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山東省膠東地區,分別為青島市、濰坊市(高密市)所管轄。地區涵蓋(廣義):山東省膠州市、平度市、高密市、青島市黃島區、青島市即墨區、青島市嶗山區、青島市城陽區,狹義上,涵蓋山東省青島膠州市、濰坊高密市、青島市即墨區。本地區西部為膠萊盆地,地形平坦,東部、南部與北部為丘陵山地地區,地形崎嶇。膠高即地區所涵蓋區域方言較為相似,同屬於膠遼官話青州片,為膠高即方言。膠高即方言為青島話的底色。地區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多為北溫帶季風區域,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區大陸性氣候。膠高即地區是一個廣義上的地理範圍,其涵蓋是青島城市周邊(郊區)的縣市區,該地區將在實現膠東一體化及青濰一體化進程中,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膠高即地區
- 別名:膠州地區、膠高地區、東濰地區
- 行政區劃代碼:370281、370785、370215、370211、370283、370214
- 行政區類別:文化區域、經濟區域、方言區域
- 所屬地區:山東省青島市、山東省濰坊市
- 地理位置:中國華東山東膠東地區
- 面積:約 10195.37 km
- 下轄地區:膠州市、高密市、即墨區、黃島區(膠南市)、平度市、城陽區、青島市紅島經濟區
- 政府駐地:膠州市:三里河街道、高密市:醴泉街道、平度市:鳳台街道、即墨區:通濟街道、黃島區:隱珠街道、城陽區:城陽街道
- 郵政編碼:266000、261500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約 625.54 萬
- 著名景點:少海濕地公園、大沽河濕地公園、膠河濕地公園、大澤山、珠山國家森林公園
- 機場:青島膠東國際機場、青島流亭機場
- 火車站:膠州站、膠州北站、高密站、高密北站、青島西站、即墨北站、平度站、即墨站、董家口站、城陽站、紅島站
- 車牌代碼:魯B、魯U、魯G、魯V
- 電話歸屬區號:0532、0536
- 方言:膠遼官話—青萊片—膠高即方言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城市一體化,總體規劃,
建制沿革
膠州市,公元前221年(秦始皇26年),膠州置縣,始稱黔陬縣。公元605年(隋大業元年),撤黔陬縣併入膠西縣。黔陬縣從設到撤,共歷時827年。公元596年(隋開皇十六年)設定膠西縣,治所今高密市李家營鎮的南朱家莊,史稱隋膠西城。公元613年(隋大業九年),膠西城毀於戰火。公元623年(唐武德六年)撤膠西縣,其地併入高密縣,又在高密縣東部置板橋鎮(今膠州城)公元1087年(北宋元祐二年)設膠西縣。自623年至1087年,膠高地區同屬一縣長達464年。1369年(明洪武二年)撤膠西縣,改名膠州,轄高密、即墨二縣。清朝同明朝建制。1904年,膠州升為直隸州,轄高密、即墨二縣。自1369年至1912年,膠高兩地同屬於一個政區長達543年。膠州建國初期為膠州專區駐地,轄高密縣。建國初期,膠縣、高密北部地區設膠高縣(縣政府在今高密市夏莊鎮),1949年10月撤銷膠高縣,將沽河、豐隆、膠萊、北都、聯屯5個區劃入膠縣。1950年5月濱北專區撤銷,膠縣屬膠州專區(駐膠縣城)。1953年6月撤膠河縣,將沙河、牛溝、朱郭3個區劃入膠縣。1956年2月撤銷膠州專區,膠縣改屬昌濰專區。1957年1月,將平度縣的劉家花園、溝西、刁家丘、河南4個村劃入膠縣。1958年10月膠縣劃歸青島市。1961年5月,重新劃歸昌濰專區。1978年11月,劃歸青島市。1987年,由膠縣改為膠州市。
高密市,由濰坊市代管,是除青煙威三市之外唯一屬於膠東地區(狹義)的縣市,是青濰一體化支點城市。高密,古稱夷維、夷安。春秋時齊國名相晏嬰就是萊之夷維人。戰國時,已有高密之名。最早見諸於《史記》中。大禹姓姒名文命,字高密。據傳高密為古大禹封國。高密置縣於秦代,始稱高密縣,縣治位於今井溝鎮田莊濰河東岸(城陰城)。楚漢相爭時,曾發生過著名的濰水大捷。唐武德六年,高密縣治遷到古夷安城(今高密)。高密是秦朝立縣並且縣名一直未變的千年古縣。1949年10月,撤銷膠高縣,高密縣初屬濱北專區。1950年5月改屬膠州專區。1956年3月劃歸昌濰專區。1967年2月昌濰專區改稱昌濰地區,1981年5月改稱濰坊地區,1983年10月設立濰坊市,高密縣均順次屬之。1994年5月18日,撤銷高密縣,設立高密市(縣級),以高密縣的行政區域為高密市的行政區域。高密市隸屬山東省濰坊市。今天,高密的版圖主要包括古夷安縣和古高密縣(今高密西南)的轄地。1994年,撤銷高密縣,改為高密市,由濰坊市代管,為除青煙威三市所轄縣市區之外唯一一個屬於膠東地區的縣市。2018年,高密市轄3個街道、7個鎮,下轄東北鄉文化發展區、注溝現代農業發展區、膠河生態發展區、高新技術開發區、鹹家工業園區、經濟開發區。
即墨區,是山東省青島市轄區。秦代置縣,隋朝建城,建城史1400餘年。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4月,即東縣併入即墨縣,1945年7月恢復即東縣。解放戰爭時期,即墨縣、即東縣民主政權同屬膠東區南海專區。1949年5月26日即墨城解放,即墨、即東兩縣也隨即全境解放。1950年春,南海專區撤銷,即墨縣和即東縣同屬膠州專區。1956年3月,即東縣併入即墨縣,改屬萊陽專區。1957年10月,改屬青島市。1961年3月,改屬煙臺專區。1978年12月,改屬青島市。1989年7月,經國家民政部批准撤縣建市。2017年9月20日,國務院、山東省政府批覆了青島市區劃調整的請示,同意撤銷縣級即墨市,設立青島市即墨區。
嶗山區,山東省青島市轄區,位於山東半島南部,青島市東南隅,黃海之濱。東、南瀕黃海,西鄰青島市市南區、市北區,西北鄰李滄區,北接青島市城陽區和即墨區。轄區陸域面積395.8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70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03.7公里。轄5個街道,區人民政府駐金家嶺街道金家嶺社區仙霞嶺路18號。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嶗山區常住人口502370人。
平度市,春秋戰國時置棠邑和即墨邑。秦時置膠東郡,郡治即墨縣。西漢時屬即墨、郁秩、盧鄉、平度、下密縣。東漢時屬即墨、膠東侯國和盧鄉、當利、下密縣。三國曹魏時屬膠東、即墨、下密、盧鄉、長廣縣。道光二十九年平度州十鄉建置開方圖。東晉十六國時屬膠東、即墨、盧鄉縣。北魏時屬即墨、長廣、盧鄉縣。隋時屬長廣、盧鄉、膠水縣。唐至元置膠水縣。明清時置平度州。民國二年(1913年)平度改州為縣。1940年9月,建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平度縣抗日民主政膠東府。1956年3月至1983年9月,平度縣先後隸屬昌濰專區、昌濰地區、濰坊地區、濰坊市。1983年10月,平度縣由濰坊市劃歸青島市管轄。1989年7月27日,平度撤縣設縣級市。
膠南市(今屬黃島區)2012年12月1日,按照國務院的批覆,撤銷青島市黃島區 、縣級膠南市,設立新的青島市黃島區 ,以原青島市黃島區、縣級膠南市的行政區域為新的黃島區的行政區域。黃島區人民政府駐隱珠街道深圳路181號。
城陽區,山東省青島市轄區,地處青島市區北部方向,東依嶗山區,南接李滄區,西臨膠州灣與膠州市相鄰,北與即墨區毗連。東面環山,西、北兩面是平原,西南臨海,地勢起伏不平。處北溫帶季風區域,屬溫帶季風氣候。轄6個街道,總面積553.2平方千米(含青島紅島經濟區)。
青島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簡稱青島高新區)。青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1992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國家級高新區。2000年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2001年被評為國家級先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02年被認定為國家火炬計畫軟體產業基地和大學科技園區。青島高新區膠州灣北部園區規劃面積66平方公里,位於青島市紅島經濟區。
行政區劃
地區轄3個縣級市,5個區(包含青島市西海岸新區、青島市嶗山區,青島市城陽區,青島市即墨區)。
地理環境
膠高即地區的主要氣候特點:在溫度方面,半島西部高於東部,北部高於南部,沿海高於內陸。
屬暖溫帶濕潤季風氣候。1月均溫零下3℃至零下1℃,8月(最熱月)均溫約25℃,極端最高溫約38℃。10℃以上活動積溫為3800-4100℃。年降水量650-850毫米,半島南側在800毫米以上;西北側濱海平原約600毫米。年降水量約60%集中於夏季,且強度大,常出現暴雨。降水年均相對變率約20%。年均相對濕度在70%以上。半島東側南部沿海4-7月多海霧,年均霧日30-50天。
春季、秋季降雨稀少,尤其是春旱更為嚴重。全年濕度變化劇烈,春季乾燥多風,夏季濕度大,但氣溫低於內陸2-3度
城市一體化
膠高地區是青濰一體化的先行區,推動青濰一體化首先是要推動膠高一體化。
膠州、高密是遠親與近鄰的關係。北宋時,今天的膠州城是高密縣的板橋鎮;明清時,膠州轄高密、即墨二縣。建國初期,膠州專區轄高密縣。膠州火車站與高密火車站相距僅25公里,只有約15分鐘車程,而青島、濰坊相隔170公里,中間缺少大城市,在山東半島城市群規劃中被稱為"城市塌陷區"。膠高兩地存在一體化發展的需要和優勢。
(一) 歷史淵源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26年),膠州置縣,始稱黔陬縣。公元605年(隋大業元年),撤黔陬縣併入膠西縣。黔陬縣從設到撤,共歷時827年。公元596年(隋開皇十六年)設定膠西縣,治所今高密市李家營鎮的南朱家莊,史稱隋膠西城。公元613年(隋大業九年),膠西城毀於戰火。公元623年(唐武德六年)撤膠西縣,其地併入高密縣,又在高密縣東部置板橋鎮(今膠州城)公元1087年(北宋元祐二年)設膠西縣。自623年至1087年,膠高地區同屬一縣長達464年。1369年(明洪武二年)撤膠西縣,改名膠州,轄高密、即墨二縣。清朝同明朝建制。1904年,膠州升為直隸州,轄高密、即墨二縣。自1369年至1912年,膠高兩地同屬於一個政區長達543年。膠州建國初期為膠州專區駐地,轄高密縣。建國初期,膠縣、高密的北部地區曾經設立一個膠高縣,後來撤銷。1987年,由膠縣改為膠州市。
高密境內最早的地名是夷維,春秋齊國名相晏嬰就是萊之夷維人。戰國時,已有高密之名。最早見諸於《史記》中。大禹姓姒名文命,字高密。據傳高密為古大禹所封國也。高密置縣於秦代,始稱高密縣,縣治位於今井溝鎮田莊濰河東岸,楚漢相爭時,曾發生過著名的濰水大捷。唐武德六年,高密縣治遷到古夷安城(也就是今天的高密城)。高密是山東為數不多的幾個秦朝立縣並且縣名一直未變的縣之一。今天,高密的版圖主要包括古夷安縣和古高密縣的轄地。
膠州之名來源於膠河。膠河是一條古老的河流。膠河發源於膠南市鐵橛山(原屬於膠州),沿途經過膠州市鋪集鎮、高密市李家營鎮、柏城鎮、姚哥莊鎮、河崖鎮、膠州市膠萊鎮,進入南膠萊河,又匯入大沽河,從膠州灣入海。如今的膠河大部分河道在高密境內,是高密最重要的一條河流。上游的王吳水庫位於膠州、高密邊境,為兩地共有,是高密城區的重要水源地。膠河縱貫高密南北後,又進入膠州境內,從膠州入海。目前,膠州在墨水河下游修建官路水庫。如果能將膠河也引入官路水庫,讓官路水庫承接墨水河、膠河兩條河的客水,則更有利。
(二) 民俗文化
膠州、高密在相互交融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非常接近的民俗文化。膠州大秧歌馳名中外,兩地都喜歡茂腔,有專業的茂腔劇團,民眾基礎雄厚。高密三絕——剪紙、泥塑、撲灰年畫也是民間藝術的奇葩。剪紙在膠州也頗盛行。膠州在市中心建設了秧歌城,高密在姜莊鎮建設了高密民間藝術博物館。都為發展民間藝術做了大量的工作。兩地的婚慶、節日的習俗、方言土語都接近。
(三) 地理位置
膠州、高密是兩地與相鄰諸縣中,彼此距離最近的。兩地直線距離--膠州火車站至高密火車站只有25公里。而兩地城市外環之間相距不足20公里。高密、膠州新的東二環(濰膠路的一部分)、西二環(即將建成)建成後,兩二環之間相隔約4公里。膠州西部邊界線呈西南、東北方向,膠高邊界線長約100公里。膠高之間有數條公路相通,兩地往來密切。膠州境內有濟青、環膠州灣、同三以及正在建設的濟青南線四條高速公路,有膠濟、膠黃、膠新三條鐵路幹線。高密境內有青銀高速公路、濰青高速公路、明董高速公路,有膠濟客(膠濟客專)、膠濟貨(貨運)、濟青(濟青高鐵)、膠新、海青五條鐵路。十四五期間,在青濰兩市支持下,膠州和高密規劃建設膠高鐵路、青島捷運8號線西延高密、濰坊軌道交通等工程,推進膠高一體化發展。
膠濟鐵路電氣化工程,修建了即墨--高密新客運專線鐵路。膠州站不在新線上。2005年9月1日,膠濟線提速後,青島始發的大部分列車都不再經過膠州站,而是走即墨--高密新客運專線,並且在高密站停車。尤其青島--廣州的特快列車也停靠高密火車站。目前,膠州人民乘火車遠行,經常需要從高密站乘車。2005年7月1日,青島--泰州的列車開通。青島有了第一輛通過膠新鐵路南下的列車。青島至徐州,通過膠新鐵路比通過京滬鐵路近220公里;青島至兗州,通過膠新鐵路比通過京滬鐵路近74公里。未來,也許一部分青島南下列車會通過膠州南下走膠新鐵路。當然,從芝蘭莊修建至膠新鐵路的聯絡線後,濰坊經高密南下的火車就可以不在膠州站換車頭。
高密、膠州之間的交通存在聯繫緊密、相互依賴的關係。
2020年,膠高一體化邁入新階段。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膠東經濟圈一體化發展部署要求,10月30日上午,高密市委書記卞漢林,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文琦率領黨政考察團赴膠州市學習考察,對標學習膠州市改革創新經驗, 共商發展大計,深化務實合作,攜手推動膠高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兩市簽署了《膠州-高密推進城市全面合作加快實現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框架協定》,從重大規劃、基礎設施、產業發展、金融科技、公共服務、人文交流等九個方面互動交流、務實合作,著力建設融入一體化、推進一體化、服務一體化的區域發展共同體,全力打造青濰一體化發展的先行區和示範樣板。
總體規劃
2014 年 6 月 3 日,國務院批覆設立青島西海岸新區(以下簡稱新區)是我國第九個獲批的國家級新區。根據國務院批覆,新區要以海洋經濟發展為主題,全面實施海洋戰略、發展海洋經濟,為促進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率先轉型發展、建設海洋強國發揮積極作用。發展成為海洋科技自主創新領航區、深遠海開發戰略保障基地、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海洋經濟國際合作先導區、陸海統籌發展試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