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半島全新世人類生存的氣候與環境背景

膠東半島全新世人類生存的氣候與環境背景

《膠東半島全新世人類生存的氣候與環境背景》是依託濟南大學,由趙強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膠東半島全新世人類生存的氣候與環境背景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趙強
  • 依託單位:濟南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全新世的人類文化出現了演化和更替,古氣候記錄顯示出快速變化的特徵,人類生存的環境背景值得關注。在膠東半島地區,地層沉積中既有豐富的考古學遺存,也記錄了氣候環境演化的信息。本項目擬選擇巨淀湖十五米的沉積岩芯利用光釋光(OSL)、AMS C-14 測年建立年代學框架,並利用孢粉分析、粒度、磁化率、碳酸鹽等指標對剖面展開古植被、古環境研究;通過考察本區域的海蝕地貌、貝殼堤、海相沉積地層及對典型層位的測年,運用GPS進行準確定位,獲取出本區域全新世以來海平面波動歷史;項目擬進一步通過對區域內多處典型新石器遺址點中石器出現原始層位的定年與古環境分析,綜合理解區域全新世以來植被成分、植被覆蓋度等氣候與環境特徵及其演化過程,闡釋新石器時期古人類生存、生活的環境背景以及人類對環境變化的適應。

結題摘要

新石器人類文化遺址的時空分布以及人類活動對環境快速變化的回響是全新世人地關係研究的熱點。在膠東半島地區,地層沉積中既有豐富的考古學遺存,也記錄了氣候環境演化的信息。探討膠東半島地區的新石器人類文化遺址的分布與環境演變的關係,不僅可以為遺址的時空分布特徵提供依據,還可以為未來人地關係的協調提供借鑑。本項目以膠東半島地區為研究區,選取本區域的巨淀湖(萊州灣南岸平原上面積最大的古湖泊)作為研究對象,利用國產鑽機鑽探9.5m深的岩芯,並以2cm間隔採集了高品質、高解析度的沉積物,通過對剖面沉積物的多種環境代用指標(微體生物、孢粉化石、粒度、磁化率、碳酸鹽含量等)的分析,結合精確的AMS C-14年代,確定出本區域全新世以來的環境演變信息;根據相關文獻資料結合野外考察,建立了膠東半島地區(收集到288個人類文化遺址資料)、萊州灣南岸地區(收集到142個人類文化遺址資料)、山東省(收集到 123個省級人類文化遺址資料)、遼東北部地區(收集到130個人類文化遺址資料)等4個地區的新石器人類文化遺址資料庫,並結合ARCGIS等軟體對這些地區的新石器人類文化遺址的時空分布特徵進行了分析;基於獲取的區域全新世環境演變信息和新石器時期人類文化遺址時空分布特徵信息,進行了系統的對比研究,深入了分析了全新世環境變化對新石器時期文化發展演變及興衰的影響。依託該項目總計發表學術論文18篇,其中SCI收錄論文4篇,EI收錄論文4篇;CSSCI收錄論文1篇,ISTP收錄論文4篇,國核心心期刊收錄論文4篇;培養碩士研究生3位,資助7位本科生完成學士學位論文。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