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眼穴

膝眼穴

膝眼穴,經外奇穴名,出自《備急千金要方》,別名膝目。位於膝關節伸側面,髕韌帶兩側之凹陷中,左右計4穴。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外側膝眼)和隱神經的髕下支(內側膝眼)。主治膝關節酸痛,膝關節炎,鶴膝風,腿痛,腳氣,下指麻痹以及下肢萎軟無力等;還可用於中風,腹絞痛,疥癩等。針刺,針尖向膝中,進針0.5~1寸,或向對側膝眼透刺;或直刺0.5~1寸,針感:局部痠脹,並可擴散至膝關節;本穴位於關節處,一般禁用直接瘢痕灸,艾條灸10~15分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膝眼穴
  • 別名:膝目
  • 出處:《備急千金要方》
  • 隸屬:經外奇穴
  • 功能:利腿膝
名稱釋義,功能作用,定位,解剖,主治,操作,臨床運用,配伍,功效,附註,相關論述,

名稱釋義

膝,膝部;眼,眼窩。膝關節髕韌帶兩側之間凹陷處,狀如眼窩,穴在其上,故名。其中,內膝眼,因穴在膝關節前臏韌帶內側凹陷處,故名。

功能作用

利腿膝。

定位

膝關節伸側面,髕韌帶兩側之凹陷中,左右計四穴。

解剖

穴下為皮膚、皮下筋膜、小腿深筋膜、髕內、外側支持帶、膝脂體、膝關節囊。皮膚由腓腸外側皮神經(外側膝眼)和隱神經的髕下支(內側膝眼)分布。

主治

膝關節酸痛,膝關節炎,鶴膝風,腿痛,腳氣,下指麻痹以及下肢萎軟無力等;還可用於中風,腹絞痛,疥癩等。

操作

針刺,針尖向膝中,進針0.5~1寸,或向對側膝眼透刺;或直刺0.5~1寸。針感:局部痠脹,並可擴散至膝關節。本穴位於關節處,一般禁用直接瘢痕灸,艾條灸10~15分鐘。

臨床運用

現在常用於治療膝關節炎,髕骨滑囊炎、類風濕關節炎等
髕骨軟化症:彭氏治療髕骨軟化症82例,穴用膝眼、鶴頂穴。用28號毫針進針得氣後平補平瀉,留針15~20min,起針後用閃火法將小口徑火罐拔上15min。每1~2天治療1次,15次為1療程。經治療後,痊癒26例(32%),顯效32例(39%),好轉21例(26%),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7%。
穴位注射治膝關節炎:將穴位常規消毒後,用5ml注射器(配6號半針頭),抽吸強的松龍25ml,加2%普魯卡因2ml搖勻,進針0.6~1.5寸深,針尖斜向內膝眼,提插捻轉,此時患者自覺局部酸脹或向小腿放射,抽吸無回血即將藥注入,出針後按揉針孔,活動膝關節2min。6天1次,3次為1個療程。雙側發病者雙側注藥。注藥前先做普魯卡因皮試,陽性者可用1%利多卡因2ml代替。結果:153例患者,痊癒120例,顯效16例,有效11例,無聊6例。
鮮石龍芮貼膝眼治膝關節積液:乙醇棉球局部(膝關節腫處)消毒(先外膝眼穴),再用一個洗淨的墨水瓶蓋,把配置的藥糊(用鮮石龍芮全株,洗淨後切碎,放在洗刷乾淨的研缽中,加白糖少許,搗成糊狀,裝入大口瓶內備用)取出一個團,放置瓶蓋內,勿令太滿,口對膝眼穴位蓋好,外用膠布固定緊,如果壓出有水立即擦乾,10~12小時將藥去掉,局部充血發紫,先起小水泡,逐漸形成一個大水泡,一天后用消毒過的大針頭將水泡刺破,流出淡黃色液體,後用消毒敷料蓋好,膠布固定,2天更換1次,7天后痂脫,皮膚光澤。10天后可在另一側膝眼穴位上重複治療1次。一般可連貼2~3次。結果:18例患者,痊癒7例,好轉10例,無效1例。

配伍

配曲池、合谷、三里、絕骨治遍身性疥癩;配梁丘、陽陵泉治膝關節炎;內、外膝眼配委中、壓痛點治膝部軟組織損傷;配新伏兔、陽陵泉治膝關節痛。

功效

本穴位於膝部,有祛風濕、散風寒、利關節、通經絡、止痹痛之功,主治膝關節、鶴膝風、腿痛、腳氣等。

附註

內側成為內膝眼,外側膝眼與足陽明胃經之犢鼻同位。
本穴亦為推拿用穴,主治下肢痿軟無力,驚風抽搐,膝扭傷痹痛等。按揉膝眼法,用拇、食二指分別揉按在兩側膝眼上;按10~20次,揉50~100次,掐3~5次。按、掐膝眼能息風止搐,揉膝眼配合拿委中治療小兒麻痹症而致的下肢痿軟無力,揉膝眼並能治療因風寒而致的膝痛及膝關節的扭挫傷。

相關論述

《外台秘要》:“蘇恭云:腳氣,若心腹氣定,而兩髀外連膝悶著,宜灸膝眼七炷。在膝頭骨下相接觸,在筋之外陷中是。若復更發,復灸三炷。”
《備急千金要方》:“在膝頭骨下,兩旁陷者宛宛中。”
《太平聖惠方》:“膝眼四穴,在膝頭骨下兩傍,陷者宛宛中,是穴。針八五分。留三呼,瀉五吸。主膝冷疼痛不已。禁灸。”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腿痛。髖骨能醫兩腿痛,膝頭紅腫一般同,膝關膝眼皆須刺,針灸堪稱劫病功。膝眼,在膝下是穴,針三分,禁灸。”
《類經圖翼》:“膝眼,在膝頭骨下兩旁陷中,刺五分,禁灸。主治昔冷痛不已,昔有人膝眼灸此,遂致不起,以禁灸之。”
《小兒推拿方脈活嬰秘旨全書》:“膝眼穴:小兒臉上驚來,急在此掐之。”
《保赤推拿法》:“掐膝眼穴法,此穴在膝蓋里旁,一名鬼眼穴,小兒臉上驚來,急在此掐之,若兒身後仰,即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