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南市第一中學始建於1952年,始稱山東省膠南中學,1956年改為山東省膠南第一中學,1969年改為山東省膠南五七紅校,1970年改為山東省膠南縣五七中學,1978年改為山東省膠南縣第一中學,1980年改為膠南縣第一中學,2013年改稱黃島區第一中學,2016年改為青島西海岸新區膠南第一高級中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島西海岸新區膠南第一高級中學
- 簡稱:膠南一中
- 校訓:明德至善 博學大成
- 創辦時間:1952年10月
- 現任校長:管仁福
- 知名校友:李肇星
- 所屬地區:山東省 青島 西海岸新區
- 主要獎項:山東省文明單位
山東省規範化學校
學校簡介,學校規模,學校文化,校園風光,師資隊伍,所授榮譽,教學改革,國際交流,校友李肇星,個人簡介,家庭狀況,性情詩人,學校地址,
學校簡介
膠南一中(全稱:青島西海岸新區膠南第一高級中學),山東省規範學校,青島市教育改革“十面紅旗”單位。學校創建於1952年10月,60年來,學校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原外交部長李肇星是他們中的傑出代表。
學校規模
學校現有62個班級(高三20個班、高二20個班、高一22個班),3000餘名在校學生,274名教職工(專任教師240人)。學校環境清新幽雅,建築氣勢宏偉,內設配套按“國家千所示範高中”標準裝備,建築面積85134平米,其中,實驗樓6071平米,學生公寓樓27814平米,餐廳12236平米,教學樓22832平米,辦公樓13410平米,其他1483平米。校舍總投資12747.2萬元,其中教學設施配套766.1037萬元。
學校配套設施齊全,有超市、書店、理髮店、眼鏡店、洗衣房等設施充分滿足學生學習、生活的需要。
學校文化
辦學理念:一切為人的終身幸福奠基
校風:競爭 合作 求實 創新
教風:身正業精 求真創新
學風:求實求是 博學力行
校訓:明德至善 博學大成
校歌:《美麗的膠南一中》(李肇星 詞,胡虹 曲)
校園風光
師資隊伍
學校推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建設了一支師德素質高尚、專業素質優良、年齡結構合理的科研型、專家型教師隊伍。學校現有教職工近300名,其中高級教師比例占專任教師的50%,有省級以上骨幹教師6人,有青島市級以上教學能手8人,有20多人獲得青島市級以上榮譽稱號。
所授榮譽
近幾年,學校先後榮獲山東省文明單位、山東省規範化學校、青島市教育改革十面紅旗學校等多項榮譽稱號。
教學改革
學校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大力實施“主體性”教育,一切能由學生辦到的事情一律放手讓學生自主承辦。開展軍校、廠校、警校、高校共建,紮實推進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走向社會,服務社會,奉獻社會,在實踐中接受教育,提高能力。學校建有“沂源革命老區德育基地”等十幾處社會實踐基地。深化教學改革,實施“因材施教,分類指導,整體推進,全面提高”的教學思路,強化集體備課,落實“學案導學、精講精練、日清周結”的教學策略,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高考達線人數一直名列青島市前茅,學校是青島市教育教學工作示範校。
牢固把握教學這一中心工作,抓住教師隊伍建設這一關鍵環節,大力推進以“學案導學”為主要內容的課堂教學改革,實現課堂教學“優質、輕負、高效”。重視學生個性潛能的開發,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使不層次的學生大幅度的長進。重視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著眼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落實“三自主”“三參與”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實現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發展、自我完善。2010年起學校推行育人導師制度,加強師生交流,有效解決了學生學習、生活上的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學校重視與國內外知名學校聯繫和溝通,與澳大利亞東沙利士伯瑞中學、韓國首爾高等學校建立友好關係,每年派師生互訪,加強了文化交流。近幾年,學校先後榮獲山東省文明單位、山東省規範化學校、青島市教育改革十面紅旗學校等多項榮譽稱號,先後被北京大學、山東大學、山東科技大學等高校列為“優秀生源基地”。學校規模擴張基本完成,已進入內涵發展的關鍵時期。全校上下正以科學的教育發展觀為指導,以人為本,精心構建和諧校園,內涵發展,著力打造一中品牌,向著國家級千所示範高中邁進。
國際交流
實施“開放式”戰略,加強與國內外知名中學的交流與合作,參加了“中美青年交流計畫”,先後與澳大利亞東沙利士伯瑞中學、韓國首爾中山高等學校建立友好學校,拓寬了學校的辦學空間。
校友李肇星
個人簡介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
1940年10月生,山東省人,1964年畢業於北京大學;
1964年—1967年北京外國語學院研究生班進修;
1967年—1968年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科員;
1968年—1970年在山西離石、江西上高等地的幹校和廣州軍區牛田洋農場勞動鍛鍊;
1970年—1977年中國駐肯亞共和國大使館職員、隨員;
1977年—1983年外交部新聞司科員、副處長;
1983年—1985年中國駐賴索托王國大使館一秘;
1985年—1990年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司長,外交部發言人;
1990年—1993年外交部部長助理;
1993年—1995年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特命全權大使;
1995年—1998年外交部副部長;
1998年—2001年中國駐美利堅合眾國特命全權大使;
2001年—2003年外交部副部長;
2003年—2007年4月外交部部長(2007年4月27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決定,免去李肇星的外交部部長職務)。
2008年3月—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
是十六屆中共中央委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素有“詩人外交家”之稱,出版有詩歌散文集《青春中國》。
高校任職
1.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2.外交學院外交與國際關係學院院長
3.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名譽院長
4.北京大學教授
5.暨南大學顧問、名譽教授
6.上海交通大學名譽教授
7.山東外事翻譯學院名譽院長
家庭狀況
李肇星擁有一個溫馨的家,他與夫人秦小梅牽手散步的鏡頭曾經被外交部傳為美談。他們大學同班,李肇星最讓她動心的,就是心地特別善良,是個熱誠、有責任感的男人。
妻子:秦曉梅,曾任中國駐聯合國代表參贊和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員公署國際組織部副主任。
岳父是著名外交家秦力真,劉少奇的秘書,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領事司司長。
李肇星夫婦有一個兒子。為了讓他懂得自己是莊稼人的後代,愛自己的故土,他們給兒子取名“禾禾”。禾禾從北京四中畢業後考取清華大學,後來又留學美國。2001年,禾禾以年級第一名的成績大學畢業,通過網路找到工作。2004年,禾禾又考取哈佛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李肇星是一個開通的好父親,他十分尊重兒子的意願。他告訴禾禾:在這個世界上,靠任何人都不行,只有靠自己。
早在2000年5月,李肇星給正在美國留學的禾禾寫了一首詩,這也是他自己的心跡的表白:
別忘了你是誰
你是朋友的朋友
你是親人的親人
你是祖國的兒子
這是一切的根
性情詩人
李肇星對文學的愛好同樣廣為人知。早在少年時代,文學夢就在他的心中深深紮根。
1940年10月,李肇星出生在山東省青島市膠南縣(現為膠南市)大珠山腳下的王家村。李家三代同堂,一年的收成也僅夠填飽肚子。李肇星的爺爺很開明,堅持送孫子讀書。
李肇星讀書成癖,爺爺帶他下地幹活,轉眼人就不見了。找到時,他正躲在一邊貪婪地讀書。爺爺從此網開一面,只要李肇星讀書,就從不逼他幹活。有時,李肇星一邊吃飯,一邊看書。飯菜掉到桌子上了,他才發現沒送進嘴裡。
國小畢業後,李肇星來到膠南縣城,在膠南一中度過了5年時光。在縣城,他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圖書館。每當星期日,最早去、最晚離開的那位憨厚少年準是他。雖然生活條件非常艱苦,李肇星依然利用一切時間學習,英語和語文成績尤其突出。
上國中時,李肇星就開始偷著學寫詩。當時年齡小,好勝心強,覺得自己就是詩人。一次上作文課,他大著膽子寫了首詩當做作文交上去,沒想到老師不但沒批評,還給了高分。國中畢業前夕,他的散文《爺爺越活越年輕》發表在了上海《少年文藝》上。
1959年夏,李肇星高中畢業,開始向大學衝刺。李肇星報考的第一志願是北京大學中文系,第二志願是北京大學西語系英語專業。沒有想到,北大以第二志願錄取了他。從此,李肇星師從著名的英語教育家許國璋等教授,但心中多多少少還是為沒能讀成中文系而失落。
1964年秋天,李肇星分配到外交部。他沒有馬上投身外交事務,而是去了外交部委託當時的北京外語學院舉辦的翻譯進修班(相當於研究生)。經過幾年的專業訓練,李肇星的英語水平讓人刮目相看。據他當時的朋友回憶,李肇星結業時已能相當輕鬆地觀看用古典英語演出的莎士比亞戲劇。而即便在英美等國,這通常也是英語專家才能具備的水準。
早年貧寒的生活形成了李肇星性格中樸實、執著的部分。而作為詩人,他又是情感豐富的性情中人。在漫長的外交生涯中,李肇星眷戀寫作。駐肯亞、賴索托等非洲國家時,兒子還小,為了表達對兒子的思念,他為國內少年讀者寫了一系列文章,後來結集出版,取名《彩色的土地》。懂得愛的人,他的精神世界必定無限廣闊。從非洲轉戰到美國,李肇星對祖國對親人的愛更是與日俱增。愛,是一切的根。
他的一首《青春中國》道出了他心底的眷戀:
萬千佳麗中
唯有你不施脂粉
一片純情
光彩照人
你是青春
百十山嶽間
唯有你天地開闊
平等中尋覓摯友
以誠實營救自我
你是中國!
學校地址
地址:青島黃島區(原膠南市)墨香路(原廣州路)中段
交通:1路車膠南一中站下車
17路車膠南一中站下車
舊址:現西海岸(原膠南)博文中學駐地
廣州路更名為墨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