲離不忍,心心相印但又欲說還休的微妙關係中,寫出了人物內心的隱痛和詩情。
作者善於採用“意識流"的手法,通過自己筆下男主人公的眼睛,去看飽受戰爭創傷的女主人公的一張臉,一會兒是傾心愛慕的化身,一會兒是剖肝裂腹的利刃,一會兒又是追求幸福的源泉。藝術的筆觸,時而是含情脈脈,吞吐難言;時而是涓涓細語,一往情深;時而是幽咽自剖,情不自禁。
作品評價
日本文藝評論家松原新一《戰後日本文學史》:這部小說(《臉上的紅月亮》),是以上過戰場而活到戰後的人作主人公,來估計戰爭對人性的破壞有多深。
出版信息
《臉上的紅月亮》於1947年發表於《綜合文化》雜誌。中國早有譯文,收輯在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日本短篇小說選》中,譯者高慧勤。1991年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中譯本,譯者是於雷。
作者簡介
野間宏(Noma Hiroshi,1915—1991),日本作家、新日本文學會和日本文藝家協會會員。1915年2月23日生。神戶市人。1938年京都大學法國文學科畢業。在大阪市機關社會福利課任職。1941年應徵入伍,曾隨日本侵略軍到菲律賓等地活動。1943年因違反“治安維持法"而被捕,在大阪陸軍監獄服刑,1944年被開除軍籍。戰後,從事寫作,參加《近代文學》《綜合文化》《新日本文學》等刊物的寫作活動。1947—1964年是日本共產黨黨員。他的作品有《黃蜂》《暗繪》《青年之環》《文學的探求》《臉上的紅月亮》等。1952年發表揭露日本舊軍隊生活的小說《真空地帶》,獲得每日出版文學獎。1975年2月起《世界》雜誌連載他的報告文學《狹山裁判》。出版有《野間宏全集》。1960年曾率領日本文學家代表團訪問中國,1982年12月再次訪向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