臅

臅,拼音chù ,注音ㄔㄨˋ ,簡體部首月部,部外筆畫13畫,總筆畫17畫,繁體部首肉部,五筆ELQJ,倉頡BWLI,鄭碼QLRI,四角76227,結構左右,統一碼81C5,筆順ノフ一一丨フ丨丨一ノフ丨フ一丨一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臅
  • 拼音:chù
  • 部首:月部
  • 五筆:ELQJ
  • 倉頡:BWLI
  • 鄭碼:QLRI
基本解釋,古籍解釋,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臅chù(ㄔㄨˋ)
1、胸腔里的脂肪:“小切狼臅膏,以與稻米為酏。”
UNICODE
臅字UNICODE編碼U+81C5,10進制: 33221,UTF-32: 000081C5,UTF-8: E8 87 85。
臅字位於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臅【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畫:19畫部外筆畫:13畫
康熙字典 臅
《廣韻》尺玉切《集韻》《韻會》樞玉切,𠀤音觸。《禮·內則》小切狼臅膏。《注》狼臅膏,臆中膏也。
又《糗餌粉酏注》酏,當為餰。以稻米與狼臅膏為餰是也。
又《集韻》朱欲切,音燭。義同。《禮·內則·狼臅膏釋文》徐又音燭。
又《集韻》須玉切,音粟。義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